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27 12:51:17

学生语感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摘 要: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良好的语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成为高中英语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感;策略

英语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练习以语感为中心,由于国内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学习途径较为艰难,学生语感较难得到提高。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学好语音、词句是培养语感的基础

1.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1)长元音和双元音饱满。如,Mike likes to write letters to his girlfriend by the bright moonlight at night.(迈克喜欢在夜晚明亮的灯光下给他的女朋友写信。)(2)短元音急促有力。如,Jim really must study his English a little bit more.(吉姆必须再多下一点功夫学英文。)(3)连音。如,I’m working on it.(我正在学习。我正在处理。)(4)略音。如,I don’t know what to do.(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5)咬舌头。如,Thursday will be my birthday.(星期四是我的生日。)

2.词句教学不断深化语感。句子语感的形成基础是单词,首先要注重单词的教学,让学生养成多读多练的习惯,利用课堂中所学的音标和具体的拼读方法,自己琢磨练习,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口感,拼读能力会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提高。教授发音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单词的音调,分清重音和升调、降调,这是初学者容易忽略的,同时也会给以后的说读能力带来影响,因此要打好基础。双音节和多音节单词的拼读时要特别注意重音,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读句子时有正确的语感,并且自然流畅。完整的句子可以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孕育其中,所以不同的语气读同一句子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How do you do”这句话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词的升降调,还要流畅、连贯,此外要融入自己的感情,能够从读音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深化语感。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

1.表演练习。在课堂中多做一些表演练习,练习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场景,这样就可以在练习中提高,此外学生在课间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对话,这样就能够使语感更自然,更贴近生活,毕竟所有的对话都是来源于生活和学习中的某一情境,这也就有了固定的外部条件的限制。比如,学生在借笔的时候可以说:“Can I use your pen?”或者在课堂上可以模拟进办公室时的对话,学生边敲着桌子边说:“May I come in?”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印象。

2.使用多媒体教学,锻炼学生的视听。课堂模拟表演会有限制,也不容易正确地把握当时的场景尺度。教师可以多运用电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相关的语音、视频、图片等来表现一定的场景,或者是找一些简单的对话,想让学生听,然后让学生配音练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并且符合学生的心理,能够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

3.设置游戏情境,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置游戏情境。游戏情境的设置,可以真正地做到真实情境对话,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帮助。在游戏中学生可以完全释放自己、表现自己,展现最为真实的自己,这样就会在游戏中锻炼日常的发音,从而形成正确的语感。这不仅解决了课堂教学枯燥的问题,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感。如,学习“Happy birthday to you!”这一句时,可以设置一个时下流行的动画片中的场景,《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羊在大草原中为喜羊羊过生日,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由教师引导,这样学生就会踊跃地参加表演,达到锻炼学生语感的目的。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感是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中心,良好的语感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坚持英语教学、注重朗读积累、为学生创设英语环境等方法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开口说”的观念,增加学生口语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对英语的直接感受力,从而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誉蓉.新课标高中英语提高学生语感新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08.

[2]马振辉.浅谈《英语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

上一篇:煤矿机电设备资料管理 下一篇: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