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评价

时间:2022-09-26 06:34:01

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评价

[摘 要] 目的:探讨甲强龙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甲强龙治疗组(24例),地塞米松治疗组(26)例。7天内,各组患者除常规应用抗生素、氧疗、茶碱类药物、呼吸兴奋剂、化痰、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分别给予甲强龙,地塞米松两种药物治疗。结果:甲强龙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地塞米松组。结论:同地塞米松相比,甲强龙减轻症状及控制病情、缓解咳喘症状更为显著,较少有毒副作用,是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较为理想的皮质激素。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呼吸衰竭;甲强龙

甲强龙在重症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已较广泛,近4年来,我院对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较重症的患者应用甲强龙治疗也取得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均符合我国1997年COPD诊断标准且合并2型呼吸衰竭(PO2<8.0 kPa PCO2>6.7 kPa),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55岁~92岁。入院时均有明显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双肺均可闻及干湿??簦?渲泻喜⒎涡阅圆?6例,伴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呼吸频率>30次/min。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6例),其中肺性脑病治疗组8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1周内,两组均在常规应用抗生素、氧疗、解痉、化痰、呼吸兴荼奋剂,并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治疗组前3 d给予甲强龙120 mg,2次/d,静脉注射,后4 d减为80 mg~40 mg,2次/d,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20 mg,1次/d,静脉注射。1周后7停用激素或改为吸入疗法。

1.3 疗效标准 显效:呼吸系统感染控制,肺功能明显改善,PO2 8.0 kPa PCO2<6.7 kPa;有效:呼吸系统感染基本控制,动脉血气有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甚至死亡。

2 结果

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略)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H PO2 PCO2 HCO3 变化(略)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分别为52.2%、44.5%、4.3%,而对照组则分别为38.5%、42.3%、21.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4例(均为肺性脑病)。

2.2 两组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H PO2 PCO2 HCO3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明显,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1例患者出现失眠;对照组血糖升高3例,消化道出血2例。

3 讨论

COPD在急性期常合并2型呼吸衰竭,严重者可进一步发展出现肺性脑病。COPD的病理基础是气道水肿,炎症阻塞,气道反应增高,肺组织顺应性下降,通气量下降,导致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甲强龙是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其优点:易渗透肺组织;几乎无盐皮质激素的活性;无氧化作用,肌肉对该药降解作用小;对肾上腺垂体抑制作用小;生物半衰期短,12 h~36 h,其药代动力学为一级动力学[1]。应用甲强龙治疗炎症性和免疫性疾病已较普遍,但其有效的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2]。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对β细胞合成IgE(IgG4)免疫球蛋白IgG有明显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可增加β2受体和前列腺素G受体的数量,增加气管对β2受体激动剂的敏感性,抑制支气管腺体中酸性粘多糖的合成,促进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质的紧张度,从而减少渗出和炎症细胞的侵润,以缓解气管阻塞,减轻症状[1,3,4]。甲强龙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76.9%),尤其在肺性脑病患者的抢救治疗上,疗效更为显著,其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8.5%。在改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储留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甲强龙不仅可以提高吸氧等综合治疗的疗效,还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死亡率。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取决于每天的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甲强龙短期较大剂量使用与同等剂量而疗程较长相比,其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甲强龙在控制症状,症状缓解后在逐渐减量,从而减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毒副作用[5],而地塞米松首先必须经过肝脏代谢成泼尼松后才发挥作用,属于长效激素,起效慢,半衰期长,对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抑制作用时间长,连续应用数日,其生物学作用将逐日递增,易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故二者比较,甲强龙具有起效快、更强的抗炎作用、适中的半衰期、更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疗效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1997,20(5):261?265.

[2] Corbridge TC Hall J Assesment and managent of abults with status asthmaticu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1302.

[3] 符州,杨锡强,李成荣,等.婴幼儿哮喘与T辅助细胞亚群功能失衡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4):237?239.

[4] 张良吉,符州,杨福强,等.甲强龙对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6):339?340.

[5] 柏长青,常雁军,战兴利,等.两种内固醇激素治疗重症哮喘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1999,14(1):1.

上一篇:56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测... 下一篇: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