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传统视域下对翼城花鼓的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时间:2022-09-26 09:19:01

在民族传统视域下对翼城花鼓的现状和发展的研究

摘要:翼城花鼓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历经1000多年的传衍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舞蹈,是我国千年文化的积淀。它产生于大众并服务于大众,成为集健身性、娱乐性、传承性、地域性和经济性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不仅可以起到健身作用,还起到娱乐大众的作用,深受人民大众的喜欢。通过对翼城花鼓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翼城花鼓,可以让翼城花鼓作为健身项目得到全方位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翼城花鼓;民族文化;发展

1、翼城花鼓的起源和发展

山西的鼓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其中翼城花鼓、洪洞威风锣鼓、万荣软槌鼓、曲沃拨浪鼓等,都是山西鼓类杰出的代表。历经一千多年的传承,翼城花鼓不仅演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更逐渐传播到陕西、内蒙、天津、河南等省。

翼城花鼓是形成于翼城还是从其他地方流传过来的还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民国十六年编的《翼城县志》“祠祀卷”地三十页载:“明万历十年,在后土圣母庙建承天楼于殿后,俗名梳妆楼。每年三月十六日为城关映神大会远近村庄亦统来结社演戏赛会敬神。神驾坐铁轿,约重千余斤,每抬一段,则旋转多时,谓之旋娘娘。[1]”“礼俗卷”又载:“三月十六,为城内后土圣母庙大会,四方男女,多于是日进城谒庙焚香求子,观剧,往来拥挤,道为之塞。儿表演之高跷、抬阁,鼓车、以及竹马、旱船、花鼓等均城关为之[1]。”可以看出翼城花鼓的形式多样,在庙会闹社火等民俗活动中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翼城花鼓的价值和作用

2.1 健身价值

李力研曾说: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学术境界的提高,在能够发掘和概括体育的功能和意义的今天,我却发现这一并不简单的体育运动,其真正的功能和意义,又恰恰只能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来表述。[2]

众所周知,翼城花鼓是以身体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运动,在愉悦身心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规律,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促进人的体能发展。

2.2 娱乐价值

顾拜旦说过:“啊!体育,你就是乐趣,想起你内心充满欢喜……你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你可使快乐的人更加甜蜜!”[3]翼城花鼓有“神态逗人似顽猴,灵巧多变姿态美”[4]的特色,有着深刻的娱乐价值,保持人心情愉快。翼城花鼓在节日庆典比如说每年的的正月十三到十五的社火时,人与人互相交流,在和谐的韵律中缓解紧张、疲劳,调节情绪,沟通感情,增进友谊,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深受人民大众的喜欢。它不仅仅能使参与者感到其乐无穷,也可以给众多的观众带来欢声笑语,总之,翼城花鼓给翼城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欢乐。

2.3 社会价值

翼城花鼓已经成为当地人们闲暇时刻自娱自乐的一项重要活动项目,随着社会的人口基数的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使得“空巢”老人问题凸现出来,而社会中也逐渐的暴露出很多关于独生子女,单亲子女的自私、自闭等心理问题。翼城花鼓作为当地一项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并且适合各年段的人群,每天早上午后在各个公园、社区、街道、学校都会看到打花鼓的男女老少,他们在打花鼓的这个过程中相互的学习,互相帮助以及在表演的过程中相互配合,在休息之余相互交流 ,非常融洽。打花鼓使得“空巢”老人有了很好的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而对于独生子女来说,也使得他们走出户外接触不同的小伙伴增加了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健康的发展。

2.4 经济价值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小康社会,社会消费结构也跟着发生了变化。休闲、观光、健身逐渐发展,这就给了翼城花鼓一个发展的空间。

翼城花鼓能给翼城乃至临汾,山西带来经济上的发展。翼城花鼓自明代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若将翼城花鼓与旅游、健身、娱乐、休闲相结合并加以宣传利用,将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再者,在推出翼城花鼓之时,亦宣传与翼城花鼓有关的器材、服装及小工艺纪念品等。这让人们在感受和惊叹翼城花鼓的同时,促进翼城地区的经济发展。

3、翼城花鼓的生存状况

3.1 规模逐渐减小

翼城花鼓在2006年5月20日经过国务院批准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意味着翼城花鼓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是说作为自发的群众性的民俗活动,翼城花鼓到目前为止在很大程度上遭到了破坏,且自身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民俗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翼城花鼓的形成和发展也不例外:第一,节日、社火、祈福、驱除瘟疫等是翼城花鼓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城镇化进程加快,加上科学知识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从鬼神上得到解脱。第二,随着改革开放,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观念及娱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翼城花鼓主要依附庙会、社火等民俗活动,现在除了元宵节社火外其他的各种民俗活动逐渐消失,甚至元宵节的社火活动从民间组织也变为政府组织,翼城花鼓的规模在变小。

3.2 参与人群缓慢消失

目前,很多专职打花鼓的老艺人都已经逝世,中年人为补贴家用出外打工,青少年们更喜欢选择钢琴、舞蹈等认为对以后有帮助的西方主流文化;老艺人逝世后,参与进来的多是半职业或业余爱好者,无法很好的教授给别人,翼城花鼓也慢慢成为一种舞台艺术,无法使广大的群众自由地参与其中,这就减弱了翼城花鼓的自娱性和群众性,目前在农村里组建一支花鼓队已经是比较困难的事,现在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里为参加社火活动而临时拼凑成一支花鼓队,进行短时间的培训,这些鼓手们打的花鼓早已没有之前艺人们的神韵,貌似形不似,更会逐渐失去观众去观看,同时花鼓表演的演员也都不愿参加,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4、翼城花鼓的今后发展的建议

4.1 保护优秀的翼城花鼓鼓手

翼城花鼓最主要的继承形式是“以师带徒,师徒传承”,在民间选拔一些优秀的翼城花鼓继承人,开办翼城花鼓的传授班,培育翼城花鼓的传承后代,改变翼城花鼓的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4.2 加强对翼城花鼓的创新

离开创新谈发展是不可能的,翼城花鼓的发展也一样。在翼城花鼓的传承过程中,必须加强创新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可以在它原有的文化传承基础上,加入现代舞蹈等元素,并加入对现代人民群众感兴趣的东西。

4.3 加大对翼城花鼓的宣传

翼城花鼓的历史很长,翼城人民对翼城花鼓是情有独钟,但毕竟经过了时间的侵蚀,翼城花鼓留给人们的已然不多,这就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刻的思考。在宣传翼城花鼓的时候可以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众中传播方式,积极地引导、宣传和普及翼城花鼓,多渠道的扶持,提高人民群众对翼城花鼓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4.4 增强政府的扶植和投入

翼城花鼓现在的发展令人担忧,但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翼城花鼓在申遗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翼城县委、县政府对花鼓进入非遗目录极为重视。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翼城花鼓要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战略构想;制定了给政策、给人力、给物力、给财力的“四给”方针。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翼城花鼓的传承、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4.5 对试点小学进行优惠及推广政策

翼城花鼓试点小学的学生大都是十几岁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强,对花鼓的接受和表演也强,在花鼓的学习上是占优势的。政府也已经拿出资金租赁场地、招聘教师、管理人员和花鼓学员,以“三免一付”(免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付工资)的培养机制,以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员受到了严格的专业训练,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为翼城花鼓的传承培养了新生力量。

[参考文献]

[1]翼城县志.山西古籍出版社[M],1927:30-64.

[2]李力研.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195.

[3]王在武.奥林匹克运动会史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7-19.

[4]杜艳风.浅谈翼城花鼓的独特风格[J].艺境,2007,7(4):28-32.

上一篇:王振龙:没有主持范儿的主持人 下一篇:高师政教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四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