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时间:2022-09-26 10:31:09

浅议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数学教师如果在授课时能够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艺术性,就可以改变数学给学生留下的“冷冰冰”的印象。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语言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感染着学生的情感。所以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艺术的核心。

一、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

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例如把“非负数”说成“正数”,“绝对值是大于零的数”,“无理数是无限小数或开方不尽根数”,“形如ax=b的方程叫做最简方程”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要使教学语言准确,首先教师对概念的字、词要仔细推敲,讲述做到咬文嚼字,一字不漏不错。例如相反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这里对“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的含义,教师必须讲清楚,使学生透彻理解。如果忽略“只有”两个字,就会造成相反数概念错误。其次对数学符号和数学式子的表达要正确。如“-22”应说成“负2平方”或“2平方的相反数”,若说成“负2的平方”则变成了(-2)2。代数式(a-b)2的意义应说成“a、b两数差的平方”,而不能说成“a、b两数的平方差”。同样,sin2α应说成“sinα”的平方,而不能说成“sinα平方”。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犯科学性的错误。

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约

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能用一句话说的,就不用两句话去说,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必要时,当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和发言欲望时,你甚至可以不说话,要学会“不为”,先做一个旁观者,在旁边观察,伺机引导。“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过程中应该多留给学生一些宁静与沉思的时间。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一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口若悬河,锋芒毕露的形象,而应该是一个懂得适当地“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智者,应该学会等待。教育是一门艺术,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表现得低调一点,弱势一点,因为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形象有趣

教师的语言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的时候,以往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单一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们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

四、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绪。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

师生之间需要一种心灵相通的交流,需要对话。“对话”不是“对答”。“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

五、有效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

无声语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接触时,通过身体的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以及站立的姿势、距离来进行情感交流,传达自己的意思、情感方式的总称。有一位心理学家计算出这样一个公式: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言语+38%的声音+55%的脸部表情,显然表情占有明显的重要地位。可见无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借肋姿态、表达和手势,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数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动作、手势等无声语言的辅助,课堂教学就像机械运转一样冷漠死板。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数学是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一门学科,而思维的工具正是语言。数学教学必须使用语言,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教学语言的修养,注重语言艺术,练好语言功,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作者单位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

上一篇: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 下一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