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到“蓝子”里的并不都是“菜”

时间:2022-09-26 11:47:37

浙江近十几年经济上发展快,但引进资金特别引进外资却是条“短腿”。为此,省委、省政府几年前采取了促进措施,各地更是动用诸多“非常”手段,狠抓招商引资。很快,局面得到突破,浙江的引资增加额一举位列全国前茅,为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又增添了动力。

然而,招商引资的急迫,也在不少人中间衍生出了“拣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心态。有的地方只抓数量,不讲质量,看到项目就抢,逮住资金就引,结果泥沙俱下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低水平、低质量的“垃圾”项目和高消耗、高污染项目,不仅给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严重隐患,有的还引发了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正常运行的风波和事端。

现实的教训,使浙江更加深刻领会了科学发展和和谐进步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各地加强了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引导和规范管理,全省的各类开发区受到了果断的清理和整顿,诸如把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硬指标”,以及按引资额计发重奖等过于急功近利的手段,也被一一取消或限制。

“拣到‘篮子’里的并不都是‘菜’”的观念让浙江的招商引资走出了误区。全国著名的经济“十大明星”杭州市萧山区,今年推出了别人似乎难以理解的举措――不再拼命“招商引资”,反而开始“挑肥拣瘦”。他们一是抬高了土地使用“门槛”:把全区企业的平均土地投资密度标准猛地提高了两倍多,规定企业一定期限内仍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就要请其迁出本区。对新上项目,更是严格按此新标准加以甄别,符合者上,不符合者决不许上,理由是,萧山眼下已经“寸土寸金”,企业想在这里发展,就必须用“寸土”产“寸金”,哪怕是“寸银”也不行。二是依据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及环保能力等指标对企业实施“星级管理”。“星”越多的企业,越会得到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策倾斜和优惠;上不了“星”的,赶快整改,还上不了,对不起,“请出”。

在浙江各地,目前的招商引资和引进外资并没放松,但“眼光”高了。人们已经自觉地把引进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项目摆到了先决条件,一批原先不大瞧得上浙江的大跨国集团企业和尖端项目被引进,节能、环保项目引进得到了鼓励,而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项目被亮了“红灯”。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这个变化:全国著名“竹乡”浙江安吉县,过去曾因本县工业基础弱而把招商引资摊到每个干部头上严加考核,令不少人为这个县的天然绿色环境岌岌可危而担心。后来,县委、县政府针对自身优势和特色果断调整引资方向,实行环保指标“一票否决”。一次,外地有一个投资额达数千万元的大项目想进入该县,在过去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现在却因为这个项目会增加污染而被他们“婉拒”。然而,这样做并没有阻碍该县经济发展。

(新华社专稿)

上一篇:如何对员工的差异化管理 下一篇:莠草与打假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