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操作能力

时间:2022-09-27 12:59:4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操作能力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生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的现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化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培养学术操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中职生;实操;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中职化工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指在化学实验操作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实际上就是要使学生形成熟练地从事实验操作的能力;也是养成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更是中职学生毕业后从事创造性劳动不可缺少的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中学阶段学习上的后进生,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群体,这一部分群体占的比重相当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有一定的厌学情绪。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中职生的现状及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效果;同时影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如何找出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学生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目的明确,要求具体

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到底使学生学会、掌握哪些技能,教师要拟出恰当的教学目的,并事先告诉学生,引起他们的重视。实验目的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多种能力,避免盲目实验。因此在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把本节课的目的弄清楚。如《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化学试剂的取用》,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前,教师要拟定出实验目的:①认识化学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了解其规格、性能。②初步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方法。③初步掌握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将实验目的告诉学生之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请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有关“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和“化学试剂的取用”等内容;预习实验报告,明确实验原理,认知实验用品,熟悉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对实验胸有成竹,不会无的放矢。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完成实验并取得良好、明显效果所必需的条件,所以教师对每节实验课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的技能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上述实验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的技能是“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及“液体、固体试剂的取用”。学生独立实验中,教师要自始至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则和操作程序进行,防止有害学生健康和引起实验事故的事情发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动作,指导其正确使用实验用具。要求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统计获得科学的结果和数据。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做好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

2 计划周密,循序渐进

要制定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列出每一个操作在各阶段的具体步骤,以及通过哪些实验来完成。实验计划的内容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排列顺序、所需仪器设备和应用材料、实验地点、组织形式等。课时备课时,要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周密考虑,详为准备。

如《化学检验工》培训中,实际操作考试科目之一:滴定分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操作全过程、书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总结。笔者为了实施滴定分析操作能力的培养,制订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计划。实验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化学试剂的取用》,课时:2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学会玻璃仪器(酸、碱式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吸液管)的洗涤,②学会用电子天平称取固体药品,用移液管移取液体试剂,③学会滴定管的正确读数。实验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课时:2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学会100ml、0.5mol・L- NaOH溶液的配制方法及250ml、1mol・L-1H2SO4溶液的配制方法,②掌握容量瓶的定容。实验三:《滴定管、容量瓶、吸管的使用与滴定终点的练习》,课时:4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学会滴定管、容量瓶、吸管的使用方法,②学会观察与判断滴定终点的到来。实验四:《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和工业乙酸含量的测定》,课时:4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②掌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的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③熟练称量、移液和滴定操作。实验五:《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和混合碱的分析》,课时:3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②掌握强碱(酸)滴定弱酸(碱)的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③熟练称量、移液和滴定操作。实验六:《EDTA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水的硬度的测定》,课时:2课时;技能训练要求:①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②掌握滴定原理和指示剂的选择,③熟练称量、移液和滴定操作。通过上述六个循序渐进的实验训练计划,学生基本上在90分钟内熟练完成滴定分析的全过程。

该训练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分析:①实验安排顺序上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实验一、二是单项准备练习,实验三是试验一、二的融合,实验四是实验三的深入,实验五是实验四的递进,实验六是实验五的拓展与综合。②训练时间上计划了17课时,从实验三、四各4课时的不熟练,到实验五3课时的较熟练,直到达成实验六2课时的熟练。③教师在做训练计划时,把每个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地点,都要周密考虑,呈报计划表,以确保实验按计划进行,避免实验中断或无法完成。

3 重在熟练,贵在规范

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是经过练习而形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就要给学生提供反复训练的机会,以形成熟练的化学实验技能。练习又不是完全的机械重复,还要注意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相结合,利用正迁移,削弱负迁移等教学规律。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重在熟练,但贵在规范,教师要在严格训练学生实验操作规范上多下功夫。具体做法:①科学分组,妥善组织。由于教学设施的限制,实验仪器很难做到每人一台套,应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人数可视设备的多少而定,不宜过多,一般2~4人为宜。如果设备过少,可分组轮流进行实验。不论是个人,分组或分组轮流进行实验,教师都要妥善组织,做好安排,使实验有秩序的进行。②讲解示范,模仿练习,独立操作。对于一个新的操作,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步骤,还要做演示实验,从而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和准确的概念。教师示范时,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会成为促使他们仿效的动力因素。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模仿,并通过不断的对比,多次尝试一连串的接近成功的具体条件,使他们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律,接着就采取有效的练习方法促使他们减弱意识控制和增强动作控制。独立从事实验操作,能使操作的准确性、稳定性、灵活性、协同性进一步加强。③加强指导,开展考核。教师除采取反复练习的措施以达到熟练掌握外,更要充分利用各类化学实验的特点,发挥指导作用,开展实验考核,先小组考核,后个人考核,直至使实验操作规范化。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越来越重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对未来的工作影响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何渝庆.化学教学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

[2]关d霞.教学论教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初玉霞.化学实验技术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赵琳.论创设科学环境与提升科技素质――在小教专业的化学教学中融理论知识教学与科技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尝试[J].中国市场,2014(14).

[5]吴娟,胡一鸿,贺爱兰.地方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中国市场,2012(14).

上一篇:钙泊三醇倍他米松复方制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 下一篇:大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花园里有什么”及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