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26 09:12:53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提出了“生本课堂”的新型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之上尽情发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但是在课堂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如何完善小学数学课堂生本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本课堂 教学 思维

生本课堂主要是对于学生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进行小组合作及其他类型的教学方法来攻克问题,完成教学目的,从而培养孩子们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1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1学生课前缺乏准备

以生为本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特点,即课堂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导,高度尊重学生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全面依靠学生,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如果学生课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习,那么对于课堂上的知识点很难准确掌握,讨论过程中学生也难以进入状态,导致课堂时间浪费,学习效率降低,同时教师还需再次讲述课堂内容。而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1.2部分学生抵触学习过程中的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作为生本课堂的常见环节,讨论对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生本课堂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探讨解决方法。通过观察发现,多数学生表现的积极且活跃,然而有少数学生对于这一环节具有抵触心理,常常作为旁观者,不愿发表个人见解,很难融入到讨论中。

1.3学生交流过程中缺乏自信

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讨论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论证能够得到解决,从而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缺乏自信,不愿发表个人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强化自身自信。小组学习不仅能够强化后进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做“小老师”的环节当中加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加强自我决定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2 完善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本教学

2.1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发散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解决数学问题,并能够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克服了学生长期以来单向思维的习惯。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性、生活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应用”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某合唱队有32名学员,其中男生有12名。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设计问题,然后进行分组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发现学生设置了如下几种问题:(1)男生占整个合唱队的几分之几?(2)女生占合唱队的几分之几?(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或者提出一个果园里种了苹果树、梨树和杏树三种树,共126颗,其中苹果树32颗,梨树64颗,杏树30颗。学生会提出苹果树占果园的几分之几?梨树占果园的几分之几?苹果树占梨树的几分之几?杏树占梨树的几分之几?……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贴近生活的问题,这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求知特点,同时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多种方法。

2.2让学生学会设立疑问,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性强是数学这一学科的重要特点。所以,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的引导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同时,学生的细心观察也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完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知识点后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什么特点?从他们的特点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有些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二倍,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教师可以在学生讨论中建议画图或者用木条等实物摆一摆,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其内在的规律。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是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二倍。通过进一步引导学生,当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内部,我们能发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存在什么联系吗?经过学生们的激烈探讨会发现:顶点在平行四边形内部的三角形的面积不会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2.3让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伊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能够推动学生自发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不断探索。数学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仔细观察、自己动手对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剪出几个三角形,然后将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感知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不同,通过拼图形、折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操作能力,同时对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学生的动手操作工程中,课堂上会形成一种积极讨论、交流、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这种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

3 结语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生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必将逐步深入传统课堂,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弊端,而在此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通过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也将随着生本课堂的不断普及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董玉武.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浅析[J].黑河教育,2012,(1):53-54.

[2]周继琼.谈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五环节[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63-64.

[3]俞娟.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反思[J].大观周刊,2013,(11):80-81.

上一篇:绘画色彩在艺术中的魅力 下一篇: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