挈引 11期

时间:2022-09-26 03:07:52

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体验和文本自身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小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再学习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以下课例谈的是自己的一些引导措施。

课例1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文字,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再现了“安塞腰鼓”的冲天激情和生命力的张扬。借歌颂安塞腰鼓,讴歌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痛快淋漓的生活和表现以及奋斗不息的黄土高原人!这就是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境。课的开始教师首先出示文章图片,介绍“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乡土艺术。“大家想了解这种艺术吗?请听老师来给你介绍。”伴随着音乐,教师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从开始的舒缓到“但是,看!”变成了激昂……朗读结束,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感觉到安塞腰鼓有什么特点了吗?先不要急着回答,大家自己说去自由品读课文,然后再交流。”学生在老师极富张力的朗读感染下,迫不及待地自由吟咏起来,而后交流出“火烈的舞姿”、“豪放的气势”以及“茂腾腾的后生”等内容。

分析:加强朗诵——把文本的整体意境传达给学生

朗诵不同于朗读和诵读,朗诵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可以配合表情、手势。朗诵是教师带着自己对文本语言意境的感悟,融入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为学生的阅读进行的一种示范,它不仅是一种教师自我的表达,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引导。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度强调了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主去慢慢体验语言,殊不知学生受自身感知能力的限制,有时体验的过程比较坎坷,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只能看到和听到部分学生的自我体验,并不能代表所有学生都有同样的体验,这时教师巧妙地把自己对文本语言理解通过朗诵表达给学生,可以最有效地让学生对文本语言获得整体意境的初步感受,在此基础上的学生的自主感悟才会更有效率。教师良好的朗诵能有效扶持学生形成基本的感悟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

课例2

《珍珠鸟》是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其中第四自然段通过对小珍珠鸟行为动作的描写,营造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爱意境。教师依据学生初步的朗读效果,和学生一起探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叫“小家伙”,体会作者对小珍珠鸟发自内心的喜爱,指导学生“小家伙”要读得轻柔。点拨三个“一会儿”不仅要读准儿化音,还要读出自己感受到的小珍珠鸟对作者的信任由弱变强,节奏由慢渐渐转快。然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当学生读到“竟然”“索性”“反而”时评价有些学生用重音读出了作者的意料之外和弦外之音——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爱护。接着再指名诵读。

分析:重视诵读——把文本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和一般的朗读不同,诵读是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诵读更注重一个“熟”字。不是读一遍两遍,而是要读好多遍。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教师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音律的变化,注重养成口到心到的诵读习惯就是在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声律气韵入手,边读边品味出语言的意境。

上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反复诵读,渐渐读准了语句的节奏和语音,就是在真正体验这些关键性文字在表达文本意境中的作用,读得越好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就越充分。对于语言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歌尤其适合运用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本语言意境的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课例3

童话《小露珠》一文中用“闪亮、透亮、圆润、光彩熠熠、生机勃勃”等词语和形象准确的比喻句来描写小露珠的美,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在赞扬了小露珠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的同时更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要把握作者在这些语句中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就需要有一定生活的经验为依托。露珠虽然是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但学生往往不会去关注它。所以教师在课前带领学生早早来到操场边的草地,让学生观察小露珠在外观形象,捕捉到露珠在阳光下的美丽光彩。而后来到课堂学习课文,学生经过学习对于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写意境就更加容易去领悟了。

分析:还原生活——为学生的文本体验提供路径

课文中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境并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包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物的的理解,是作者长期对生活素材进行个性化体验的结果,反映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由于受心智和阅读经验的限制,要真正去体验语言的情感意境,必须依赖语言与现实生活形象的沟通,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文本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学生在这样的桥梁引导下实现了文本语言与生活实际感受的沟通,才能使自己对语言、情感意境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把握。课例3中教师架起的是语言文字与实际事物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形象支撑下去更好领悟语言的意境。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的引导措施还很多,只要是正确把握了文本的本意,不替代学生主体的体验,它们都是点燃那束火把的火种,引领学生去品味、感悟语言的意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编辑/张俊英

上一篇: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英语单词教学的方法 下一篇:洁净手术室清洁工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