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半年 第12期

时间:2022-09-26 07:20:14

寒假,过小年那天,我收到了期末考试的成绩单,很糟糕的结果,第15名,后退了9个名次。起先很生气,抱怨作文分数太少,接着是伤心,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表情复杂的面孔,最后就认了,都这样了,还有什么话好说的。

开学第一天,悄悄揭下了贴在“光荣榜”上的我的照片。想着,自我安慰着,别担心,月考还有机会上。给那群学生们发奖的时候,我本想避开,但最终还是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手拍得劈里啪啦,看着他们一次次上台领奖,领走属于他们的奖,最后看着我设计制作的“光荣榜”上贴满他们的笑脸。像是对自己的惩罚,让我被动地明白有头脑但没好成绩的可恶结果。可怜的人,分数的奴隶!

今年聊城的春天很冷,虽然说“二月春风似剪刀”并不假,但我们这里却“二月雪花满天飘”。很怀念骑着我的“破驴”在漫天大雪中飞驰的感觉,像置身童话,另有一番情趣。

不知是什么原因,每逢阴天,我便注定会有倒霉的事发生,心情异常惆怅。当然阴天的日子是不多的,阳光明媚的时候,我会挑个休息时间长的课间去操场上飞奔一下,然后再大汗淋漓地回到教室。

一天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的灵感会经常从繁忙的大脑中冒出来。当我好不容易挤出写作的时间,那些在大脑里反复酝酿的灵感,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纸张发呆的情景是最悲哀不过的了。不过现在我觉得无所谓了,一切都是变化的。我承认在拼命地记住一些东西的同时也在拼命地忘记一些东西。灵感没了便会有新的灵感出现。

我想那些令人伤心的事被忘得一干二净多好,或者,我在想人为什么不能像金鱼那样,只有三秒钟记忆,我想金鱼永远是快乐的,除非每一个二三秒钟里.它都在生气、伤心、疑惑……怎么会?比起人的一生,金鱼够幸福的了。当然,一些或悲伤或愉快的事会一直跟着年龄走,不知道在某年某月某目的某个地方,它们会突然窜出来,给你一个有着特别味道的记忆。经常有幸福的往事被我想起。在自行车上,在早读课上,在洒满阳光的操场,在人来人往的大街……如果我突然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说明我又跌进了猴年马月的某个蜜罐中,那种感觉真好。

月考轰轰烈烈地来,又轰轰烈烈地去,这个过程让我有了做梦的感觉。19名,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在退步9名的基础上又退步4名。我无奈至极,曾指天誓地说要证明给别人看,可事实却残酷地证明了我的坏成绩是个必然。我还能狡辩什么呢?在这个视成绩为一切的地方,我还能说什么呢?

糟糕的结果使我的情绪很低落,同时也刺激了我,使我变得异常勤奋。阴天的时候依旧心情惆怅,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不再去操场上飞奔,而在一堆练习册里睡着了,我感觉很累。并且我的身体状况也一直不好,扁桃体天天都在肆无忌惮地发炎,药吃了一堆一点效果也没有。

妈妈对我说:“你别太累了啊,少考它十分二十分的无所谓。”

班主任对我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成绩。”

我还是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知道,我说出想法的结果就是再一次和班主任吵起来,然后进行一场持久的冷战。我浪费不起这个时间,最好的选择只有什么也不说。

后来的期中考试终于让我出了口气,总分第六,语文和政治得分榜首。不过我的对手比我还出色,还没超过她就不能算赢……

突然觉得自己很悲哀,时时刻刻都在为一个名叫“分数”的东西奋斗着,为一个名叫“考试”的活动准备着,为一个名叫“成绩”的东西担心着。我的生活不该是这个样子的。我还不算是个勤奋的人,我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班上几位成绩不错的女生,一连几个课间都不曾休息一会儿,不是计算着复杂无比的数学题,就是在做各科作业。我想我要是像他们一样,不顾被累死的危险拼死学习的话,肯定会在一堆堆的书里面渐渐停止呼吸。那太壮观了,第二天晚报肯定会作为头条新闻报道。

我不擅长做那些复杂得不得了的数学题,我常为那些写都写不完的卷子感到头疼。而那些难得让我拍桌子的题只给我提示一下关键点我便可以从头到尾顺利地解决。可就是那个关键点,我却怎么想也想不到。独自一人解出一道难题绝对比写出一篇好文章高兴得多。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可让我极端高兴的情况,少得可怜!

我是一个孤单的孩子。但在我眼里,孤单并不等于性格内向,不等于时常感到忧伤,不等于沉默寡言……因为我足够乐观,也有足够多的幽默细胞去逗乐一群又一群的人。我性格外向得不可思议,是个极像男孩子的女孩子。爱武术,爱跆拳道,不爱红装爱武装。

我所说的孤单,是指下了体育课没人牵着我的手走出操场;没人和我一起骑车回家;没人听我诉说委屈与烦恼,给予我应有的帮助;没人真正了解我,知道我在想什么……但我仍旧有许多朋友,见面时打声招呼,闲暇时开个玩笑,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最好的朋友一般每个人只有一个,双方彼此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依靠。我所在乎的人也在乎我,就是不肯亲口告诉我。她任性,有个性、另类、夸张,做出的事往往出人意料。她也善良,爱憎分明……我们是冤家,在学习上争得不相上下,我们也是朋友,一起谈论着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谁也离不开谁。没人能说清其中的原因,也许两人都爱文字,都属于和老师混得很好的学生,有共同语言;也许是两人的情况相似,在班里都相当出色,但都很寂寞,就像Jay的《以父之名》中唱得那样,“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现实很矛盾,我想这矛盾没必要用什么理由去解释,太像一个个借口,越解释越不明白。累不累?就这样挺好。

不想写消极无比的东西,让人难受。那些东西只是起发泄的作用罢了,写过之后就不再翻看了。其实是不敢翻看,自己看着很不舒服。欢快的文字我爱写,反反复复看多少遍都不厌烦。高兴就好。

喜欢桌面上乱糟糟的感觉。我很会乱摆东西,且摆得满满当当的,什么茶碗笔筒苹果核,废纸书报小汽车……全在我的写字台上“开会”。不过这些东西并不影响我的学习,书桌空旷了反而不习惯。

喜欢突然做出什么重大的决定,然后高高兴兴去准备;爱和同桌在无聊的课堂上拌嘴,比谁最猛,以至于让我不得不下课再问别人某道题怎么做;爱在早读课上教同桌唱歌,然后听他那跑调跑得找不着北的声音,再硬着头皮教一遍,偶尔会因调子吵起来。

现在快初三了,课堂上没功夫拌嘴,早读课也没时间唱歌了。日子紧张而有规律地过着。我们尽情享受音乐课、美术课带来的乐趣,初二一过,这两个科目将离我们而去。我们尽情地大笑、大叫、大闹,我不知道到了初三是否还会看到班里的同学成群结队地玩着我们自创的“军事拍手游戏”,是否还会成群结队地划拳玩“天下太平”,玩到上课铃打响……但愿这些幼稚的游戏不会和我们永别,那震耳欲聋的大笑声被重重的压力所埋没……

麦坚留言

“又半年”是一种时间的更迭。在既往与未来的交叉中,姬祥抓住了一种揣想、隐匿的价值判断的机会。读《又半年》会在恍惚中感觉其中的某个片段有着自己的声音。所以说,这篇文章是在短暂的瞬间超越心理界定,与过去的某个时刻重新对话。包括你,包括他,包括我们。

春天还在河的对岸,万物吐纳之前的寒冷给内心的种子带来阵阵初生的惶惑与紧张。于是,我们看到了重叠的场景:一面是莫测的天气,一面是心灵的挣扎。不安的假期,失意的成绩,虚荣的名次,忙碌的学习,残酷的考试,单调的生活,它们硬硬地在记忆的土壤里,一个敏感的女孩一下下挖掘出来。这是一次简短时间段内的流程,有宽阔的河面,有突起的风波,有两岸的风光……但最能昭示她灵魂的,却是内凝的漩涡。从文章本身来说,那些情绪并不能算是多么纯粹的个体体验,可它的猝然袭来令我们瞬间疼痛,是她神异时刻获得的圣洁灵感造就了一幅内心素描。

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穿越一段段沉重的记忆,那些校园时光的斑斓璀璨或微波起伏,而今都成为一种美妙的甜蜜。

上一篇:在左转处向右斜 下一篇:用心储存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