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04例

时间:2022-09-26 10:49:36

摘 要 目的:客观评价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210例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4例,以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为治疗大法,组成降逆和胃饮,并给予加减治疗;对照组106例,采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颗粒、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有胆囊炎者加服消炎利胆片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治愈67例,显效30例,好转7例,治愈率64.4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8例,好转35例,无效13例,治愈率34%;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降逆通腑和胃利胆 降逆和胃饮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近年来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普遍重视了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但是西药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甚满意,而且复发率高。为解除该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笔者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之原则,以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为治疗大法,组成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将21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04例:男58例,女46例;年龄17~73岁,平均45岁;病程15天~17年,平均8.6年。其中糜烂性胃炎43例,萎缩性胃炎5例,增生性胃炎34例,轻症胃炎22例。对照组106例:男59例,女47例;年龄18~72岁,平均44岁;病程19天~16年,平均8.2年。其中糜烂性胃炎41例,萎缩性胃炎4例,增生性胃炎33例;轻症胃炎28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用降逆和胃饮治疗。方药组成:旋覆花10~15g(包煎),代赭石15~30g(先煎),大黄10~15g,芒硝5~10g(冲服),党参、蒲公英、香橼、佛手、山楂、六曲、麦芽各15~20g,甘草10~15g。辨证加减:口苦泛酸,胃胀痛,得温稍减,遇寒加重,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弦紧,实寒型:上方加熟附子、干姜10~15g;口苦泛酸,胃胀痛,胃中灼热,心烦喜凉,小便黄赤,大便干秘,舌质红苔黄干且厚,脉滑数,实热型:上方加石膏、知母、麦冬各10~15g;口苦口黏,咽部满塞,吞咽不适,胃中痞满,渴而不欲饮,小便色清,大便略溏不爽,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痰湿型:上方加苍术、陈皮、半夏、茯苓各10~15g;口苦口黏,胃中痞塞,脘胁胀痛,小便黄赤,大便黏滞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湿热型:上方加黄芩、半枝莲10~15g;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脘胁胀痛,舌边红暗,苔薄黄干脉弦数,肝气犯胃型:上方加柴胡、白芍、枳壳各15~20g;口苦泛酸,纳差,脘闷,面白不华,倦怠乏力,呼吸气短,脱肛,舌质淡,苔白薄润,脉弱或虚大无力,气虚下陷型:上方加黄芪30~60g、白术、升麻各10~15g。其中增生性胃炎加三棱、莪术10~15g;糜烂性胃炎加鱼腥草15~30g;胆囊炎加金钱草、垂盆草15~30g;萎缩性胃炎加薏苡仁、丹参15~30g。煎服法:1剂/日,头煎加水500ml,水沸后文火煎40分钟,取汁300ml,二煎加水350ml,水沸后文火煎30分钟,取汁200ml,两煎药汁合为一处,3次/日口服。②对照组:多潘立酮10~15mg,3次/日,餐前服,铝碳酸镁颗粒,150mg,4次/日,餐前及睡前服,奥美拉唑,20mg,2次/日服,阿莫西林,0.5g,3次/日服。有胆囊炎者加服消炎利胆片,4片,3次/日服。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胆汁反流消失,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等改变转为正常。②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胃镜胆汁反流明显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等改变好转。③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复查胃镜胆汁反流减少,食管下段或胃黏膜组织等改变减轻或无变化。④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所见无改变或加重。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周为1疗程,本组全部治疗2个疗程。

结 果

治疗组:治愈67例,显效30例,好转7例。治愈率64.44%,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37例,显效28例,好转35例,无效13例。治愈率34%;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明显疗效。

讨 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从胆囊排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和其它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的炎症性病变。

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缘于胃肠动力减弱,幽门关闭功能失调,胃排空延迟,胆汁合并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破坏胃的黏液屏障,使胃黏膜组织等改变的胃部炎症。西医予以增强胃动力,中和胆盐及保护胃黏膜进行治疗,疗效不甚理想。内经曰“胃满而肠虚,肠满而胃虚”是胃气通降的正常状态,胃失通降,肠失传导,腑中浊气雍塞,胆的通降功能受阻,胆汁随逆气上窜于胃,停留胃腑,腐蚀灼伤胃体,而致本病。故以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为主治大法,组成降逆和胃饮。方中大黄、芒硝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为君药;旋覆花、代赭石香橼、佛手助君药降逆理气为臣药,党参、蒲公英、山楂、六曲、麦芽扶正、消导、解毒、利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降逆通腑、和胃利胆之功效。大黄、芒硝、甘草为仲景之调胃承气汤,有很强的增加胃肠动力之功能;旋复花、代赭石抑制胃的逆蠕动,香橼、佛手增加胃动力;党参增加肌体免疫力,山楂、六曲、麦芽促进消化功能,公英抗幽门弯曲杆菌、消炎利胆。故降逆和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 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慢性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杂志,2004,10(S)314.

上一篇:胃痛的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 下一篇:经腔内彩超检查对侵蚀性葡萄胎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