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店老板的生意经

时间:2022-09-27 12:18:40

你、我、他,以及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有时都时常会冒出这样一连串的念头:我们的城市很拥挤,我们的生活很忙碌,我们的心情很浮躁。于是在这种不太平和的氛围中,许多亲情、友情、人情便也常被自觉不自觉的忽略了,等到哪一天再记起,又似乎已无从说起,无从做起,很尴尬。

现在有滋有味经营着一家礼品店的王龙,他就是当初深切体会到了这种尴尬后突然发现,其实用一份恰当的礼物适时地来提及和维系一下情感,非但不会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铜臭气十足,反而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才决心自己做这行经营的。

王龙,有个很严厉的父亲,从小到大,王龙眼里的父亲几乎都是不苟言笑的,以至于儿时他曾多少次问妈妈:“我是爸爸的儿子吗?”直至他考上大学要到距家上千公里那个陌生的城市去念书,父亲也只默默的帮他打理行囊,并未表现出更多的留恋与关怀。直到在车站为他送别的时候,父亲突然从衣袋里掏出一只当时在王龙眼里很昂贵的手表说:“儿子,这表戴上吧,想来想去只有它能随时陪着你,一个人出门在外多当心。”过后很多年王龙提及此事依然很激动,说是这只手表使他了解到自己长久误会了父亲,同时感到父爱的博大。也正是那时起,让王龙想到以后要经营一家礼品店,帮别人去传达情义,沟通情感。

2005年7月,父亲主动拿出两万元给王龙去实现这放在心里多年的梦。王龙没有马上行动,而是悠悠地转到市里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礼品店去考察,得出了这样的一个市场分析结果:选择礼品的人群中学生互赠占30%-35%;情人互赠占30%-35%;朋友同事互赠占20%左右;其他通常是送给家人。同时他也发现了各处共同存在的一个缺点:礼品摆放杂乱,缺乏条理,让人无从下手,同时礼品普遍新意不多,流于一般。

掌握了市场之后,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王龙很忙碌,一边费着心思为自己的店面选址,一边四处寻找他眼中可人的可售商品。如今做久了,行里的人都知道王龙其人,有了什么俏货首先想到他。但当年店里的第一批货50%以上是他如过筛子一般从广州的礼品店里按零售价买回来的,而选货的标准第一是有明确的诉求对象,第二有别样的动人之处。既然做了礼品店,就必须从开业伊始便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

租下闹市区街角的一处商铺,置办好让自己信心十足,但却挣不到钱的货品,王龙的“情感专递”开业了。同样是把各种物件摆在玻璃货架上,但只要是细心人就会发现内中不同的格局。王龙把它们按诉求对象的不同进行了相对的归类与集中。学生礼品被王龙定位在价格适中,简单实用。比如日记本封面可以很美,且内中纸质一定要好,纸色一定要相对单一、素雅。各种笔的包装盒可以很精致,但笔一定得轻重适度,书写流畅,不能华而不实。还有那些动物造型的眼镜盒、笔袋,各种“怪异”的笔筒、小备忘录,铅笔刀、文具架,都让王龙费了番心思。

另一个大市场是情人礼品,王龙说价格档次可以拉开,货品要绝对温馨浪漫。小玩具成双成对的匹配以示爱意,男用品、女用品各有侧重方便选择,礼品中涉及的文字一定柔情但不流俗,色彩多中性偏暖或玲珑剔透。情人礼品和学生礼品被王龙分成左右摆在正对店门的货架上,风格迥然不同,却的确能为选购者提供暗示性的选择指导。

还有一些被王龙视作较为庄重、适合各种场合的礼品,摆在了门两边的货架上。一来在店里转上一圈始终都不会产生很突兀的感觉,二来也照顾到了全面,适合其他诉求对象。

房顶的射灯将光投射在各款王龙“主打”的礼品上,店内时刻迂回放送着王龙选了又选的轻柔舒缓的音乐。与外面的闹市相比,小店里显得清新、宁静、安详。虽然建店花费了老爸的积蓄和准备结婚的钱,虽然前两个月他卖货没挣到什么钱还付出了每月高额的房租,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王龙的“情感专递”,越来越多的人和王龙成了朋友。

如今,王龙的生意比以前扩大了很多,但风格却依然是从前的。他说自己想用小店里营造的氛围提醒人们幸福的存在,他想让他这里售出的礼品成为传达情感的信使。此外,还能让王龙感到骄傲的是,他店里出售的礼品保证每款都不会超过3件,而且30%~50%是王龙独家的。

上一篇: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空间集聚趋势凸显 下一篇: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