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心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时间:2022-09-27 01:47:49

黄心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摘要:黄心乌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不结球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其生物学特征与普通白菜接近,可食率达95%,营养价值较高。从产地环境要求、产量指标、栽培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及后续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了黄心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适用于沿淮地区无公害黄心乌的生产。

关键词:黄心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黄心乌的产地环境要求、产量指标、栽培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方法、收获及后续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沿淮地区无公害黄心乌的生产。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6715.2 瓜菜作物种子 白菜类

GB/T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NY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产量指标

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4 产地环境条件

要求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土壤肥力较高。

5 生产技术措施

5.1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如淮南黄心乌系列品种。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GB16715.2的要求。

5.2 播种育苗

5.2.1 苗床准备

苗床地宜选择未种过同科蔬菜、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性能好的土壤,深耕晒垡,每667 m2施优质有机肥2 500~3 000 kg作基肥,精耕细耙后整地做畦,畦宽1.2~1.5 m,以利间苗操作。苗床与大田按1∶6的比例确定苗床面积。

5.2.2 播种及苗期管理

5.2.2.1 播种期 江淮流域于8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

5.2.2.2 播种 采用条播或撒播均可,每667 m2播种量为0.8~1.0 kg,播后浇水并覆盖遮阳网保温,以利出苗。2~3 d出苗后可将遮阳网除去。

5.2.2.3 苗期管理 出苗后至幼苗长出2~3片叶时,要及时间苗2~3次,使苗间距保持在8~10 cm,以防止徒长,培育壮苗。当幼苗具有3~4片叶时,视苗情追施1次腐熟稀粪水或少量尿素。

5.2.2.4 壮苗标准 幼苗株高10~15 cm,具有6~8片叶,叶片浓绿肥厚,无病虫叶,根系发达。

5.3 定植

5.3.1 整地施肥

应选择前茬未种过同科蔬菜、保水保肥力强、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块作为种植地,深耕晒垡,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2 500 kg、氮磷钾复合肥20 kg,肥料撒施后耕翻土地,然后做畦,畦宽1.5~2.0 m。

5.3.2 定植密度

定植株行距以(25~33)cm×(25~33)cm为宜。幼苗定植后1周内不能缺水;幼苗成活后发生新叶时应及时中耕,并浇施腐熟稀粪水2~3次;生长中后期可施尿素1~2次,每次每667 m2施用10 kg,结合追肥进行浇水,保持植株生长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收获前20 d内不应施用速效氮肥。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采用综合防治的方式,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黄心乌的目的。不应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使用应严格执行GB4285和GB/T8321的规定。

6.2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换茬,及时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同时做好播前种子药剂消毒处理等。

6.3 物理防治

6.3.1 做好设施防护,如在防虫网内育苗。

6.3.2 人工清除田间中心病株和病叶。

6.3.3 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使用黄板(柱)诱杀蚜虫。

6.4 生物防治

防治小菜蛾、菜青虫、夜蛾科害虫等,可采用1.8%阿维菌素(虫螨克)乳油3 000倍液喷雾。

6.5 化学药剂防治

黄心乌的主要病害为软腐病、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等,主要害虫为菜青虫、小菜蛾、蚜虫等。

6.5.1 软腐病

可在发病初期用200 mg/kg的农用链霉素或200 mg/kg的新植霉素喷雾防治。

6.5.2 病毒病

主要是及时防治蚜虫,同时加强栽培管理,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可用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喷雾,还可在苗床四周铺银灰色反光塑料膜避蚜。

6.5.3 霜霉病

发病初期立即喷药,可用25%百菌清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每5~7 d喷1次,连喷3~4次。

6.5.4 菜青虫

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喷雾防治。

6.5.5 菌核病

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1 000倍液、或50%扑海因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6.5.6 小菜蛾

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或50%宝路可湿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最好与生物药剂交替使用。

6.5.7 蚜虫

可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及采后管理

采收时应将黄心乌按品种、等级和大小规格分别码放在容器中,采收和采后运输时应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从采收地将黄心乌直接运往预冷库,预冷库温度控制在0~1 ℃,湿度95%以上,预冷后黄心乌温度要在5 ℃以下,一般从采收到进入预冷库不要超过2 h。

包装时,将相同等级和大小的黄心乌整齐地摆放于箱内,箱上标明品名、等级规格、净重和产地,运输过程中要用冷藏车运输,冷藏车温度在5 ℃以下。

上一篇:试论对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安装技术的探讨 下一篇:不同药剂拌种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