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大手笔30多万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

时间:2022-09-26 11:40:12

江阴大手笔30多万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

2010年江阴将全市历次被征地农民共30多万人纳入城保,真正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享受相同的保障待遇。这一“并轨工程”,给“幸福江阴”添上了属于农民群体的一笔

华盘云在江苏江阴夏港街道的普惠村,生活了近六十年。每个月,政府社保部门给他的存折上固定存上600多元养老金,除去生活必需的水、电、燃气100多元,“手头真是宽裕了”。

华盘云是江阴市实施“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政策的最直接受益者。江阴是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达地区,原来根据国家相关新农保养老金政策,农村60岁以上男性和55岁以上女性,每月可以享受120元养老金。2010年7月,江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一个决定,将历年被征地农民并轨到城市社保,采取财政补贴与被征地农民个人负担相结合的办法,对不同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采取不同的补贴办法。

这个政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江阴被征地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完全同等的退休养老金。

而华盘云刚好在他跨入60周岁这一年,开始享受到这一政策。

大决心造就“幸福农民”

出台并实施这一政策,江阴市政府为此要付出43亿资金。即便是对于江阴这样有着“天下第一县”美誉的强县而言,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江阴市副市长袁秋中告诉《小康》记者,政府以这么大的力度推进这件惠民工程,是下了很大决心的。首先是所需资金数额巨大。这43亿资金将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其次是对历次被征地农民这个范围的划定,在全国属首例。从1949年建国开始起算,这个范围内人数的基数很大。

因此,这才是江阴的“大手笔”。

几年来,“幸福江阴”的城市定位已深入民心,袁秋中认为,只要是让江阴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的事情就是值得的。农民不幸福,光是城里人幸福,“幸福江阴”就要打折扣。

由政府出钱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百姓自然欢迎。这从农民积极而踊跃的态度中就不难看出。7月份政策出台,开始实施,到本刊记者11月采访,短短四个月时间,168000多位农民已经主动签字确认。“江阴市委市政府真是下了大决心啊!”江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季玉良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十分感慨。他认为,如果不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决心,这件造福百姓的事情不可能这么迅速地推进。

江阴市人保局对此事关注和调研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提出这个想法后,领导非常重视。用季玉良的话来说,“江阴人幸福不幸福,要看江阴的农民,农民是否过得幸福,关键是历年来失地农民的生活是否有实质性的保障。”虽然此前遇到过一些阻力,但是政府下了决心要改善农民的社保问题,让农民“老有所养”,让“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模式逐步转变。这才迎来了江阴7月份出台的“82号文件”――《江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中就业年龄段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意见》。

担忧的事情没有出现

“82号文件”规定,历次被征地和被征地农民,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根据相关办法折算15年以上“城保”缴费年限后,女性满55岁、男性满60岁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并享受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养老金调资待遇。历次被征地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政府将给予补助。

这一揽子解决解放以来全市历次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资金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对符合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的历次被征地农民,按规定基准日划分为4个年龄段,按照不同标准实施基本生活保障。

实施这样的惠民政策,政府除了要承担财政压力之外,还有其他的隐忧和顾虑。

江阴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龚菊平对《小康》记者坦言,财政压力是一方面。用江阴的财力保障百姓生活谁都愿意,虽然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压力很大,而且这个压力还将永远承担下去,但市委市政府最担心的不只是这个,他们更有顾虑的,是担心造成新的“不公平”。

这一次对“历次被征地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的并轨城保政策惠及大量农民,但毕竟是划定了范围。这个范围之外不符合政策的农民,会不会有意见?会不会引起新的矛盾?如果政府花了钱,反而买不了太平,那不是达不到“惠民”的初衷了吗?

事实检验了江阴人民的较好素质。本刊记者走访了一些江阴的农民,被访者普遍认为政府做的是一件好事,对年龄的“一刀切”也是必要的。在这件事上,人们并没有特别挑剔。

少数来咨询或是希望“通融”的,也不过是在年龄上稍微差了几个月而不能享受城保的那些人。江阴社保局缪勤副局长说,这些人只是很少数,而且只要工作人员耐心解释政策的要求,他们都会表示理解。

华盘云就是在年龄“一刀切”中刚好受惠的老人:按照身份证年龄,刚满60周岁就能够拿到养老金。

算好民生这笔账

走进华盘云的家,才真正能体会到江阴农民的幸福生活。

华盘云居住的普惠社区是小高层、封闭式社区,有绿地,有规划好的停车位,能看到专人在打扫卫生――据说这是专门安排村里没有技能、不容易找到工作机会的、年龄偏大的人来做。

华盘云的家在4层,150平米的房子宽敞而整洁,秋日的阳光洒在现代化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暖和。看得出室内的装修花费了不少心思,华盘云很自豪,因为都是他自己设计的。

因为征地,华盘云获得了两套房屋。按照本村规定,他选了一套大点的自己住,一套小点的,可租可卖。江阴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多,很多外来务工的人,房子好租也好卖。现在又有了每月领取的养老金。这似乎正印证了社保局副局长季玉良的话:让农民不再“养儿防老”,要让社会来“养老”。

而江阴市委书记朱民阳对此事早有解读:“算好民生这本大账,怀着亲民、爱民之心,从保障民生、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幸福江阴的角度出发,让广大被征地农民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

这就是“幸福江阴”的实质吧。

上一篇:城乡统筹到了历史关键点 下一篇:武进的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