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抗高血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03:04:53

术前抗高血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近年来,老年病人手术所占比例逐步上升,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本文通过观察麻醉诱导期老年高血压病人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其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以及术前抗高血压治疗对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6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的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男36例,女24例。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排除不稳定心绞痛、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自主神经系统疾病,分为两组,A组为术前长期正规服用抗高血压药,B组为没有正规服用抗高血压药或未服用抗高血压药且手术前不服用抗高血压药。可疑气管插管困难者不在研究对象范围。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用药为东莨菪碱0.3 mg,苯巴比妥钠0.1 g,术前30 min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至麻醉诱导前输入复方氯化钠8~12 ml/kg。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3 mg/kg,丙泊酚1.0~1.5 mg/kg,芬太尼4 μg/kg,维库溴铵0.1~0.15 mg/kg,缓慢静脉推入。肌松完全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操作时间少于30 s。

1.3 监测指标

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期间病人的HR,BP,ECG,SpO2及HRV,并计算出心率收缩压乘积(RPP)。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组内采用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

麻醉诱导后两组病人的HR、MAP、RPP均有明显下降,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3 两组麻醉诱导期间HRV指标的变化比较

两组病人LF、HF在麻醉诱导后有所下降,插管后明显上升,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各时点无显著性差异(表2)。

3 讨论

麻醉诱导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多为一过性的,但此反应却是潜在危险因素之一[1],尤其是对高血压老年病人,有可能引起脑卒中、心肌缺血、心梗等不良事件发生。Omote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间更易发生一过性高血压反应[2]。多数静脉对循环系统都有抑制作用,由于高血压老年病人心血管储备能力已明显下降,对静脉的耐受性降低,麻醉诱导时可引起血压、心率的下降。本研究中所有病人麻醉前均输注复方氯化钠扩容,麻醉诱导采取缓慢注药,虽在诱导后血压、心率出现明显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插管即刻,插管后1、3 min BP,HR,RPP均显著升高,但B组病人BP、RPP上升幅度较A组明显,提示高血压病人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反应明显,术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HRV是临床上预测心脏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对围术期病人心血管调节功能,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预测也有重要价值[3,4]。目前认为,LF受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共同调节;HF受迷走神经张力调节,LF/HF是反映交感、迷走活性及均衡性的定量指标[5]。麻醉诱导后病人的HRV明显下降,提示患者的交感、迷走神经活性,交感/迷走均衡性显著降低;气管插管后所有患者HRV均明显上升,提示病人的交感,迷走神经活性,交感/迷走均衡性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麻醉诱导时药物及气管插管的HRV产生明显影响,而术前抗高血压治疗对HRV无明显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病人在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反应明显,术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明显减轻这一反应。这可能对减少发生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有利,同时,麻醉前血容量的补充,诱导药物的合理搭配和给予恰当的剂量,减慢给药速度,也有利于减轻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反应。

[参考文献]

[1]Edwards ND,Alford AM,Dobson PMS,et al.myocardial ischaemia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extubation[J].Br J Anaesth,1994,73(8A):537-539.

[2]Omote K,Kirita A,Namiki A,et al.Effects of nicardipine on the circulatry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patients[J].Anaesthesia,1992,47:24.

[3]Frey B,Binder T,Teufelsbauer H,et al.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patient outcome in advanced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1993,21(2):286A.

[4] 李上共,黄元伟,朱建华,等.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研究[J].心功能杂志,1999,11(1):15-17.

[5] Akselrod S,Grodon D,Ubel FA,et al.Power spectrum analysis of heart rate fluctuation:quantitative probe of beat-to-beat cardiovascular control[J]. Science,1981,213:220-222.

(收稿日期:2007-05-1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咽喉部短小手术麻醉效果... 下一篇:结直肠癌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