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释训》中的表情词析议

时间:2022-09-26 08:14:12

摘 要:《尔雅・释训篇》集中解释了描写事物情貌的叠音词或联绵词。本文着眼于词汇本身,抽取《尔雅・释训》中的表情词,在分析词义的基础上,以古文献加以核证,描绘其词义面貌,进而探讨《释训篇》表情词的特点。

关键词:《尔雅》;释训;表情词;词义分析;词义特点

一、表情词概说

本文所说的表情词,是指“释训篇”中表示人的基本情绪和描写人的基本情绪的词。前者如:坎坎、荩喜也;惴惴、,惧也。后者如:FF,骄貌;居居,怀恶不相亲比之貌。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将《尔雅・释训》中的表情词主要分为八类:恭敬、恐惧、喜悦、忧愁、倨傲、抚爱、憎恶和烦闷。

二、《尔雅・释训》中表情词的词义分析

表情词是一个综合词群,它的内容广泛,关涉到心理、人文、礼制、教化等重要的社会内容,拥有许多基本词汇,具有很高的社会使用率。以下以三种词群为例作以分析。

(一)“恐惧”词群

《释训篇》中表达“恐惧”意义的词共有4个:

战战、业业、惴惴、恂

1.战战,《尔雅》:“动也。”

《诗・小雅・小F》:“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汉书・武帝纪》:“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战战解释为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汉语大辞典》:战,后作“颤”,发抖。

2.业业,《尔雅》:“危也。”

《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业业,危惧。”业业解释为危惧的样子。《汉语大辞典》:业(I),象形。从Q,从巾丛生草。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引申为悬危恐惧的样子。

3.惴惴,《尔雅》:“惧也。”

《黄生借书说》:“惴惴焉。”忧恐的样子。孔贞运《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胥吏抱牍如山,公(袁可立)片言立决,如风扫箨,爰书无只字出入。猾胥手而舞文者,惴惴战股不敢肆。”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就程度来说,惴惴较轻,形容提心吊胆的心理状态,有惴惴不安说。

4.恂,《尔雅》:“谓严恂战也。”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g兮者,恂栗也;“不断切磋”,是指求道的态度;“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开朗而庄重”,是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

这组词都表示恐惧,“惧”为类别词。“战战”描写人因恐惧而发抖的样子;“业业”的恐惧是由名词(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引申为悬危恐惧的样子;“惴惴”的恐惧中有“发愁”之意;“恂”是因内心谨慎,故而有所戒惧。

(二)“喜悦”词群

《释训篇》中表达“喜悦”意义的词共有3个:

坎坎、、oo

1.坎坎、荩《尔雅》:“喜也。”

《尔雅注疏》:“坎坎、荩皆鼓舞欢喜也。:‘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蹲音义同。”南朝・梁简文帝《马宝颂》:“含生欣欣,若耘i之逢夏雨;怀情坎坎,譬草木之值春风。”

2.oo,《尔雅》:“盛烈貌。”

《诗・大雅・板》:“天之方虐,无然谑谑。”毛传:“谑谑然喜乐。”清褚人获《坚瓠八集・十遇词》:“遇友且谑谑,遇酒且酌酌。”喜乐貌。

在这组词群中,“喜”为类别词。“坎坎、荨蔽鼓舞欢喜;“oo”描写人喜乐的样子。

(三)“忧愁”词群

《释训篇》中表达“忧愁”意义的词最多,共有10个:

悠悠、洋洋、殷殷、摹⑩徕帷__、钦钦、京京、忡忡、贰TT、契契

1.悠悠、洋洋,《尔雅》:“思也。”

《诗・郑风・子衿》:“悠悠我思。”《诗・邶风・二子乘舟》:“中心养养。”养、洋音义同。此皆想念忧思也。又《中庸》:“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郑玄云:“洋洋,人想思其傍v之貌。”《汉语大辞典》:悠,形声。从心,攸声。本义为忧思。悠悠(忧郁)。

2.殷殷,《尔雅》:“忧也。”

《诗・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唐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诗:“忽忽百龄内,殷殷千虑迫。”

3.模《尔雅》:“忧也。”

《诗・小雅・正月》:“忧心模念我无禄。”毛传云:“模忧意也。”又云:“忧心摹!鼻寤凭叭省镀蕉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元凶胆裂心模枝顽助恶阴使令。”形容忧思的样子。

4.忉忉,《尔雅》:“忧也。”

《桧风・羊裘》:“劳心忉忉。”郑笺云:“三谏不从,待放而去,思君如是,心忉忉然。”《诗・齐风・甫田》:“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毛传:“忉忉,忧劳也。”孔颖达疏:“忧也,以言劳心,故云忧劳也。”形容忧愁、焦虑的样子。

5.__,《尔雅》:“忧也。”

《诗・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棘人栀猓劳心__兮。”毛传:“__,忧劳也。”章炳麟《山阴徐君歌》:“诸虏闻之,忧心__。”忧劳、忧思的样子。

6.钦钦,《尔雅》:“忧也。”

《诗・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钦钦。”郑玄笺:“思望而忧之。” 唐柳宗元《报崔黯秀才书》:“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形容忧思难忘的样子。

7.京京,《尔雅》:“忧也。”

《后汉书・安帝纪》:“夙夜克己,忧心京京。”清钱谦益《李贯之先生存馀稿序》:“贯之与余游,明灯张席,忧心京京。”《诗・小雅・正月》:“念我独兮,忧心京京。”毛传:“京京,忧不去也。”形容忧愁不绝的样子。

8.忡忡,《尔雅》:“忧也。”

《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毛传:“忡忡,犹冲冲也。”《楚辞・九歌・云中君》:“思夫君兮叹息,极劳心兮忡忡。”张舜徽 《约注》 : “今俗犹称因忧患而心不宁定日心忡,盖古语也。”“忡”所表示的“忧”,带着 “心不宁定”的义素。忡忡指忧虑不安。

9.TT,《尔雅》:“忧也。”

《诗・小雅・弁》:“未见君子,忧心TT。”毛传:“TT,忧盛满也。”元・吴师道《目疾谢柳道传张子长惠药》诗:“惟兹二三友,为我忧TT。”清・徐昂发《夏寒》诗:“愁云塞八荒,终夜心TT。”忧甚貌。

10.契契,《尔雅》:“忧也。”

《诗・小雅・大东》:“契契寤叹,哀我惮人。”毛传:“契契,忧苦也。”清・钱谦益《张季公墓表》:“东阡北陌,亲串往来之地,步武错迕,契契不能以相从。”契契形容愁苦的样子。

由上可知,此词群中“忧”为类别词。“悠悠、洋洋”是忧思;“殷殷”是忧郁、忧伤;“摹毙稳萦撬嫉难子,表状态;“忉忉”的忧愁中含有焦虑之意;“__”为忧劳;“钦钦”为忧思难忘;“京京”为忧愁不绝;“忡忡”是心不宁定之忧;“TT”忧的程度较深;“契契”侧重愁苦。

三、表情词的特点

(一)表情词的词量大,与现代汉语相比,词汇丰富

表情词的蓬勃发展,显示了人类的目光开始从专注自然转向对自身的审视。表情词大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1.先民思维的具象化和细化①古人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正确认识汉字与语言中的词的关系,所以盲目的造了很多字。

2.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以及基本词汇的形成现代汉语语法得到相当的发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少数的常用词加以组合就完全可以表达想法。

3.民族大融合,导致共同语言的形成,导致大量方言词的消失。

(二)表情词的词义有程度的差别

正象所有的情绪都能表现出强度的不同,《释训篇》的表情词中几乎每一类词 都有程度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层次状态。

(三)内容广泛

语言和言语是由各类词组成的,是各类词听从于交际者所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各类词在言语与语言中的作用,虽然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但各类词是归从服务于语言和言语的表达,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以上内容大体展示了《尔雅・释训》中表情词的词义系统和词义面貌,本文在分析其解释功能、义类和使用范围的基础上,以古文献加以核证,同时又分析了表情词的词义特点,通过与现代汉语的表情词对比中揭示了古人的思维习惯以及用词习惯。

注释:

①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参考文献:

[1]尔雅[M].北京:中华书局,1996.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吴秀荣.《说文解字》表情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5]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6]郭璞注,邢m疏.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73-207

[7]章承董.《尔雅》叠音词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孙丽丽,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在读研究生。

上一篇:从违反合作原则角度分析《生活大爆炸》的言语... 下一篇:英语专业学生网络交流中语码转换的动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