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调查

时间:2022-09-26 12:41:06

对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调查

摘 要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实验测定、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对照比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云南省农村中学13~18岁的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身体形态发育的状况及对其影响的若干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云南省 农村中学生 身体形态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同志强调“体育是关系人民健康的大事”,“保证和提高亿万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体内能素质,始终是体育工作的立足点和归宿”。

1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通过调查2011年云南省农村男女中学生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的平均值与2008年全国中学生各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平均值做出对比得出:在身高方面,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的身高平均水平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cm。体重方面,男生的体重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kg,女生的体重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1kg。这与云南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关系。生活水平越高,学生的营养越得到加强,那么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越得到保证,对学生的骨骼发育、肌肉的增长都起剑了促进作用,反之则恰恰相反。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的营养不良率高于全国水平0.38%,较轻体重率高于全国水平3.7%,正常体重率高于全国水平1.02%,超重率低于全国水平1.69%,肥胖率低于全国水平3.41%。调查显示,只有36.17%的学生身高体重标准处于正常范围,63.83%的学生的体型不合格。较轻体重率占了49.23%,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大量学生生活水平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育水平。部分学生出现了营养过剩的现象,加之体育锻炼的缺乏,生活习惯的不合理,存在一定数量的肥胖和超重学生。这些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 因素分析

2.1 课外体育锻炼对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影响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巩固,在锻炼实践、空间,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锻炼的效果上都能优于体育课堂教学。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机能都有促进作用,但是体育锻炼的效果如何,还取决于运动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各种素质快速增长和趋于稳定和完善阶段,人们称这段时期为快速增长期或者敏感期。所以,中学生在这个阶段进行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1.1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每周课外锻炼次数调查

在被调查的云南省农村中学生中,课外参加锻炼的情况,每周锻炼5次以上的学生占10.1%,每周锻炼3—4次的学生占19.4%,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占32%,每周锻炼0次的学生占38.5%。其中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初中部高于高中部,锻炼0次的高中部高于初中部学生。从整体来看,每周锻炼0次的学生所占比率最多。

2.1.2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每次参加课外锻炼时间的调查

调查显示初中部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39.7%,未能达到适宜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在20~30分钟的学生占32.2%,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的学生占24.5%,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占3.6%,达到适宜锻炼时间。高中部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32.4%,未能达到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在20~30分钟的学生占37.3%,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的学生占25.7%, 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以上学生占4.6%,达到适宜锻炼时间。从整体来看云南省农村中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在20分钟以下的学生占36%,同时每天锻炼超过1小时的仅仅只有4.1%。从而可以认为学生的体育锻炼从时间上来说还达不到要求。

2.2 家庭因素对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

家庭是个体自出生以来生活的第一环境,家长不仅仅单纯具有抚养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教育的任务,父母是作为家长和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双重身份存在的,普遍来看,随着家长文化程度的提高,对子女的照顾并不是仅停留在吃饱,穿暖,而且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要求子女要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现代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的发展远落后于社会物质财富的发展状况下,很多农村家长都想让孩子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改变生活环境,这样一来只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为读书、考试、升学,为生存而做好准备,这势必压制了子女对于体质的关注和兴趣。

2.3 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近年来云南省农村中学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各个部门的重视,根据我国新的课改要求,体育教育教学方面也为此作了相应调整。在体育课的形式改革方面,通过调查得知,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课主要以选项课的形势为主。

根据云南省教育局2008年教研资料显示,在对抽样调查的20所农村中学中,其中含高中部的5所中学。经调查可以看出15所初中部学校采用年级大班选项,其中3所采用年级选项制,另外2所采用班级内选项;含高中部的5所学校中4所高中部采用年级大班选项,有1所中学高一上学期采用男女分班,下学期至高三采用选项编班。从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来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但是由于学校体育教师数量有限,在每一个项目中最多只有2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限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负荷量。体育课的上课时间是固定的,学生的数量越多,教师安排学生练习的次数就越少,负荷量就越小。从而不能达到增强力量、耐力水平的要求。因此,年级大班选项并没有真正解决学生体育课堂的运动负荷问题。

3 结论与建议

云南省农村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总体水平低于全国中学生平均指标,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也低于全国平均指数。云南省农村家庭,由于地方经济原因,学生家庭收入过少,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经费投入有限,造成部分学生体重偏轻和营养不良率高于全国中学生平均值。

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云南省农村中学生体质状况整体低于全国中学生水平,应引起当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严格执行国家制定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还要加强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做好督导工作,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让“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课余锻炼时间,变小课间为大课间,以保证课余锻炼的持续时间,使得体育锻炼的负荷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 许海玲.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6(2):136-138.

[2] 魏有为.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9(3):47-52.

[3] 方锦江.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3):25-28.

[4] 李小伟.体质下降学校体育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教育报,2005.6(2):100-102.

上一篇:论药物分析课程的教育教学 下一篇:正线性间隔连续时间系统的正状态定界观测器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