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朗读课的教学理念与设计

时间:2022-09-26 08:35:40

《口技》朗读课的教学理念与设计

一、教学理念

按照五环节小组竞学模式教学;遵循九年级学科性质和本文的个体特点设计适合“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智慧激活他们的内存积累。

二、教学设计

1.重点设计“朗读”。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真谛。学习本课一开始就进入“四读” 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次读:读得流畅响亮--人人出声,读得沸沸扬扬,形成课堂气氛并初步感知课文。

第二次读:读得字正腔圆--主要训练朗读第一段,教师示范,学生学读。这里的“字正腔圆”主要用于表现文中的气氛,为全文的朗读定下一个基调。

第三次读:读得层次分明--从理解段落层次的角度训练朗读第二、三段,同时训练学生的段落分析能力。

第四次读: 读得有急有缓--这里重点朗读第四段、五段,先缓后急,读出文中情景,读出段中层次。

这里的朗读教学要求具体,层次明朗,覆盖周全,活动充分;加上形式的变化与调控手法的运用,场面的活泼可以想见。

通过四次点拨示范朗读,文本能够深入人心,为分析重点作好充分的铺垫。

总之,朗读,是一种训练活动,一种阅读活动,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2、理论促进“练习”。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接受知识的信息。

利用手中资料《助学》《名校课堂》,积累总结文言文特殊字词,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对照文下注释及相关资料完成必做题目,通过提问,反馈学情,及时点拨。

此处设计,针对毕业班学生时间短、任务重而设计。其好处是,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练习,能够知情学生学会程度。

3、提升训练“赏析”。赏析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品味与借鉴。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感知古代民间艺人精湛高超的技巧,学以致用用文字表达声音的写作方法。

紧扣一个“善”字,针对课文内容来说话。让学生明白“善”在文字生动,如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等;“善”在文字贴切--如遥闻、微闻、絮絮不止、作作索索等;“善”在文中的口技表演有一定的情景和简单的情节;“善”在文首和文尾的一“施”一“撒”,言下之意是说别无他物,全凭技艺;“善”在文中既有正面的细腻描写,又有侧面的尽力烘托等等。一个“善”字,贯串于阅读欣赏的整个过程,像一条线索串起了闪光的珍珠。

所以,朗读课型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朗读,兼以品析、讨论、讲解等等。这种课型适用于诗歌、文言文教学,也适用于精短的散文教学。本人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精细地点拨,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和鉴赏,既简化教师的讲析,又增加思维训练的力度。

上一篇: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之我见 下一篇:走进新课程教师要具备两个新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