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环境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选择适配性研究

时间:2022-09-26 07:51:36

基于家庭环境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选择适配性研究

摘要:就业难其实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性问题,本文依托我国的文化背景,采用分类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当前会计专业的个性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内涵,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不同家庭下会计专业大学生其个性,为其事业决策的有效性提供指导。

关键词:家庭环境 会计专业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 职业选择

一、前言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困难,客观上有社会环境变换的原因,但大学生主观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选择不当,对应聘工作岗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不了解等,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聘工作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代大学生在应聘单位、应聘方式乃至应聘结果方面都有相当的自由选择权,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在人与就业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在就业环境对人的影响,更应看重人在这个交互过程中所能起到主观能动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员工的主动,因为主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个体在工作过程中的竞争力,而且它也会影响组织绩效。当前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了解自身性格特点和优势,了解应聘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扬长避短,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莫衷一是,本文基于人职匹配理论,以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为例,探讨了家庭环境下的会计学专业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选择适配性。结果发现:主动性人格会影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主动,也会影响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培养和锻炼,即使是不同家庭环境下的大学生也完全可以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主动性意识,主动,进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性人格。

二、人——职匹配理论和主动性人格概述

( 一 )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是指个人的个性特征与其从事的职业性质相一致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是普遍现象,每一个体都有单独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策时,应根据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需要进行人——职匹配。在职业决策中最理想的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得到乐趣和内在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此在职业选拔与职业指导中,首先就要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与方法来确定个体的人格类型,然后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职业种类。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霍兰德创立了人格类型理论,假设:(1)人格类型分为六种: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与传统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2)职业环境和职业心理特征同样可以分为上述六种类型;(3)个体总是在寻求能够充分施展其能力与价值观的职业环境;(4)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人格和所处的环境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上述理论假设的基础上,霍兰德提出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认为不同类型人格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这种情况称为“和谐”。霍兰德在其所著的《职业决策》一书中描述了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会计职业对应的是实际型人格。但霍兰德同时指出,人格类型与职业关系并非绝对的一一对应,大多数人的人格类型只能主要地划分为某一类型,但个人又有着广泛的适应能力,其人格类型在某种程度上相近于另外两种人格类型,则也能适应另两种职业类型的卫作。某些类型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关性,同时每一类型又有极为相斥的职业环境类型。

( 二 )主动性人格概念及特征 1993年,Bateman 和Crant在探讨组织行为中的主动性成分时第一次构想出主动性人格,认为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在面对环境作用于个体时,他们相对非主动性人格的个体会比较不受环境的约束,他们更容易去改变周围的环境。主动性人格主要强调是在环境影响个体的情况下,个体可以反过来影响并适应环境,因此对于就业和职业能力有着积极影响。Bateman和Crant认为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改变环境的过程。主动性个体主动改变环境,较少受环境约束,他们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直到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相对而言,不主动的个体表现了相反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来做出改变。Seibert 等人(1999)在研究主动性人格与生涯成功的关系时指出,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人能更有效的去规划所处的工作环境,也会采取积极态度去选择和创造一些工作环境来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职业需求和价值观。相对于非主动性个体,主动性人格的个体会更积极主动的去创造和选择对自己职业发展有利的环境,从而促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向成功。具有主动性人格的个体通常具有五种核心特征,这些特征在不同工作领域中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第一,较强的胜任能力。主动性人格能很好地按照环境需求高水平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显示出较强的胜任能力和卓越绩效;第二,较强的可信赖性和领导沟通力。具有主动性个性的人善于沟通,善于有效规划工作环境使之与自己的专业能力相匹配,显示出较强的可信赖性和领导沟通力;第三,具有较强的责任观和一致的价值观。主动性人格的个体善于适应环境,把握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切入点和融合,显示出较强的责任观;第四,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性个性的个体具有较高的主动性,能够独立判断,基于与组织相一致的价值观,发表有助于解决组织实际问题的见解。第五,具有诚实正直的品质、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价值追求。Seibert等(1999)通过研究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发现,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不论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客观表现——薪酬和晋升次数,还是主观表现——职业生涯满意度,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Seibert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主动性人格与创新、政治知识、职业进取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而创新、政治知识、职业进取对个人职业生涯成功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Berrin等(2005)在一项关于人格——工作一致性与职业生涯成功关系的研究中也发现,只有人格与工作或职业中的组织一致性较高的时候,主动性人格的价值观与组织相符,其人格与职业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同时,研究发现主动性人格有助于新员工通过尽快地融入新的工作团体和掌握工作来提高其适应性,并进而改善他们的职业工作态度和行为。我国学者商佳音、甘怡群(2009)对我国大学毕业生的研究也表明,就业压力会影响主动性人格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管,如果就业压力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主动性人格产生抑制作用。这些研究都显示主动性人格对职业选择具有积极作用。

上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影响分析 下一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