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波活出自由

时间:2022-09-26 05:16:47

artist

初次看到魏海波的照片,我以为我看到了武侠片剧照:魏海波留着略长的头发,身着宽大的袍子,端坐在一张古琴后面,抬手轻抚,神情闲逸。房间里古色古香,桌上摆着一盏古灯,他身后的墙上则挂着一些书画作品。

魏海波住在京郊通州,很少进城。他穿行在自家的小区里,总是引来居民的注目:他瘦长,长发,蓄须,穿着棉麻质地的宽大袍服。套用如今时髦的词,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的。他的生活也像他的外表一样,单纯,随性。他画油画,画中国画,也做古琴;他喜欢理论物理,喜欢天文并能自制天文望远镜,喜欢现代诗,也喜欢冷兵器。你无法定义他,因为他是如此自由。

小世界――魏海波的油画

魏海波早年学习中国画,他的中国画颇为传统,从中找得到古代文人画的影子。但他的油画却呈现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魏海波的油画色调灰暗,充斥着类似舞台剧演员的种种变形:人物脸孔模糊,五官稍有扭曲,表情默然,目光沉静;身形矮小,均像未发育完全的小孩,其衣饰穿着则显成人化。这些小人物显然不具备独特的个性,而更像是一种符号。

在魏海波的油画中,人物可单独出现也可聚在一起,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个个体验深度孤独的形象,一个个无根漂泊的多余者。他们站在角落里表演,自得其乐,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魏海波称之为「小世界。

魏海波说「小世界来源于一个诗歌概念,没有鸿篇巨制,内容一般是花朵、儿童、岩石、树木、窗口等等微小的事物,非常感性化。魏海波的油画就像是一个博物志一样,记录着他对小事物的观察、对瞬间感受的记录。

在观者看来,魏海波的「小世界显得有点寂寞。他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寂静的人,对他来说画面暗色调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力量,他偏重对于内心世界的挖掘。所以他的「小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而是一种幻境,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桃花源。因此当魏海波告诉我他一般都是在深夜画画,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当大多数人进入梦乡的时候,魏海波却醒着,用画笔记录他的想象。他说,夜晚的世界是非常可爱的,一晚的时间像个金字塔的巨大石块一样是完整的,而不像白天被各种琐事所切割。

谈起最喜欢的画家,魏海波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他喜爱维米尔、伦勃朗、塞尚、蒙克、勃纳尔、罗斯科,但最能触动他的是以色列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Avigdor Arikha)。阿利卡热衷于画自己家里的任何东西,甚至他画的风景也是从他家窗子看得见的风景,他相信任何一件微小的事情都可能具有意义。由于他有过抽象绘画创作的经历,他的具象绘画不像古典绘画那样再现客观世界,而是按照自己的感受方式来表达。

魏海波说,阿利卡对于微小事物深情的、诗意的描述非常令人着迷,也让他感动。绘画语言是具有延续性的,没有画家能够脱离美术史,作为画家,应该在个人对美术史的理解之上,把握绘画语言的当代性。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当代性,因为忽略美术史的当代性是匆忙的当代性,画画的人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足够的内省,在精神上与大师契合,而不是甘为附属。

看似简单的事物,往往蕴含着更多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因此也具备了更高的审美价值。魏海波的「小世界温和、质朴,满怀生活的真诚,诗意盎然。试图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发现沉重的现实之外的美好。孤独并不一定是令人憎恶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爱与美好,而喧嚣往往蒙蔽了我们的眼睛。

大情怀――魏海波的古琴

网络上关于魏海波的资料极少,关于他的另一个名字――朴云子,则有不少记录。朴云子是他在琴友中的称呼,这几年伴随着一阵「古琴热,魏海波完全遵照古法制作的古琴想不出名都有点难。

1989年,魏海波在中国美术学院接触到了古琴,那时候,全国对古琴比较了解的人加起来还不到500个。魏海波买过不少名家琴,但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所以开始想着自己做一张琴。有感于传统制琴工艺的失落,魏海波决定完全按照宋、明古法制作古琴。他查阅古籍,在文字中细细寻找着制作古琴的蛛丝马迹。他坚持古法斫琴,不用助手,所有的步骤都在他的家里完成。

几年前,仿佛是在忽然之间,古琴成了热门,到处都是「古琴研习班的招牌。魏海波说,现在弹古琴的人太多了,「多得叫我有点不好意思。甚至「弹古琴、拜上师、玩家具、喝普洱成了城市中的 「四大俗。但俗也有俗的好处,至少魏海波的琴还没开始制作就已经有买家了。他也因此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可以更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朴云子这个名字在圈子里还是有些影响力的,魏海波靠每年定制的五六张琴已经基本把生活问题解决了,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因此也没有什么「进取心。

魏海波家的二楼有一间房间,是他制琴的工作间。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头,远至战国近至明清,都是有历史的老木头,有的还存留着当年的雕饰。每天,魏海波会拿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制琴。他说古琴是精密的深具文化内涵的文人乐器,相对于画需要更多的耐心。数量不是他追求的,品质才是第一位,每天一小时的工作量就足够了。

虽然喜欢古琴,但魏海波绝不会对看似「同类的人一概友好相待。他说话相当直率:「近几年认识了不少伪国学者,跟小资有一拼但常做优越态。凭我的经验,念念不忘某种优越感的人通常都欠大境界,琴混混更不必说了,投机钻营倒买倒卖。古琴宁可不申请世界遗产,申请下来先肥了他们,他们又会把什么样的古琴展示给世界呢?

魏海波早年曾在媒体担任艺术总监,收入不菲,但2005年,魏海波35岁那年,他选择辞职做一位职业艺术家。他说自己其实一直都想做职业艺术家,只是早年艺术市场混乱无序,令他望而生畏。辞职之后,魏海波终于过上了理想中的散漫生活。绘画与制琴之余,魏海波最大的乐趣就是下午阳光好的时候,喝酒,听音乐。他爱喝酒,更爱和朋友一起喝酒。我们的采访进行中,他叫来了一位画国画的好友,美其名曰「配合采访,不过采访刚一结束,二人便结伴喝酒去也。

魏海波

活出自由

上一篇:纸上雕刻的仙境 下一篇:伊慧 我想把自己融入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