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酒药,安慰了谁的心肝

时间:2022-09-26 12:34:49

小数字: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有114100人死于乙醇中毒,占总死亡率的1.3%;饮酒致残人数为2737000,占总致残率的3.0%。

逢年过节,亲朋聚会,对中国人来说,少不了喝上几杯。俗话说“无酒不成宴”,饮酒难免会喝醉,当身体感到不适时,怎么解酒呢?面对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解酒产品,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解酒秘方,如何才能做到健康解酒呢?中西医对这一问题有着各自的答案。

逢酒必醉?

我们日常喝的酒主要成分是乙醇。酒精就是乙醇。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内有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的物质,可以使乙醇分解成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的分解,变成乙酸。乙酸对人体没有危害,会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和乙醛对人体危害最大。如果乙醛脱氢酶缺少,过量饮酒超过了乙醛脱氢酶的分解能力,乙醛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乙酸,而是继续留在体内,就会使人产生恶心欲吐、昏迷等不适,甚至造成危险。

酒醉自测表

1. 浑身发热 是 否

2. 口咽不适、口气 是 否

3.胃肠刺激感 是 否

4. 头疼、头晕 是 否

5. 恶心呕吐 是 否

6.烦躁不安 是 否

7.口齿不清,神志异常 是 否

8.昏迷 是 否

以上1~4题选“是”得5分,选“否”得0分;5~6题选“是”得10分,选“否”得0分。7~8题选“是”得20分,选“否”的0分。总分小于10分者,一般不需采取特殊的医疗措施。但因饮酒者皮肤毛孔扩张,容易散热,故须保暖,以防着凉。注意不可用浓茶、咖啡等来解酒,因为茶和咖啡不但不能解酒,反而会加重醉酒症状。重度醉酒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抢救,千万不能耽误时间。

解读解酒

从现代医学而言,解酒药就是通过增强肝脏酶系统的功能,促进乙醇分解,或者说是一种暂时性的缓解作用。但市面所谓的解酒药多数只含有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成分,起到的只是安慰、清醒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比如最近报道美国研制出超级宿醉解酒药Blowfish。Blowfish被制造商誉为灵丹妙药,它的组成其实只包括500毫克阿司匹林、60毫克咖啡因和用来减缓胃不适的抗酸剂。

中医对解酒的认识与西医不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酒,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这种性热、有毒、味苦、甘、辛、质湿之品过量饮用,容易酿湿生热,损伤脾胃。古代名医扁鹊有“过饮,腐肠烂胃”的论述。在典籍中记载具有解酒作用的中药很多,如《本草纲目》记载有107种,《中药大辞典》中有80多种。

常见的具有解酒作用的中草药一览表

另外,许多中药方剂在原记载中都有解酒功效,如茵陈五苓散、猪苓汤、五苓散等能利尿,可将乙醇排出,减少吸收。

应该看到,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是通过对症治疗和促进代谢来达到缓解不适的作用,所以市面上解酒药宣扬的所谓“保肝”“护肝”,根本就不是解酒药能够提供的作用。

食物解酒小窍门

除了解酒药外,平时我们也可以巧用一些食物来解酒,缓解不适:

1选白菜、白萝卜、白薯任一种,切碎加入白糖和适量醋,搅拌均匀,当凉菜食用,可以达到快速解酒的效果。

2选取鲜橙、杨梅、甘蔗、生梨、西瓜等新鲜水果(选择原则是至少一种味酸、一种味甜),用榨汁机榨成果汁后服用,效果最为显著。

3酒前酒后饮用浓蜂蜜水,可以促进乙醇的分解吸收,减轻不适症状。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缓解不适。

浓茶、陈醋、碳酸饮料不具备解酒作用,还可能加重不适,因此不在推荐之列。

解酒大误区

误区一:解酒越快越好

不少人以为,吃了解酒药最好就能立竿见影,以前喝100克,现在立马变250克,这种期望是一种认知误区。其实,解酒越快,对身体的危害越大。因为人饮酒后,20%的乙醇会在胃里吸收,其余的在小肠。同时,进入体内的乙醇90%~98%被完全氧化,释放出的能量被机体利用,其他则通过肾和肺的呼吸排出体外。所以,解酒药是无法快速“消化”乙醇的。

误区二:醒酒等于解酒

有的人觉得吃了解酒药,好像头晕症状有所改善,又或者头脑清醒了。其实,这只是解热镇痛等缓解酒醉症状的药在起作用,醒酒并不等于解酒,因为乙醇仍然停留在肝肾内。对于一般的健康人而言,肝脏分解乙醇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停留在体内的乙醇容易引起中毒,轻则伤身,重则夺命!

误区三:解酒药只能临时吃

市场上有部分解酒产品,在标签上说明喝酒前1小时内服用,其实,这都是不科学的。一些商家为了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快速醒酒的假象,用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成分制成解酒药,甚至有的会添加一些利尿剂和激素等,这些成分在短时间内会让人感到精神亢奋、食欲大开,但长期服用会伤害身体,无法真正帮助解酒。

误区四:有了解酒药就可以饮酒无度

许多人轻信,有了好的解酒药就能毫无节制地饮酒。但解酒药最大的功能是帮助人体减轻肝脏的负担,避免肝损伤,即使解酒药再好,如果饮酒无节制,长此下去只会伤肝、伤胃,对自己的身体造成重创,所谓“千杯不醉”的秘方都只是一些宣传噱头,千万不要当真。

误区五:解酒药可以保肝

目前还未发现真正的解酒保肝药,因为在乙醇等致病因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任何药物都很难起到有效的保肝作用。此外,我们服用的大多数药物都是要通过肝脏和肾脏来代谢的,解酒保肝药也不例外,所以服药本身就是在给肝脏“添乱”,不可轻易用药解酒或听信一些偏方。此外,不同的饮酒方式也会对肝脏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空腹饮酒、喝混酒(即几种不同类型的酒掺在一起饮用),都会增加肝脏损伤的程度,这些都应该避免。所以,对于担心自己身体健康的饮酒者,药物并不是保驾护航的好选择。笔者认为,保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饮酒。

上一篇:健康龙宝宝 下一篇:药膳火锅:冬日里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