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7 04:18:56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20例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以来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使用质子泵制剂、酚磺乙胺等常规药物,治疗组在使用质子泵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对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生长抑素;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45-0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其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胃癌等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若短时间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属于上消化道大出血,需积极抢救[1]。我院自2008年1月开始采取联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20 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 例,两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各6 例,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各4 例。两组中男性均为6例,女性均为4例,年龄为30~70 岁,平均5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卧床、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等一般急救措施,并积极给予输液、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对照组采用酚磺乙胺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常规止血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止血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注射液,方法为首剂生长抑素0.25 mg 缓慢静注,继以生长抑素0.25 mg/h 的速度持续静点3-5天。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监测肝肾功能。

1.3 疗效评定标准:①呕血、黑粪停止,生命体征平稳正常,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比容无下降,尿素氮无上升。②大便颜色转正常、潜血阴性。③胃镜下无活动出血迹象。④胃管引流液无血液。符合上述其中一项可认为出血停止。显效:治疗2d内止血;有效:治疗3d内止血;无效:治疗5d后仍出血。

2 结果

治疗组10例,显效5例,占50%,有效4例,占40%。无效1例,占10%。对照组10例,显效2例,占20%,有效3例,占30%。无效5例,占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是临床常见急症。若短时间出血量超过100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属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死率较高,需积极抢救。目前多采取卧床、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一般急救措施和积极补充血容量等治疗,止血措施包括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药物止血过去多给予酚磺乙胺、血凝酶等止血药及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剂治疗。

近年来14肽天然生长抑素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1)可抑制门脉高压时异常增高的胰高血糖素,降低血中扩血管物质如血管活性肽、胰多肽、胰泌素等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力。。(2)选择性的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胃肠道血流,有利于消化道止血。(3)抑制胃泌素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提高胃内ph值,有助于血小板聚集和防止新生成的血凝块脱落[2]。而且生长抑素因不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故短期内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生长抑素可以有效减少胃肠道的血流量及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胃内ph值,止血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对静脉曲张破裂和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均有效果,尤其对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作为常规药物。治疗组显效率(P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83-485.

[2] 赵洪礼,吴战军,谢艳娜.生长抑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9,7:417-419.

上一篇:定西市药品不良反应漏报、报告表缺漏状况汇总...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5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