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需了语文义

时间:2022-09-26 11:57:00

开宗需了语文义

马叙伦先生有一句:“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阅读《庄子》首先要读懂第一篇《逍遥游》,否则就很难读懂整部《庄子》。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要首先弄明白语文的核心价值,否则就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等费力不讨好的情形。套用一下马叙伦的诗,便是:“开宗不了语文义,枉教语文多少年。”

明确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要追溯语文的本义,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语文素养,要界定课堂学习的范畴。下面我从“高中语文到底是什么” “高中学生与语文教学” “高中课堂与语文教学”三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进行具体的探讨与分析。

一、高中语文到底是什么

语文到底是什么,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会陷入泛语文、非语文的认识误区。如果从读者的阅读经验和一般社会文化视野来看,语文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学科,“语文”这一名称必定有着特殊的含义。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课程名称,是随着语文课程的建立与发展而逐步演变而来的。叶圣陶先生曾对“语文”这个名称做过多次解释。

他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此前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此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固为读习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减损。”

又说:“1949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既然是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习的意思。”(叶圣陶《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由此可见:1.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2.“听”“说”“读”“写”四者并重。3.中学、小学虽都称为“语文”,但各有侧重,小学侧重于“语”,侧重于听与说;中学侧重于“文”,侧重于读与写。

关于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要侧重于“读”与“写”,叶圣陶先生也多次阐明:

“颇有问一问国文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的必要。我们的回答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换一句话说,就是‘养成阅读能力’‘养成写作能力’两项。”(《国文科之目的》)

“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学习国文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中国国文学习法》)

“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略读指导举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是从“读”与“写”即“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明确必修课程的目标的,“阅读与鉴赏”共计12项,“表达与交流”共计9项,而其中涉及“听”和“说”的仅有3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目标的制定也是着眼于“读”与“写”。

通过追溯语文的本义,通过细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即是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高中学生与语文教学

要想厘清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我们必须要考虑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否则,高中语文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谈论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小语文”化也就没法落实。下面谈一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二是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三是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首先是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经历童年期、少年期与青年期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童年期,学生的身心发展比较平稳。少年期,身心状态剧变,自我意识突出,独立精神加强,在心理学上称为“第二次断乳期”,也有人称之为“危机期”。而青年期,尤其是高中三年,正处于青年期的初期阶段,其年龄特征则表现为如下方面:

自我意识更加成熟稳定。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弱点,而且能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认识自我,构建自我。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定向能力,对自我的体验也向深层发展。初步形成了基本知识结构,也形成了对世界的基本观点。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

高中学生在经过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后,具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积累和思想文化修养。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把握,已从感性认知走向相对成熟的理性思考。口语、书面语语感已得到提高,但相较之下书面语语感要弱。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的能力已基本形成,但相较之下阅读和写作能力要弱。

下面谈一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语文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1.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成熟稳定”,“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定向能力”,“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把握,已从感性认知走向成熟的理性思考”,这说明高中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力求达到不教之教的目的。语文自学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自能阅读的能力和自能写作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语文学习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

2.“初步形成了基本知识结构,也形成了对世界的基本观点”,“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的能力已基本形成”,这说明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能够对课文的思想意识与情感态度等做出自己的鉴别和评判,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与他人进行学习交流。但高中学生在课文语言形式上的认知、领悟与鉴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不会咬文嚼字,也不会含英咀华。

3.“相较之下书面语语感要弱”,“相较之下阅读和写作能力要弱”,此外,高中阶段的课文变长,文字变艰深,阅读难度增大,因此要重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对于写作来说,高中阶段的要求与初中不同,更侧重于抽象逻辑思维和思辨性,而这方面学生却是欠缺得很。因此,也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舍末逐本,重点突破;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能阅读的能力和自主写作、自能写作的能力。那些所谓“泛语文”“大语文”的“人生哲理课” “政治教育课” “道德说教课”等,远离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远离语文的核心价值。

三、语文课堂与语文教学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其环境是学校,其场所是班级课堂。要落实“小语文观”,就要探讨研究课堂里的语文,而不是课堂之外的语文。没有界定具体语文范畴的一切理论,都是大而不当,没有多大意义的。而时下关于语文的一些观点,说法虽然新意迭出却难以实行,原因就在于忽视了课堂语文这一点。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要“多读多写”,这样的观点忽视了课堂语文这一界定,导致“语文教学时常被放逐”,陷入了语文教学“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诚如郭金庭先生所言:“将‘庄稼’看作‘野草’,就没有了‘农业’;同理,将作为‘课程’或曰‘学科’的语文归入‘社会通道’,也就没有了‘语文学科’ 。”同理,不研究课堂语文,语文教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高中语文课堂具有如下特点:空间有限;时间有限,45分钟;教学条件有限;语文资源有限,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凭借就是教材;学习主体是学生集体。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时间里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使整个学生集体获得最大限度的语文效益。那么课堂语文教学,就要“删繁就简”,就要剥离那些“泛语文”“大语文”“非语文”的东西,“直捣黄龙”。语文教学最具核心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

阅读方面,语文教学在课文内容方面不需花费多少工夫,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阅读能力,能基本读懂课文。而课文形式――语言文字、思路结构、谋篇布局等更具有语文特色,理解难度也较大,学生鉴赏能力有所欠缺,因此要多下功夫,重点学习。

写作方面,要处理好“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的关系。高中学生虽然没有什么社会阅历,但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又加上数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写作素材。高中学生欠缺的是如何挖掘写作素材,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效地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欠缺的是“写作技巧”。写作教学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此,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在“怎么写”上下功夫。

综上分析,语文教学要考虑课堂特点,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形式与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恋子情太重,何可容他人 下一篇:慕课时代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