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互动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9-27 05:21:49

讲究互动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积极有效的对话或是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和讲究互动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师生 互动 课堂

著名教育家克林伯格说过:“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形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看出,积极有效的对话或是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中讲究互动渠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滋养互动

平等、民主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教师对话的前提,也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活动。第一,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在课前,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成人的架子,像个大孩子,保持着天真、快乐的心境,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亲和力,才能营造出平等、宽松、快乐的课堂氛围。第二,教师必须真诚。教师要真诚地倾听,不许压制学生,要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真诚地倾诉,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师生在知识、情感上相互碰撞,彼此融通、接纳,形成共生状态。第三,要多一些鼓励和表扬,少一些压制和批评。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只字六月寒”,哪怕是一句轻微的鼓励和表扬,只要是出自教师的口中,就会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点燃希望的灯火。第四,在教室布置上,教师应尽量采取圆桌式、方块式等座位形式,营造一种宽松的互动环境。

二、注重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激发互动

学生生活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现实距离,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产生了某种碰撞,知识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小学三年级教材“笔算减法”一课,以一道抽象的例题――517-348教学笔算减法的算理和方法,对学生来说是相当的枯燥和乏味。于是,我就把例题改造成到美丽的云南旅游的情境,并给出了昆明到大理和昆明到丽江的公路里程。下面,我以一所小学师生乘车旅游的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出发到达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还有多远?这样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上四年级教材“垂直与平行”一课时,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必须在同一平面?我为了帮学生解疑,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合并成一个大长方体,中间可以转动的,然后在长方体正面内画两条直线,学生很容易看出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但转动上方一个长方体,这时上面一条直线已转到侧面上。这时,我提问:“它们相交吗?”“不相交。”“那还平行吗?”“不平行。”由此,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的魅力。

三、注重多维、开放的信息交流丰富互动

在学生学会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部分知识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这节课做了如下设计:

在课前,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生上网搜索查询,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以及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我再让家长带领学生去了解周围生活环境白色污染的情况,提交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运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培养了自己的调查能力。课堂上,我先出示母亲河九龙江被白色垃圾污染的录像,唤起学生的直观体验,然后抓住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用数学计算体验感受的过程: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平均每个家庭一天要丢弃5个塑料袋。如果按每户每天丢弃5个塑料袋计算,我们学校1500户学生家庭一天一共要丢弃7500个塑料袋。一个星期呢?(52500个)一个月呢?(225000个)一年呢?(2737500个)如果你1分钟能捡100个,你不吃饭不睡觉一天到晚不停地捡,要捡多长时间?用计算器算一算。(27375分钟、456.25小时、大约19天)你有什么感觉?把这些塑料垃圾,堆在一间教室里,想象一下将是怎样一幅景象?最后,我再引导小结: 看了你统计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结合计算出的数据,我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白色污染确实十分可怕。这样,我在课堂上通过图片、录像、一组组数字和学生的亲身体验,汇报、交流了母亲河――九龙江的严重污染状况,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注重个性、自由的表达方式活跃互动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的惯性和评价机制的制约,教师很难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课堂仍然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如,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钟面上嘀嗒一秒有多长,然后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体验一秒。有的学生用拍一下手,有的学生用跺一下脚,有的学生用写一个字等等来表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使每个个体的生命激情在表达中得以宣泄,才能使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在互动中得以体现,才能使每个个体得以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要营造互动式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随着互动的课堂得到自由的表达,让学生的情感随着互动的课堂得到自由的宣泄。

五、注重丰厚、深刻的生活体验提升互动

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对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没有真实的体验。在“千克的认识”一课前,我要求学生多次随家长去超市购物,亲身体验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结果,学生回来汇报的时候,每个学生的汇报都是那么精彩。有的学生说:“我去买苹果,发现8个苹果就有1千克。”有的学生说:“我买了西红柿,发现15个小的西红柿是1千克。”有的学生说:“我数了100粒的黄豆是20克,那这样算5000粒黄豆是1千克”。有的说:“我喝的一盒牛奶是250克,4盒牛奶是1千克。”……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一千克的感受与理解,让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要在理念上重视它,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提升课堂效率。

(责编 高伟)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构建有效课堂的侧重点 下一篇: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早期教育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