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会管理中的网络民族主义

时间:2022-09-26 10:13:59

虚拟社会管理中的网络民族主义

  课题背景:近期国家有关部门重拳查处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中旬以来有关部门清理的各类网络言信息就高达21万多条,依法关闭网站42家。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也一直没有间断,如何处理好保障言论自由与打击网络犯罪的关系,行政管控的“度”又如何拿捏?其对虚拟社会管理提出的严峻挑战无疑再次彰显出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的紧迫性。

  关 键 词:网络民族主义  

据有关报道称,日前美国已正式《网络空间身份信任国家战略》,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网络空间可信任身份生态系统”的战略构想,拟通过建立“身份生态系统”,实施“网络实名制”;英国卡梅伦政府已批准向议会提交互联网监管法规草案,该草案将允许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互联网,允许情报部门依法监听电话,了解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内容,并要求互联网公司向政府通讯总部通报用户使用网络的详细情况;澳大利亚政府拟开发互联网过滤器,屏蔽政府认为有争议或有损国家安全的网页。一贯标榜和鼓吹“网络自由”的西方国家,为何均转向高度重视网络管控?5月9日的《光明日报》有文章分析认为,首先,西方国家已认识到信息传播使网络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推手。在伦敦骚乱中,黑莓手机及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成为串联利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通过推特等建立联系;西班牙、希腊、法国等国民众通过网络组织的示威游行规模之大,令政府始料未及。其次,网络技术发展给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带来挑战。网络技术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也造成了大量灰色地带,刺激了犯罪活动。第三,以网络文化为内核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对西方国家的传统政治格局造成了冲击。近年来,德国“海盗党”在地方选举不断获胜,影响力已超过绿党,正日益侵蚀传统政党的社会基础。总之,随着网络行为对西方国家国内问题影响加大,西方国家对待网络的态度不得不从以放任为主转向寻求自由与管控的平衡,从对外施力为主变为兼顾内部治理。

虚拟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管理的一部分。从此次网络言集中爆发不难看出,如何有效加强虚拟社会管理,仍然是一项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近年来“网络民族主义”已经成为海外媒体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风向标。网络民族主义的崛起,说来颇耐人寻味。2008年3月,境外媒体对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报道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以留学生为主力的海外华人迅速通过互联网发帖,指出西方媒体的种种错误,其中流传最广的是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一组涉嫌故意歪曲事实真相的图片报道。 3月18日,饶谨注册了Anti―CNN.com的域名,号召网民搜集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的证据”,“发出中国人民自己的声音”。反CNN网站迅速引起西方记者关注。4月,在“反对、护卫奥运圣火”运动中,这家因“揭露西方媒体不实报道”应运而生的网站,一时名声大噪。2008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专题节目《正告CNN:网民为什么愤怒?》,反CNN网第一次出现在媒体。此后《中国青年报》将这个群体称为“四月青年”。反CNN网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新势力的形成。

按照《凤凰周刊》2012年第十三期《大陆网络民族主义新势力》的封面文章的梳理, 2003年则被认为是大陆“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年”,这一年,新华社下属的《国际先驱导报》在社论中最先使用“网络民族主义”一词。《国际先驱导报》指出:“正在成长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不仅宣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力量,而且谋求对中国政府对外政策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补充。”评论进而认为,“在中国民众参与权不断提升的今天,(网络民族主义)势必会对政府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考察网络民族主义的崛起不难发现其共同特点,就是通过揭示真相来达到辟止、以正视听的目的。这也是网络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网络民族主义的这种策略,可谓为虚拟社会管理提供了一个有别于传统常规手段又与互联网技术高度契合的参照。而这一点恰恰也是当前政府部门管理虚拟空间所缺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网络民族主义的崛起,为网络空间管理提供了最鲜活的文本的案例,其更大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启示政府管理者,虚拟空间管理,最终还要靠虚拟空间本身。

正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民族主义也具有两面性,诸如言论失之于幼稚偏激,大量的伪民族主义言论也充斥于网络言论平台。情感的抒发和宣泄,给外界造成的印象并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带有若干失控形式的鲁莽情绪。网络民族主义参照隐含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与这种新兴民族主义势力打交道到底应该怎么办,也许是当前社会管理的最大难点。此次有关部门重拳整治虚拟空间所采取的措施,也引发了一些不满。5月6日的凤凰网博报一篇署名文章认为,言止于信息公开,止于真相,止于信息及时有效地公布。遵守宪法,放开媒体,实现网络自由是治理言的大前提。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也持有类似观点,“言论自由流动的环境里,任何虚假信息都会在比对中失去活性”。

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形势,如何进一步有效加强虚拟社会管理,这是当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其难点在如何摆脱 “管制―放开―管制”这种单一的治理循环,从而寻求虚拟空间管理常规化、制度化的解决之道。当然,不仅对于我们,相对于全球互联网管理,这个难题的探索仅仅是开始。但正如业内人士认为,“新爱国主义文化产业”将来肯定能盈利,只不过其运作要比别的商业项目困难得多。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总书记直斥敌对势力正加紧西化、分化中国,尤以思想文化领域重点作长期渗透,须以有力措施“防范应对”。“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业内人士判断:“做一件事情,只要顺着大势走,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国土部土地整治首提“正向激励”

  日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并颁布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在这份直接事关未来3年当中地方建设用地总量多少的“规划”实施中,国土资源部有意首次引入市场化机制和奖励机制,鼓励地方和基层政府进行土地整理。

  在向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做“规划”的相关说明时,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表示,国土资源部从五方面拟定了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第四项,包含了“正向激励”和“市场化”的内容。有分析认为,这种鼓励措施和市场化机制,一是资金补助,二是用地指标“奖励”。

  国土资源部已经初步拟定了到2015年的整治农村建设用地的总量指标,并将这一总量按照年度进行划分。在此之前,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未曾有过总指标。这一总量指标已经初步确定为450万亩。这450万亩的整治总量主要通过加强散乱、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来实现。资金补助并不复杂,地方政府真正关心的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这被视为地方政府在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指标被严格控制的背景下,获取建设用地的最有效、最安全的途径。

  在“换届之年”将近,地方政府新一轮“发展冲动”行将到来之时,国土资源部在本轮土地整治过程中的“尝试”,心态微妙。

上一篇:政务舆情全媒体监测 下一篇:发挥知识溢出作用 优化城市产业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