重视基础拓展能力 合作讨论自主交流

时间:2022-09-27 06:07:13

重视基础拓展能力 合作讨论自主交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并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能力.

一、有效夯实物理的基础知识,加强核心知识的练习,提高能力

物理初中阶段课程设置的特点是各个方面共同开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形成整体,将分散的知识形成整体,进行拓展与扩张.特别是针对物理的核心知识点和必备知识,课本中都是分章叙述的,像声现象、光现象以及物态的变化等知识点,这些都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核心内容,教师要特别重视,同时要将独立的知识进行整合与系统,做到前后的贯穿与分析.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本的知识顺序安排和编排,进行知识点的系统与严格分层,包括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物理的实践与运用等.

例如,光学部分,实际的知识设置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光的现象,紧接着引入透镜的原理和规律以及基本的成像规律,特别是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与平面成像的基本原理等,这就是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交汇与融合,做到综合性的运用和考虑.

二、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学习

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就是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索与发挥,自主运用知识与寻找答案,特别是在既定的课程框架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物理课程中的光学现象是本科的学习线索,起到了贯穿知识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讲解基本的传播和反射、折射现象,然后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地贯穿与融合,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系统性地融合与分析,自己熟悉课本,找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标注与感悟,知识网络,将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原理有效融合起来,这些都是在课程预习过程中获得和掌握的东西,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根据全班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搭配,让好的带动差的,同时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达到自主交流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言,给予学习较弱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样就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构建相互学习的平台.

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大纲列于黑板之上,小组展开讨论和学习,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总结看法和答案,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回答,引导他们相互之间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第二遍的深刻分析,每个小组经过合作讨论后归纳出自己的答案,参加班级内的评比,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根据知识的不同广度和深度进行系统讲解和精讲点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适时评价,进行有效的思考,找出完善和详尽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成果进行有效的完善与补充.

三、进行物理实验的引导与实践

教师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动脑的习惯,让他们在进行相互演示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与分析.实验的过程教师需要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演示,并且每一步的意义要让学生知道,直到实验结束,作为一个完成的过程.

例如,在讲“力”时,有三种核心的“力的概念”需要我们去解剖,那就是“作用力、重力和摩擦力”.我们常用弹簧秤、铁块(或磁铁块)等演示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分析与比较,进行系统性的掌握与辨别.

四、物理多角度的思考与发散

物理多角度的思考与发散,涉及各种知识点的共同思考,能够形成相互的对比与系统认知,特别是对于同种概念的多重思考,更是我们获得物理深刻认知的基本途径.

例如,在物理学中,有三种力的学习,像“基本的作用力、重力和摩擦力”就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所在,所以在实验中这几种力往往是在一起出现的,而且各不相同,具有共同点与不同点.我们研究时可以放到一起共同发散.

又如,对于作用力和重力,可以首先将弹簧秤调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关键步骤,关系到计量的准确性,方法就是竖直挂起弹簧秤,然后调零指针,学生用细线竖直的拉起铁块,水平读数,读出铁块的重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铁块给了弹簧秤一个力,所以弹簧产生了垂直方向的形变,同时弹簧秤给了铁块一个竖直向上的力,这两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有了一个动态的平衡,力的大小就是弹簧秤的读数,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进行讲解演示的过程,清晰易懂,并且实验直观化、形象化,融入了物理概念和理论.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抽象出力的图示,通过符号将其表现出来.对于摩擦力,我们依旧可以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进行系数的研究,这其中也涉及了重力的作用,我们很巧妙地将这三种力放到一起进行了发掘.以上实验都是关于常见的三种力的实验,思考这种读数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摩擦力与材质的差异也有关系,以此来探究摩擦系数的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将它们放到一起研究,形成模块化,使学生整体认知.

总之,在物理学习中,要使知识和能力协同提高,就要优先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学习物理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高中化学创意教学无处不在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