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床上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在骨科的合理应用

时间:2022-09-26 07:24:10

试论临床上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在骨科的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明确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在骨科临床上的安全合理应用。方法:对中成药进行系统分析,掌握含毒性的中成药功能、毒性成分以及配合使用需注意的禁忌,在临床中进行调控。结果:调控后的骨科合理处方上升至84.4%。结论:骨科进行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控制有可行性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骨科;含毒性中成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96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095-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统计本院骨科临床2010年未进行调控的中成药方子,与2011年调控后的方子进行对比。

1.2 方法:参照药物的说明书以及中国药典,对临床使用的中成药的品种进行方药分析,确定含毒性成分药品,归类药品功能,了解含毒性成分的药物配伍禁忌。建立合理的临床使用评价,评价为合理、不合理或是基本合理,评价工作的范围涉及临床、药剂、行政等各类科室。

1.3 合理用药的宣传:医院开设专栏,对含毒性中成药的药味组成、毒药品种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详尽介绍,加深医师对含毒性中成药的了解程度,在医院内开展宣传合理用药的宣传,使得患者形象直观的了解合理用药的必要性,药师在取药窗口给患者及其亲属宣传药物的服用方法、毒性和服药禁忌等。在行政管理方面:在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基础上选择药物,尤其是对于含毒性药物的选择,制定含毒性药物的实用原则以及药物的合理评价,门诊医生需严格落实政策,拒绝开出不合理的药方,拒签不合理药方,临床药剂师对药方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医务科与门诊办公室;临床药师检测用药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了解含毒性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以及药理毒理等相关知识。定期开会讨论调控和评价标准,进而在临床上合理应用。

2 结果

根据调控后的处方显示,处方内含毒性中成药的含量有明显降低(P

3 讨论

临床上的患者用药中,很多常用药含有相同毒性的成分,处方中两种含毒性相同的药物合用,必然会增加毒副作用出现的几率,所以临床中这些药物的合用应避免。还有一些药物的药性存在“十八反”和“十九畏”等药性冲突,比如风湿寒痛的所用的药物里大部分都含有乌头或类似药物,临床用药应避免和“半蒌贝蔹及”这类草药或是含有这类草药的中成药配伍使用。所以SOP规定临床药师须多加深学习含毒性中成药的配伍禁忌等知识,更深刻的了解含毒中成药中含毒性成分和药味。对各种毒性成分导致的中毒症状、抢救方法也要强化宣传,保证医护人员能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长期服用含毒性成分的中成药都将引起毒副作用。如,含乌头碱的虎力散胶囊、盘龙七片等过量或是长期服用会造成患者头晕烦躁、精神轻微失常、呼吸变得急促、颈部肌肉以及咀嚼肌强硬等中毒表现;含硫化汞的七厘散、紫雪丹等过量服用易致腹痛腹泻,流涎,口腔粘膜充血,少尿或蛋白尿,严重的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过量服用易致慢性中毒,如恶心,口唇粘膜及眼角糜烂,皮疹,脱发等反应;含黄药子的如壮骨关节丸等过量服用易致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昏迷等。因此,选用含毒中成药治疗时,必须遵循“中病即止”原则,不可盲目加量超长时间服用。对于风湿等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的,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因此在选用含毒性的中成药时,应以:中病即止:作为遵行的原则,不能盲目增加药剂分量,更不能超长时间的服用。风湿类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患该病的患者需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临床医师选择含毒性中成药时,需根据患者不同体质来进行施诊,确定药物的剂量。如患者是小孩,气血未充腑脏娇嫩,体质易热易寒,易实易虚,病情变化很快,忌投峻攻,用量宜轻;老年患者气虚血弱,生机减退,患病多是虚证,攻邪要慎重,用量应比青壮年较轻;妊娠或哺乳期间的妇女,应禁用含毒性的中成药。本院对含毒性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调控,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从药物的处方与调配等环节着手,有效降低了临床中不合理应用现象的出现,调控后的不合理比例降低到1.30%左右,是一种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修佳,东.中药联合使用中的隐性十八反与十九畏[J].中国药房,2007,18(15):1 197

[2] 潘旭.我院骨科中成药不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4),306

[3] 蒋永光, 张学虹, 邹圣蓉. 十八反药方的方药信息量化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24

[4] 徐及敏, 李紫霞, 任玉文, 等. 浅析中药十八反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当代医学,2009,15 (16):148

上一篇:浅谈大黄炮制方法及药性研究 下一篇:电针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