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毛竹增长剂竹腔施肥技术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时间:2022-09-26 10:45:21

BNP毛竹增长剂竹腔施肥技术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摘 要:该研究通过开展毛竹林竹腔施肥试验,进一步探索了BNP毛竹增长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毛竹林竹腔施肥对毛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竹腔施肥比不施肥的林分单位面积平均出笋数增加30.1%,新竹成竹率提高26%,新竹平均胸径增长率增加3.1%。该试验结果可为广大竹农接受BNP毛竹增长剂竹腔施肥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BNP毛竹增长剂;竹腔施肥;生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116-02

BNP毛竹增长剂是江西省林科院研制的一项高科技新产品,通过毛竹竹腔注射施肥,能快速输送养分,促进毛竹生长,增加孕笋量、出笋量和新竹成竹量,从而提高竹林产量,同时又能降低劳动成本和劳动强度,特别适合交通不便的中、低产竹林改造提升。为了让更多的竹农认可和接受BNP毛竹增长剂竹腔施肥新技术,笔者选择了未施过肥的毛竹林开展试验,为今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可靠依据和示范现场。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6°56′~117°47′,北纬25°33′~26°12′。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5℃,极端最高气温40.5℃,极端最低气温为-6.4℃,年日照时数1640h,无霜期290d,年均降雨量1564mm。试验地的毛竹林为天然起源的毛竹纯林,立地条件为Ⅱ类地,平均立竹2085株/hm2,1~3度竹占75%,平均胸径9.5cm,竹林生长一般,竹林经营目标为笋竹两用林。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位于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毛竹冬笋大年、未施过肥的中低产林分。试验地面积675hm2,坡向、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竹林结构均匀,采取的经营措施基本一致,试验前先对竹林实施劈山除草。为了确保试验效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到2015年6月底完成成竹情况调查之前,试验地竹林不实施采伐、不挖春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竹林不受人为破坏。

2.2 试验方法

2.2.1 竹腔施肥 2014年6月实施。将BNP增长剂和清水按1∶4配成稀释液,选择试验地中新竹和3度竹以下(含3度)毛竹,在竹株基部10cm以下竹节注射施肥,随后用黄心土封{注射孔,避免伤流和病虫害侵入。每施完1株,用记号笔在胸高的位置绕画一周。每hm2注射15 瓶(100mL/瓶)的BNP肥,平均每株施增长剂稀释液5mL(原液1mL),每hm2施1500株左右。

2.2.2 不施肥 仅对竹林实施劈山除草,不施肥。

2.3 样地设计及调查方法

2.3.1 样地设计 每个处理设置面积400m2(20m×20m)的调查样地,重复3次,用罗盘仪标定样地界址,四角设立固定界桩,用红绳子拉出四周边界线。竹腔施肥和对照林分试验地最短间隔距离不少于50m。

2.3.2 样地调查 (1)竹林现状调查。样地设置后立即开展竹林现状调查,采取每竹检尺调查法进行竹林现状的调查,主要调查立竹株数,每株毛竹的年龄、胸径等。(2)发笋情况调查。①冬笋情况调查。对样地内的冬笋进行出笋个数统计。试验地内的不同样地由同一竹农挖笋并且挖笋时间相同。②春笋情况调查。在样地内进行每笋调查,统计每个春笋的个数,对每个调查过的笋插上标注序号的竹签,以防重复或遗漏调查。③成竹情况调查。对样地内的新竹进行每竹调查,调查新竹胸径和株数,每调查完一株,在胸高位置用记号笔绕画一周,6月底前完成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毛竹林竹腔施肥对出笋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表1),毛竹林竹腔施肥、不施肥的平均出笋数分别为1815个/hm2、1395个/hm2,竹腔施肥比不施肥的林分平均出笋数增加了30.1%。因此,竹腔施肥能显著提高竹林的产笋量,增加竹山的经济效益。

3.2 毛竹林竹腔施肥对成竹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表2),毛竹林竹腔施肥、不施肥的新竹成竹率分别为57%、31%,竹腔施肥比不施肥的林分新竹成竹率提高了26%。竹腔施肥对促进新竹成竹效果显著,通过竹腔施肥,竹山的退笋现象明显减少,大大改善了竹林生长条件和林分质量。

3.3 毛竹林竹腔施肥对新竹胸径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毛竹林竹腔施肥、不施肥的新竹平均胸径分别为10.0cm、9.5cm,新竹胸皆龀ぢ史直鹞4.2%、1.1%。竹腔施肥比不施肥的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增加了3.1%。试验结果表明,竹腔施肥能促进新竹胸径的生长。

4 结论与讨论

毛竹林竹腔施肥对毛竹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竹腔施肥试验结果显示,竹腔施肥比不施肥的林分单位面积出笋数增加30.1%,新竹成竹率提高26%,新竹平均胸径增长率增加3.1%,大大提高了林分的产量和效益。

永安市现有竹林6.8万hm2,毛竹林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大范围进行常规施肥投工投劳多、难度大、生产成本高,难以实施丰产培育。全市丰产竹林面积2.3万hm2,仅为竹林总面积的1/3,发展潜力巨大。而BNP毛竹增产剂与竹腔施肥技术,施肥量少、经济实用,肥效快,能有效解决偏远山区大面积毛竹林施肥的难题[1];而且,竹腔施肥是利用竹竿、竹鞭中维管束的输导功能以及竹壁、节隔的强渗透性实现施肥,施用后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导致竹林地力退化,不污染林地,不破坏竹林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竹林生态功能的稳定和提高[2]。毛竹竹腔施肥技术操作工具简单,技术容易掌握,因此,适宜在交通不便、偏远山区竹林或大面积施肥的毛竹林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小华.毛竹竹腔施肥技术引进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73-75.

[2]廖洪标.毛竹竹腔施肥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2(12):190-191.

(责编:张宏民)

上一篇: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期测定试验 下一篇:潘集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