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翼兽提梁B历史背景新考

时间:2022-09-26 11:56:34

春秋翼兽提梁B历史背景新考

[摘要]1962年出土于甘肃泾川县的青铜酒器春秋翼兽提梁B,学术界普遍认为器身由西亚神话中的怪兽格里芬和中国传统动物龙和鸟的组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笔者认为,器身由飞虎、龙、凤构成,更因为出土地泾川是西王母之圣地,所以其历史背景是以西王母为代表的游牧文化虎图腾与中原以周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关键词]春秋翼兽提梁B;西王母;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

[中图分类号]K87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054-02

甘肃省博物馆藏有一件青铜翼兽提梁B。该B乃春秋时代器物,1962年出土于甘肃省泾川县金明乡,为国家一级文物。该B高30.2厘米、纵20.8厘米、横22.5厘米。目前通过对这一B的整体外形及其所蕴涵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普遍观点认为,其造型是一只西亚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有翅膀的翼兽,从配有的小鸟和龙形提梁来看,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整个器物设计为一只四足怪兽,兽首微昂,张嘴作流;兽尾宽扁如鸟尾,翘而成扳;圆肥的兽身为B腹,周弧如蛋形;兽腿低矮粗壮,趾爪前突,正好作B的四足。有意思的是,四足关节后突出,还铸出禽类特有的翘骨。提梁为扁带式,呈龙形,龙头固定于兽首,龙足则立于兽尾扳上。B之圆形注口开于兽脊,短颈而盖,微微隆起。盖中央饰一略似鸟形的小兽钮,盖与器身用一小环连接。盖面饰一圈变体龙纹,器腹两侧各浮雕一只作回首状的飞龙,龙身遍体鳞纹,并各有五条平行扬起的羽翼。这两只飞龙恰构成B体兽的双翅。对于该B的历史背景大部分观点认为,主题部分的这只翼兽可能是西亚神话中的神兽格里芬。传说,此神兽可口喷烈焰毒水,相当凶猛,可能是西亚人心目中崇拜的图腾,后逐渐流传到东方。

还有观点认为,由于此B为秦器,又出土于泾川,泾渭流域在春秋时乃秦国腹地。秦人崛起于甘肃东部,其活动中心一直处于华夏文明与西北戎狄文化的结合地带,又居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纽带位置。秦人在其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善于吸收异域文化的气质,因此,秦国境内存在这类融中国传统青铜工艺和西方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器物属预料中之事。

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认为该B的历史背景有可能跟西王母部族有关系。

西王母是中华女性始祖,其祖庙在甘肃泾川,是中国仅有的祭祀西王母的圣地,是“华夏故土地图”取土之处。

中华民族的先民有两部分,即以农耕为主的先民和以畜牧为主的先民。农耕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东部,畜牧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西部。这两部分先民由于互相交往、长期战争,在历史上不断进行融汇,才形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整体。但是,由于时空变幻和父权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的局限性,这个伟大的部族在后来只公认男性(父系)始祖,如炎黄、伏羲,却遗忘了女性(母系)始祖,如西王母。古今学术界多认为西王母“非男非女”,是俗称中的王母娘娘,或认为西王母纯粹是神话人物。

但是,除神话、民俗、道教以西王母为主角和偶像外,她还是西北古代诸民族的首领和民族的别名。

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动在陕甘高原的西戎,即犬戎的别名。”而西戎是什么呢?《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又说:“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史记•邹阳传》说:“秦用戎人由于而霸中国。”因此,《词源》说:“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

戎存在的地域在何处?王国维、梁启超等考证认为:“猃狁、昆夷(包括昆戎)是同音异议,应是一个民族,昆夷是属于戎族系统的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分布在渭北高原至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在商代属于这一带的土著民族,而周族是外来的。”

根据《史记》等记载,结合甘肃平凉、庆阳地区的民间传说与考古发现,西王母祖庙在陇山以东的甘肃泾川,是合情合理的。夏后氏政衰,稷(周之始祖)的儿子不自邰(陕西武功)迁至庆阳,《史记》的原文是:“不失其官,而奔于戎狄之间。”不卒,子鞠立;子鞠卒,公刘立,在庆阳传了两世,今庆阳有公刘庙。《史记•杨恽传》说:“安定山谷之间,是戎旧址。”安定即今甘肃泾川。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泾川还有一个别名为“回中”,而“回中”当处西王母之邦“回地”之中部。西王母之国在何处呢?西王母古国存在的时代当在五帝时代,五帝时代为中国传说时代,各古部族疆界不明。五帝之后中原民族所建的夏朝地域在今中国的东部,今天的华山当时已为西部之山,固有“西岳”之称。华山以西的泾、渭、洛三河上游地域为戎、狄族所居有。至商周时代,戎狄族的势力仍然在这里,可见,古中原民族之外的西部之域只能指三河上游之地。秦汉之前,中国西部的渭河上游、泾河上游、洛河上游一带遗有回城、回中宫、回中道、回溪等古地名。回中当处西王母之邦“回地”之中部,和汉中、巴中、关中一样。至少从汉代开始,回中为泾川别名已见史书。泾川王母宫山故有“回中山”、“回山”之称。

在泾川出土的有关西王母的文物中,最早、最权威、最精美的当属上文提到的翼兽提梁B。笔者认为,其名称应为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更为贴切,整个B可这样理解:壶身是一只生着翅膀的飞虎,四只虎爪自然支撑,头巧妙地制成壶嘴,虎的尾巴翘起成半圆形,与虎头双耳相接,成为壶的提梁。其实提梁是一条弓着身的长龙,龙爪有力地蹬着虎尾,龙头依偎着虎头。壶盖极精致,盖上小钮是一只举目远望的凤凰,也有人认为是三青鸟。

该壶集龙、虎、凤为一体,但以虎头、虎身、虎爪为壶的主体,其造型凝厚丰满、旷达简拙,具有商周遗风。该壶把龙、虎、凤世俗化,把帝王之相人间化,而虎又是长着翅膀的,其“飞虎”之意至少是天上人间之意,使西王母由部族到神话的演变过程不再抽象。

在这件壶上,“东方苍龙,西方白虎”之天象融为一体,华夏祖先的图腾龙和西部游牧民族即西王母戎族祖先的图腾虎难舍难分、相依相存,是西王母戎族部落虎的传入与中原民族龙的传入融合的完美证据。在壶盖上,又有精巧的凤凰,龙虎是帝王之相,凤凰是帝王之仪。凤凰在此即可隐喻女性的西王母,也证明此物的主人贵为帝王。这件无价之宝在泾川出土,无言地倾诉着商周时代帝王与西王母部族首领在泾川交往的历史。同时,该壶是一件酒器,也使泾川西王母宴的历史变得更为真实,而不尽是后人的联想。

上古神话认为西王母是天上的神,且是阳神一派的首领。西王母能知天下大事,擅长生之术,主司灾历五刑残杀之气。中国道教则认为,古中国有天分两半之说,即西华为天帝之女西王母子孙所居之西土,东华有天帝之子黄帝之子孙所居之东土。即西王母、东王公,或西华金母、东华木公。

以上都是传说,但在《尔雅》中记载,古中国之外的四方地域叫“四荒”,“四荒”之地有四个国家,即觚竹国、北户国、西王母国、日下国。西王母是西方之一国,不同于中国东部中原民族而久居中国西部,西王母即国君或酋长。西王母最早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虎齿豹尾、蓬发戴胜。这其实是西王母古部族的崇拜图腾。西王母古部族应是古戎、狄戎先人。

西王母部族的图腾为虎,中原民族的图腾为龙。这件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集虎、龙为一身,又恰好出土于甘肃泾川,象征着东部农耕先民的图腾龙和西部游牧民族即西王母羌戎祖先的图腾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存,难舍难分,是西王母古戎族虎的传入与中原诸夏民族龙的传入融合的有力证据。该文物证明周代以来中原帝王与西王母部族首领在泾川交往的历史,它与同样在泾川出土的周代早期与虎纹有关的饕餮纹铜觚铜爵组合成一套完整的酒具,与王母宴、以虎为图腾的西王母部族在泾川一带与龙的传人长期交往共创华夏文化的历史相吻合。

[参考文献]

[1]张怀群.圣地泾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

[2]祝中熹.物华史影[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张立胜.甘肃文物工作与西部大开发[J].兰州大学学报,2002,(6).

[4]李永平.《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展》的特色[J].中国博物馆,1997,(4).

[5]王元林.漫谈陇上文物新景观[J].西部论丛,2002,(4).

上一篇:丝绸之路与新疆古代建筑艺术 下一篇:甘谷麻鞋折射的远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