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9-26 06:30:21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

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应注意两个方面。

一、课堂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影响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感情、智慧、性格的人,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考虑各方面因素,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学习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任意支配,甚至辱骂学生,就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人格平等的地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才能尊重老师,聆听老师的教诲,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教师应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即使出了错,老师也不能生气地责怪学生,而应让其在改正错误中得到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掌握各种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因材施教

教育观念在课堂上的转变体现在学生参与的丰体地位,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学是主要的,而要学好,学生就必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不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学生才能想学、会学。与应试教育的封闭教学相比,开放性教学把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使课堂教学呈现活泼开放的局面。我省推广的洋思教学模式就是典型的范例。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外部条件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形式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后天的因素起着主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开发每一名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抓住最基本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切不可一蹴而就,盲目追求特色教育。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逐渐过渡的。教材的教学内容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如数学课采用“探索性教学模式”或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的教学目标。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逐渐培养了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上一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