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专用设备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9-27 12:25:32

军工企业专用设备管理的探讨

一、军工企业专用设备的特点

军工产品所需的专用设备是指为产品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专门设计制造的设备,这种非标准专用设备在军工企业被广泛使用。凡是只用于加工制造或检测某项产品而设计制造的设备,均属企业专用设备。包括:自行设计、制造的非标准设备;国家定型产品,购置后做不同程度改动的设备;非国家系列产品,也无任何标准可查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涉及面广,性能高,系统复杂,特殊要求多,专用性强等特点,而且比同类设备投资大,单台生产,周期长,可靠性要求严格,一旦出现故障或运行不正常,无法以其他设备代替,由于这类设备在企业生产加工中的特殊性,企业称这类设备为“独生子”设备。

二、专用设备设计制造要与产品开发同步进行

设备前期管理是后期管理的基础,而作为前期管理第一步的规划决策,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关系到设备效能的发挥和直接影响设备的投资效益,更重要的是涉及军工产品型号研制计划的完成。所以当产品规划一展开,就应提出专用非标设备的要求。对产品生产线上需要用的专用设备及非标试验设备,必须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及审核程序,尤其对其可靠性及适用性要严格的认真评价。论证时要充分考虑设备的使用条件、配套设施、加工原料、产品特性、操作人员等因素,避免盲目自制。制造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选择价格合适的材料、部件和加工单位。设计任务书应根据工艺技术方案的要求,详细说明设备应具备的功能、精度、效率等技术参数。

专用设备制造过程中,要严格地对设备进行调试。调试过程应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可操作性、安全性及稳定性进行全面考核。设备试验要求控制系统、机械系统、传动系统、循环系统等的技术性能参数均符合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功能、效率要求。调试中还要对设备的几何精度、工作精度及动态精度等进行检查,对设备的精度及效能应做完整记录,对在调试期间排除的故障应分类归纳做好记录。总之,设备投入使用前的工作做得越充分,产品的研制、加工、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就越少,损失也会相应减少,从而达到产品研制周期的缩短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的。

三、专用设备使用的管理

1.建立专用设备有效的管理机制。专用设备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要求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前瞻性及有效性。首先,应建立专门的专用设备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分类、设备编号、设备型号、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设备使用状况、设备附机的名称型号等。同时建立规范的信息资料库,通过财务决算将固定资产转入使用单位后,根据设备台帐明细逐台将设备的可行性报告、技术经济论证、设计任务书,以及设备的设计图纸、说明书、安装验收凭证等,全部转入信息资料库。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设备维修、设备保养、设备改造、设备搬迁等资料信息也要及时录入资料库。其次,建立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制度,主要制度有:(1)专用设备使用维护规程。专用设备使用维护规程是操作人员正确掌握使用维护技能的技术性规范。其内容是根据专用设备的结构和性能特点,以及安全运行等要求,规定操作人员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2)建立设备完好标准,为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的提供依据。设备完好标准要根据设备的功能特性和使用的具体要求,确定设备应具有的各项功能指标,指标的确定应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产品工艺要求的实际出发,着重在安全、可靠、准确等方面制定完好标准。

2.建立挂牌制度。挂牌制度是控制和反映设备管理和设备技术状态的有效手段,能及时准确反应设备状况,有效预防无证操作,设备带故障运行等事故的发生。每台在用的专用设备必须在明显位置挂有有效的设备标识,做到定机定人,定期保养,定期检测。设备“定机定人”是在牌子明确标明设备编号、设备名称、操作者姓名。实行“定机定人”是明确操作人员岗位责任,确保正确使用设备和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有效措施。每台专用设备必须由专人操作及保养,多人操作的设备,应指定机台长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理论及实践操作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由主管部门签发操作证。“定机定人”应保持相对稳定,确实需要变动时,要报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设备挂牌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反应设备状态,是设备技术状态控制的重要手段。设备使用部门要根据设备完好标准的指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测,一般专用设备一年检测两次,由技术人员和工艺人员对检测指标进行评定,检测工作要求操作规范、科学严谨、按时进行,检测合格的设备挂“准用”标识,检测不合格的设备挂“禁用”标识。

3.大型专用设备的使用,在关键岗位上应实行“双岗制”。“双岗制”即主岗操作、副岗监督。做到操作正确,责任分明,记录清楚,交接有序。关键操作岗位要实行自检和互检制度。当大型专用设备根据试验大纲、工艺规程、开机规范调整各项技术参数后,检查人员应按程序认真进行检查工作,自检、互检中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有技术总负责人处理,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总之,对大型的专用设备使用,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定操作,避免造成设备事故和产品损失及人员伤亡。

4.专用设备的维修。设备维修是恢复设备功能,保证科研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军工企业专用设备具有性能专一,利用率较低,但使用过程中性能要求高。因此必须结合军工专用设备的特点,从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保养和维修。在专用设备的维修中做中,尽量应用设备的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的故障进行预测,达到及时发现和预防故障的发生。因此维修工作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性维修是指为了防止设备的性能、精度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率,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完好技术状态,按计划和相应的技术条件规定进行的维修工作。预防维修通常根据设备实际开动台时或状态检测的结果进行安排。根据状态检测提供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判断设备劣化程度和发展趋势,在设备故障发生前进行相应的维修。状态检测维修没有固定的设备维修周期和修理间隔,修理内容视实际需要而定,这种维修方式由于时机掌握及时,设备部件的寿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比其他维修方式更为合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状态检测维修方式在企业中已不断推广应用,这种方式尤其适用于高精度、大型专用、关键设备的维修。

5.专用设备计量器具的管理。专用设备上的计量器具是指安装在专用设备上用以直接或间接测量的计量仪器仪表或计量装置。专用设备计量器具直接或间接指示着设备的运行状况,部分计量器具属专用计量器具,因此,专用设备上的计量器具检定应由计量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凡提供工艺参数或有精度要求的计量器具应列入周检计划,按检定周期执行。没有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计量部门按计量器具的质量和使用要求确定其检定周期。专用设备计量仪器仪表的检测率应为100%。同时应建立“专用设备计量器具周检台帐”,台帐对本企业所有专用设备上使用的计量器具的台数、所属设备、周检日期、检定状态等情况逐一登记。另外,要明确送检程序及职责,避免重检或漏检的现象发生。

四、专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专用设备管理和维修业务的特点是专业面要求宽,实践性强,因此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精通技术业务,知识面广,有较全面的技术业务知识,了解现代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故障的诊断技术,对工作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懂经济、懂管理,能胜任设备投资决策工作,懂得维修成本核算,折旧基金和大修基金合理使用,具有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力、监督检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维修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技术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实践经验,了解军工产品生产的特点,能解决各种较复杂的技术问题。掌握不同工种的基本技能,准确判断设备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和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上一篇:浅谈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 下一篇:浅析绩效沟通中的“保龄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