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在98洪涛中高高飘扬

时间:2022-09-26 08:56:53

[编者按]

1998年夏秋之际,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积百年之势,挟八荒之威,向中华大地袭来。危难时刻,人民挺身而出,与洪水进行殊死搏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长城。

当时,人民陆军某集团军奉中央军委之命,奔赴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长江要塞湖北石首等地。这支部队,前身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战斗在江苏阳澄湖畔的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36个伤病员顽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传奇故事被文艺工作者创作成沪剧《芦荡火种》,传唱一时,以后又被改编成京剧《沙家浜》,风靡全国。作为英雄部队的后继者,在这次抗洪中,该集团军也有36个因劳累过度导致严重中暑而被送往医院抢救的伤病员,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它说明人民军队舍生忘我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本文作者王万里,原系该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曾亲赴抗洪一线指挥抢险。作为98抗洪的亲历者,他回顾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役。

1988年6月中旬以来,长江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在湖北嘉鱼洲镇发生溃堤后的严峻时刻,我所在的陆军某集团军奉中央军委之命,陆续指挥3个师开赴湖北石首、公安、嘉鱼一线抗洪抢险。在坚守千里大堤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顶住了5次洪峰的冲击,在我们集团军坚守的地段,未溃一堤一垸,未死一名群众,我们自己也没有牺牲一名官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看望我们的朱总理、副总理、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

在抗洪抢险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部队自始至终保持了一切行动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硬仗恶仗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灾区当故乡,视灾区人民为亲人,为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一切的崇高品德;保持了由此凝聚而成的冲不垮、打不烂的高昂士气。

士气是军队取胜的最重要因素。在抗洪前线的艰苦条件下部队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高昂的士气?我体会主要靠以下四条。

一、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指挥

98抗洪,规模大、时间长,集中兵力多,是一场大的战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运筹帷幄,沉着指挥,果断决策,力挽狂澜。抗洪抢险刚开始,就提出“要把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确保长江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的安全。”“三个确保”明确了抗洪的思路和重点,完全符合抗洪的实际。军委张副主席、迟副主席要求部队“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部队边开进,边传达,边动员,有力地统一了各级指挥员的思想,广大官兵对形势、任务和要求非常明确。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之险,险在九曲回肠。”湖北的石首就是长汀的九曲回肠。我们的先头部队赶到石首时,石首93公里干流和180多公里支流全部超过历史最高水位,江面超过千堤70到80公分,全凭单薄的子堤顶着。大堤经过30余天的浸泡,百孔千疮,危机凹伏 ,群众既部队不来,大堤就完了,部队来晚了,大堤也完了。

当抗洪形势日益严峻的时候,党中央、中央军委果断决定大规模增兵,集团军指挥的另两个师陆续增援,以后长江一线的兵力一直达到近17万人,是渡江战役以来用兵最多的一次。武汉铁路局的同志说:“这次抗洪动用12个铁路局的车辆保障军运史无前例;8月17日开出军运专列57列,平均28分钟开出一列,史无前例。”当得知后续部队从公路、铁路和空中源源不断地增援上来时,部队官兵深切感受到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力量很强大,一定能够战胜洪灾,取得胜利,大家群情激奋,斗志更加昂扬。

迎战第6次洪峰,是长江抗洪的决战。中央政治局8月7日紧急会议曾经授权全国防总,在沙市水位达到45米时,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大堤的安全,可以在公安分洪。公安分洪区可分洪54亿立方米的水,代价是54万人民的田园被淹,公安县为顾全大局,已做好了分洪的一切准备。8月6日晚,我驱车在公安至石首的公路上,看到成千上万的群众,男的拖着车,负着重,女的拖着儿,抱着女,在茫茫夜色里进行大搬迁,场面非常悲壮。在公安县城集中了中外记者200余名,时刻准备报道长汀大分洪。8月16日,沙市水位一直攀升到45.22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60余公分,仍未分洪。副总理飞赴荆州,经过考察后说:“要咬紧牙关死守!”命令“抗洪部队全部上大堤,军民闭结,严防死守,决战决胜。”这是个极具风险的,惊心动魄的决策。如果水位过高,大堤顶不住,出现漫堤,后果将不堪设想。结果证明,这个决策既保证了大堤的安全,又避免了分洪的损失,是完全正确的。中央领导同志深入调查研究,靠前指挥,沉着应对,为人民的利益敢于顶洪峰,冒风险,取得了决战的胜利,赢得了广大官兵深深的信赖。

在抗洪的关键时刻,中央领导同志纷纷深入抗洪一线,亲自指挥,亲自动员,看望部队。在迎战第5次洪峰的时候,部队经过十几天的连续作战,人困马乏,极度疲劳。高难度的抢险 ,高强度的劳动,高温酷暑的煎熬,洪水雨水的浸泡,烂裆、中署等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物资消耗巨大,保障供给困难 ,使官兵在体力、毅力等各方面都经受着严峻考验。正在这时,亲临荆州,并在武汉发表重要讲话,讲:“广大官兵发扬我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总是冲在危急险重的前沿,用血肉之驱筑起了抗洪抢险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加强了军民团结,军政团结,为党为人民建立了新的功勋 ,无愧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无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无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当听了部队官兵事迹的汇报后,他说:“我作为中央军委主席,为人民军队培养出这样好的干部战士感到骄傲。”“虽然牺牲了,但是他舍生忘死的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我记得朱总理来到石首调关,健步登上调关矶头的大堤,背对着滔滔洪水,手持半导体话筒,给我们部队官兵讲话,他说:“我们的前面是湖南省,是洞庭湖平原,我们的后面是江汉平原,是武汉等大中城市,有几千万人口,同志们,我们不能退呵,一退就不得了,那就是全国性的灾难。”“在抗洪中,一定要千方百计保证人民生命的安全 ,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军队要爱人民,保卫人民,人民要支援军队,军民钢铁般的团结是我们战胜洪灾的伟大力量”,“我们的同家现在很强大,你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你们送什么!”、“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够赢得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等等,国家领导人不避艰险酷热深入一线,和着洪水的涛声,对部队进行面对面的激动人心的动员,给部队以

深刻的教育和极大的鼓舞。

二、靠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我们集团军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指挥的3个师中有2个师正在进行师改旅的调整改革,按原计划,8月中下旬就要付诸实施,上级已经和师团领导分别谈话征求过意见,武器装备已经封存,部分基层干部已经交流,相当一部分干部要编余,走转业这条路,师已进行了告别军旗的阅兵式。由于长期的思想教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样的思想观念深深地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关键时候,他们都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当部队接到紧急出动的预先号令时,正是“八一”建军节假期,60师有93名干部闻讯后采取各种方式紧急归队,其中13名干部连夜乘出租车追赶已经出发了的部队。175团5连的排长周敏,“八一”节结婚,亲友们闹洞房至凌晨两点,3点钟接到通知,他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师团机关干部相当一部分都面临着精减。他们说:“我们还不知道下一步将干什么,但是我们知道现在该干什么。”有位机关参谋叫胡宏昌,母亲患了恼血栓,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探望母亲刚到家,就接到部队电话,他向昏迷不醒的母亲磕了三个头、挥泪告别,连夜登车追赶部队。三天后母亲去世,他默默忍受着心中的悲痛,始终坚守岗位。

向灾区机动时,由于任务紧急,部队一天下来水米未进。40℃的高温,车篷里热得像蒸笼,连长李学宏把仅有的两包方便面拿出来,分成16块,给大家充饥。把仅剩的一瓶矿泉水拿出来,给大家喝,16个人喝了一圈,还剩半瓶,谁都不认为自己是最需要水的人。南于各级干部的模范作用,部队快速反应,迅速开进,提前到达了灾区。灾区领导紧紧握住我们的手说:“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

副团长谢帮武的家离他抗洪的地方只有三里路,遭灾后家里进了一米多深的水,孤身一人在家的老父亲听说儿子在附近抗洪抢险,打来电话哭着说:“你能不能请半天假,回来搬搬家具。”谢副团长哽咽着说:“我非常想回去,可是我担任团突击队的队长,大堤不知啥时会出险情,我回去了,就可能会误大事。”就一直没有回去。我们集团军家在灾区的有近300余名官兵,他们中间有的与自己的家隔江相望,有的亲眼看见自家的房屋被洪水淹没,有的遭灾后家人下落不明。在党员干部的影响下,他们自觉地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扑在抗洪抢险的战斗中。

抗洪抢险如同打仗但又有所不同。打仗时,由于部队纵深配置,师、军以至战区的指挥所总是在距前线十几公里,几十公里以至更纵深的地方,相对要安全些。这次抗洪抢险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各级领导靠前指挥、战斗在一线。很多将军几天几夜在大堤上指挥 ,不但汗水与士兵们流到一起,而且也与士兵一样经历着生死的考验;

部队刚到时,调来的救生衣不够用,面对滔滔洪水,179团100多名没有穿救生衣的全部是干部。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把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8月8日,179团和178团1营到达石首久合垸刚下车,大堤便出现了管涌群,随时有溃堤的危险。由于水深流急,投下去的沙袋和稻谷包立即被冲走,在紧急时刻,18名带头跳入水中的官兵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搭起人墙,冒着被管涌吸入,被激流冲走,被木桩撞昏的危险,抱着150斤重的稻谷包,潜入5到6米深的水底寻找管涌口,进行堵填。实在没劲了,身上拴上绳子,抱着稻谷包、沙袋沉下去,再让岸上的人拉上来。在这危急时刻,179团7名常委全部跳入齐脖子深的水中,与战士们一起干,被部队官兵们称为“常委模范班”。在他们的带动下部队仅一小时就投入18万斤稻谷,连续奋战十几小时,把十余米长的大堤向6到10米深的江中推进了10米,终于控制了险情。

我们集团军在抗洪中提出“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有的党员就说:“人不在大堤也要在,大堤任何时候不能出问题!”各单位都组织了“党员突击队”,有的党员提出来,现在大家都在突击,关键时候党员要敢于牺牲才过得硬,于是“党员突击队”改成了“党员敢死队”。在大堤上党员干部遇到险情第一个上,完成任务最后一个撤,“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道堤”,不仅带动了部队官兵抗洪抢险任务的完成,而且激发了广大官兵对党的追求与向往。抗洪抢险期间,集团军有1100多名战士递交入党申请书,107名战士火线入党,就连个别平时表现较差的战士,也受到环境的感染,心灵得到净化,进步幅度很大。

三、靠宣传鼓动工作的快捷有力

抗洪抢险中的艰苦是我们以往没有感受过的。部队迎战洪峰时,正值盛夏,气温持续在38℃以上,大堤上常常达到40℃,一天喝十来斤水,也不解一次小便。在抗击洪峰时,险情不断,常常是排完一次险,刚返回驻地,又接到新的任务,有叫一天要出动五六次,几天几夜下不了堤坝。战士们打沙袋开始时自己甩上肩,后来需要互相帮助一下,再后来就要二人抬上肩,行进间需要互相扶持才不至于倒下。吃饭时,两手僵硬 ,端不住碗,夹不住筷子。有的战士抢险回来,连救生衣都不脱,倒头就睡着了。官兵们身上两个地方是火辣辣的,一个是肩上,着上身背沙袋,被编织袋细利的纤维磨破了肩头,汗水一渍 ,太阳一晒火辣辣;40%的官兵烂裆,堤上堤下来回跑,磨出的血水粘在短裤上火辣辣。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把部队宣传鼓动工作做到一线。整个抗洪抢险前线,到处飘扬着功臣荣誉连队的旗帜,到处张挂着“万众一心抗大洪,众志成城保石首”这样震撼人心的横幅,抗洪快报在一线连队快速传播,火线入党,火线立功在一线连队普遍开展 ,一条胜利消息,一个英雄事迹,一封后方来信,都是思想教育的好教材。集团军每个团级单位都召开了誓师大会,8000余名官兵写了决心书、请战书,有不少人还写了血书,许多干部向上级立下军令状,有的营以上主官还立下生死牌,写下了“人在堤在”的誓言 ,有的战士在日记中写道:“面前是洪水,身后是家园,胸中有全局,责任重如山”。还有的战士在请战书中写道“我们多吃一份苦,群众少受一份灾”,“责任重于泰山,使命高于一切!”穿靴戴帽的说教没有了,代之以有血有肉的思想教育;按部就班的老套套没有了 ,代之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冗长的会议文电没有了,代之以三五分钟、三五句话的现场鼓动。抗洪前线始终处于一个热气腾腾、催人奋勇拼命的环境里而,最难做的工作就是让部队休息,最大的惩罚是让官兵下大堤。

8月7日,175团2连和3连的官兵在抢险中站在齐肩深的水里,组成人墙,挡住急流,让战友用沙袋抢堵溃口,由于水流太急,人墙被水流一次次冲垮。堤坝筑不起来,就会越冲越大,怎么办?官兵们就用拇指粗的绳子拴在腰上结成连环,当地群众说:“使不得,太

危险,一旦再次冲倒,串在一起的人,一个电活不了。”官兵们说堵不住口子更危险,无所畏惧,高喊口号,用自己的而肉之驱筑成一道防洪堤,经过5个小时奋战,溃口终于被制服。

175团2机连战士朱忠华,患鼻癌,手术后在家休息,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朱总理来到抗洪抢险一线自己所在的部队,看到高高飘扬的“沙家浜连”的旗帜时 ,就立即要求去抗洪前线,父母怕他虚弱的身体顶不住,小朱坚定地说:“我是个军人,大灾临头,宁可死在大堤上,也不能窝在家里面。”父母说服不了他,只好连夜租车把他送到连队。

班长刘德龙,在一次夜间抢险中,打着沙袋一脚踩在木板的钉子上,自重加袋重,钉子深深扎进了脚心。他咬牙拔出钉子,一声没吭,一瘸一拐地坚持干了3个小时。天亮时,大家看到鲜血染红了他的解放鞋,在大堤上留下斑斑血迹。

战士方军在堵管涌时,小腿不慎撞到了石头上,他爬起来继续干。当被发现时,他小腿上的骨头已露在外面,被送到医院缝了6针 ,就这样,他还偷偷跑到大堤上扛沙包,直到再次被战友们送回医院。

通信班长张丙雷,身高1米8,抗洪中总是一马当先,别人扛一袋,他扛两袋,别人快走他快跑。8月18日 ,连队坚守的宜兴场堤段出现脱堤,他因腰部受伤在家休息,经反复请求来到大堤 ,连续打沙袋一个多小时,当他再一次抡起沙袋,走出几步时,只听腰间“咔嚓”一声,他瘫软在地,腰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经诊断是腰脊椎压断了。指导员到医院去看他,他闭口不谈自己的伤情,而是从口袋里拿出58元6角,泪流满面地说:“战友们都在抗洪前线流血流汗,我现在不能为灾区人民尽力了,这点钱捐给灾区,表达我的一点心意吧。”

8月11日,在八一大闸的抢险中,60师直属队的800余名官兵在40多度的酷暑之下,连续抢险十几小时,约在下午两点,有几人中暑晕倒,除了少数人去救护外,其他人继续舍生忘死地往上冲 ,十几、几十个人晕倒,有的口吐白沫,有的口喷鲜血,混身抽搐、不省人事,身边的官兵仍在不停地往上冲 ,直至完成任务。那次战斗,有60余人中暑,其中36人较重的被送至石酋医院抢救,官兵们以异乎寻常的行动向生理的极限挑战,死战死守的气概,真是惊天地,泣鬼神。

在抗洪的关键时刻,后方的家属主动地为前方鼓劲,60师有一封有100余名家属签字的来信 ,信是这样写的: 奔赴长江抗洪第一线的亲人们:

你们好,你们辛苦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 你们接到赴湖北荆江大堤抗洪抢 险的命令后,你们带着部队各级 首长的重托,带着远方亲人的期 望,义无反顾地奔赴长江抗洪救 灾第一线:连日来,我们从每天 的电视新闻里,从留守处组织我 们学习你们抗洪救灾的感人事迹 材料中,了解到你们顶烈日、抗 酷暑、战洪魔,风餐露宿,以荆 楚为家,大堤为舍,哪里有危险 就战斗到哪里。你们这种不畏艰 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深 深地教育了我们,感动了我们。在此,我们全体家属向你们并通 过你们向全师3467名抗洪官兵表 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支援地方抗洪抢险是你们 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别说 抗洪救灾这人命关天的大事,就 是居家过日子也应邻里相助。尽管我们没有参加第一线抗洪抢险 的机会,但关键时刻是国大还是家大,哪头重、哪头轻,我们l心 里明明白白。希望你们不要牵挂 我们和孩子,一门心思支援地方 抗洪抢险,多救群众、多排险、 多立功,善始善终完成好抗洪抢 险任务,以实际行动感谢党和人 民的培养。前线大风大浪你们 扛,家中千斤重担我们挑,我 们期盼着你们满载辉煌、凯旋 归来!我们等待着你们!

这封情真义切的来信在抗洪一线广为流传,激励着广大官兵们奋勇拼搏。

四、靠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

在抗洪前线,迷彩服是最美丽的色彩,是最可爱的人,各种新闻媒体都集中报道了子弟兵抗洪抢险的英勇事迹,每天都向全国人民展示着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千方百计地支援子弟兵,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之情。大量的器材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第一线,在大堤上大家感到有两种物件对抗洪抢险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化纤编织袋,一卡车化纤编织袋所起到的作用远胜几十卡车的草包麻袋,这些白色化纤编织袋重量轻、韧性好,从战士的手中和肩上筑成了上千公里的子堤,远远看去,就像一条银色的锁链,扼住了洪峰浊浪的冲击。二个是手机,电讯部门为我们无偿提供的手机,使大堤上的任何一处险情和需求都能直达指挥部,抗洪部队和各种物资都能及时到位,从未因此贻误过战机,使部队在惊涛骇浪中仍能有力地掌控抗洪抢险的主动权。

在农贸市场上,很多猪肉和菜篮子上被贴上了“同志请收下,款已付”的字样。有位抢险回来的战士,向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买梨吃,小姑娘执意不肯收钱,推让急了,她说:“收了钱我同去要挨打。”那位战士说:“不付钱,我回去要受处分。”我们要衷心感谢有着光荣拥军传统的河南、山东等地的政府和人民,他们及时给部队发来了慰问电、慰问信 ,送来了慰问款,河南省电力公司为前线送来上百吨的火腿肠、方便面、酱菜和矿泉水,青岛啤酒集团公司给我们发来了6车皮的青岛啤酒,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公司开出了10辆满载着他们饮料新产品的汽车,从2000公里以外送到抗洪前线……更加激发了广大官兵保卫人民的责任感,为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的自豪感。

我前面讲到的36个中暑的伤病员被送到医院后,始终牵动着石首人民的心。医院紧急动员起来 ,全力以赴地进行抢救。其中两名重伤员被用飞机送到武汉抢救。人民群众络绎不绝地赶来慰问,有干部,有下岗职工,有个体户,慰问品堆满了病房,石首市的市长俯在我们遍身泥泞的战士身上失声痛哭,连声说:“谢谢同志们!谢谢同志们!”有几位老人主动为战士打扇子,讲:“战士们已经吃了这么多苦,不能再让蚊蝇叮他们。”有位个体户,三天三夜陪护战士,他讲:“没有战士保大堤,我们怎么做生意。”

我们这支部队前身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在江苏阳澄湖畔的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江抗”36个伤病员依靠人民,保卫人民,顽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传奇故事被文艺工作者创作成沪剧《芦荡火种》,传唱一时,以后又被改编成京剧《沙家浜》,风靡全国。当年的36个伤病员和如今的36个伤病员,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它说明我们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的军队和人民群众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在抗洪前线,我们看到江堤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但仅隔几里地以外,商店在照样营业,交警在指挥交通,医生护士在照看病人,老师在张罗开学,老人在纳凉中照看着并不属于自己的孩子,看不到想象中的惊慌与混乱,人人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抗洪,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危难,危难之中可以拂去人与人之间许多利害得失的浮沫,映出人性中最宝贵的真情。这真情可以透视出思想、道德、情操的光亮,掂出人的份量,可以使人克服孤独和胆怯,把人心凝聚起来,形成生死与共的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人民群众在大灾大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勇敢、镇定、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亲情,深深地教育着我们。人们说:“洪水之上是爱潮”,在危难时刻,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极大地鼓舞和感染了部队官兵,截止我离开石首时,我们已向地方捐款150多万元,组成医疗队,义务巡珍两万余人次,为石首、嘉鱼突击建简易学校10座。为不影响14所中小学开学,所属部队于8月31日全部搬出了学校。在北京气象学院计算机系学习了两年的本科生郑东云,家遭水灾后,房子冲倒、庄稼被淹没、母亲有病、吃饭都成问题,根本没钱支付学习费用。小郑一连借了三天,也没借到一分钱,很失望,想跳楼自杀。当部队官兵把捐款和棉被等物品送到他手中时,他母亲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说:“真是亲人啊,我代孩子他爸给你们叩头谢恩,要不是你们,我们的孩子就糟了。”

1998年抗洪的胜利,创造了中华民族抗洪史上的奇迹。在这次抗洪中,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面临巨大自然灾难所焕发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上一篇:对《大闹会审公堂案始末》的补正 下一篇:面对金门的越海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