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222对锦鲤的麻醉效果研究

时间:2022-09-26 05:11:07

MS—222对锦鲤的麻醉效果研究

摘要:在水温为17~18 ℃条件下研究了麻醉剂MS-222对锦鲤(Cryprinus carpiod)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MS-222对锦鲤的麻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经历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的行为变化;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表现出达到麻醉状态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苏醒时间逐渐增加的趋势。MS-222浓度为40 mg/L时,锦鲤进入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所需时间分别为259、901和1 011 s,苏醒时间为82 s,对锦鲤的麻醉效果较好。建议在锦鲤麻醉实践操作中,采用浓度为40 mg/L的MS-222进行麻醉,麻醉时间为901 s。

关键词:锦鲤(Cryprinus carpiod);MS-222;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S96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626-0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强,也促进了水族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水族鱼类的运输成为水族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使观赏鱼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达到最小,使用麻醉剂就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办法[1]。鱼类常用的麻醉剂有MS-222、丁香油和2-苯氧乙醇等。MS-222(国际商品名为Fingudi,Matacaine,Tricaine等)是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可的最安全、最可靠、最有效的渔用物,购买渠道相对较多,广泛应用于水产动物的麻醉运输中。目前,关于MS-222的麻醉效果,国内外学者主要对金鱼(Carassius auratus)[2]、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3]、斑马鱼(Danio rerio)[4]、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5]、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5]、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6]、庸鲽(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7]、真鲷(Pagrus major)[8]等水产动物进行了研究,而对观赏鱼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锦鲤(Cryprinus carpiod)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idae),是鲤鱼突变品系经人工选育而成,因其易饲养,对环境适应性强,且游姿高雅、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斑纹灿烂,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类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9],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MS-222对锦鲤进行麻醉试验,通过观察锦鲤在不同麻醉条件下的行为反应,探讨合适的麻醉浓度和麻醉时间,以期为MS-222应用于锦鲤麻醉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锦鲤购自枣庄市新华市场,体长(12.0±0.5) cm、体重(15.1±0.5) g,在室内暂养7 d后进行麻醉试验。MS-222购自北京格林富诚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量取10 L水 (水温为17~18 ℃, pH 7.5~8.0)倒入体积为30 L的玻璃缸内,称取MS-222放入缸内,使其浓度分别为0、10、20、40、60、80 mg/L,每组设3个平行,每缸内放6尾锦鲤。观察锦鲤在不同浓度下的行为反应和麻醉情况,分别记录其进入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三个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然后将麻醉后的锦鲤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缸内,分别记录锦鲤进入清水后至完全苏醒所需要的时间。以锦鲤进入轻度麻醉开始到出现深度麻醉的时间来反映麻醉效果,以将麻醉锦鲤放入清水中开始到出现各种复苏行为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复苏效果。若锦鲤从有麻醉剂的鱼缸中转移到清水中24 h仍不苏醒,则判定为死亡,记录死亡锦鲤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锦鲤在不同浓度MS-222中的行为反应

观察发现,锦鲤进入麻醉水体中经历一个短暂的安静期随即表现为行为迟钝、游速减慢,但对机械刺激仍有反应,此为轻度麻醉阶段;之后,锦鲤浮在水面,出现怪异游泳,对机械刺激反应不敏感,此为中度麻醉阶段;最后,锦鲤身体逐渐失去平衡或沉入鱼缸底部,鳃动频率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此为深度麻醉阶段。10 mg/L浓度组锦鲤无任何麻醉效果;20 mg/L浓度组锦鲤仅能达到轻度麻醉阶段,而40、60和80 mg/L浓度组的锦鲤均经历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个阶段。

2.2 锦鲤的麻醉时间和苏醒时间

各浓度组锦鲤达到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的平均麻醉时间和麻醉后放入清水至完全苏醒所需的时间以及锦鲤的存活状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MS-222浓度的逐渐升高,锦鲤达到麻醉状态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苏醒时间逐渐增加;从锦鲤存活数目看,在0、10、20、40和60 mg/L浓度下均存活6尾,在80 mg/L浓度下仅存活5尾。

3 小结与讨论

3.1 麻醉剂MS-222对不同鱼类的麻醉效果

MS-222水溶液可以通过鱼鳃及鱼体表的吸收并传导至神经中枢使鱼类的活动能力和反射能力受到抑制,麻醉后鱼表现出呼吸频率降低、行动迟缓及排泄物减少,如果麻醉剂的剂量过大,使其较长时间处于中度麻醉或深度麻醉状态,则会造成鱼类死亡。麻醉剂MS-222在鱼类麻醉方面应用较多,但对观赏鱼类研究较少。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麻醉过程都经历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三个阶段,并且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麻醉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在浓度为25 mg/L时,斑马鱼需要776 s进入轻度麻醉阶段;在浓度为150 mg/L时,斑马鱼才能进入深度麻醉阶段,所需时间为42 s[4]。本试验中锦鲤在麻醉期的各个阶段也表现出了行动迟缓、自主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数减少,MS-222浓度为80 mg/L时,出现一定的死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过多的MS-222水溶液通过鱼鳃和鱼体表吸收,导致其呼吸频率降低,引起鱼类缺氧死亡,在浓度为20 mg/L时仅需要521 s即可进入轻度麻醉阶段,浓度为40 mg/L就能进入深度麻醉阶段。MS-222对不同种鱼类麻醉效果不同,可能是因为物种之间的差异和环境温度不同造成的。

3.2 锦鲤合适麻醉剂及其最佳麻醉浓度选择

影响鱼类麻醉效果的因子较多,其中麻醉剂的种类最为重要[9],同一种麻醉剂的麻醉效果与很多因子有关,例如鱼的种类、鱼体状态、环境条件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麻醉剂及其剂量涉及很多因素,其中合适的麻醉浓度尤为关键[10]。本试验在水温、环境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对锦鲤的麻醉情况,结果表明:MS-222浓度为20 mg/L时,锦鲤只进入轻度麻醉状态,而未能进入中度麻醉和深度麻醉状态,麻醉效果不好;MS-222浓度为40 mg/L和60 mg/L时,锦鲤均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MS-222浓度为80 mg/L时,锦鲤也从轻度麻醉、中度麻醉到深度麻醉,但出现一定的死亡。尽管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40 mg/L和60 mg/L浓度组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从复苏时间来看,40 mg/L和60 mg/L浓度组的复苏时间分别为82 s和195 s,40 mg/L浓度组复苏时间明显短于60 mg/L浓度组。另外,从麻醉剂的用量来看,40 mg/L浓度组麻醉剂的用量少,麻醉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实践操作中,对该规格的锦鲤麻醉采用40 mg/L的MS-222。

3.3 MS-222的最佳麻醉时间选择

水产动物在捕捉、运输、取样、测量等渔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给水产动物本身带来一定的损伤,而在深度麻醉时可以降低水产动物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鱼类损伤,方便进行活鱼运输或试验操作。从本试验结果来看,在麻醉剂MS-222浓度为40 mg/L时,对锦鲤有较明显的麻醉效果,能进入中度麻醉状态,所需时间为901 s,而将其转入清水中一定时间后又能够苏醒,并且复苏时间短。因此,在试验操作或者生产应用时MS-222液最佳麻醉时间为901 s。

因此,MS-222用于对锦鲤进行麻醉是可行的,在合适的麻醉浓度下使锦鲤进入麻醉状态,这为今后对其他水生动物进行短期操作提供了便利和新的途径,对于麻醉剂MS-222在不同物种、不同规格、不同目的(称重、运输等)间的麻醉效果及其差异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魏锁成.用于鱼类的麻醉剂及麻醉管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1):43-45.

[2] 刘 伟,陈再忠.麻醉剂MS-222对金鱼体内AKP、CAT和ACP活性的影响[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3):327-332.

[3] 谢全森,李俊伟,杨振才.MS-222对中华鳖的麻醉效果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1):78-81.

[4] 甘静雯,邱绍扬,许忠能,等.麻醉剂MS-222对斑马鱼行为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6,25(3):236-239.

[5] 陈细华,朱永久,刘鉴毅,等.MS-222对中华鲟和施氏鲟的麻醉试验[J].淡水渔业,2006,36(1):39-42.

[6] 杜 浩.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人工孵化、养殖及转运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5.

[7] MALMSTROEM T, SALTE R, GJOEEN H M, et al. A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metomidate and MS-222 as anaesthetics for Atlantic halibut(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 L.)[J]. Aquaculture,1993,113(4):331-338.

[8] OIKAWA S, TAKEDA T, ITAZAWA Y. Scale effects of MS-222 on a marine teleost, porgy Pagrus major[J]. Aquaculture,1994,121(4):369-379.

[9] 秦战营.锦鲤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2):20-21.

[10] 邬国民,何 莉,何桂福,等.我国鱼类麻醉运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4):62-65.

上一篇:论尿液中白细胞在临床中的意义 下一篇:油田生产中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