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角色错位的后果

时间:2022-09-26 06:04:25

关门倒闭的画廊和画家的工作室,大多是那些高举着投资艺术品发财旗帜总想把画卖个大价钱的卖家,而那些定位于民生服务的画廊大多还活得挺好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画廊在经营中发生角色错位,有意无意地扮起了投行的角色。

前些年,因为银行帮我的理财投资业务做得很好,经常能做到30%以上的年回报。所以我就放松警惕了,他们推荐什么项目我就做什么项目,结果金融风暴一来就出问题了,输了不少钱。后来定下心来想想,觉得主要责任在我而不在银行,因为人家并没有说只赚不赔,你自己光想发财所以今天只能肉痛了。

画廊输给了洗脚店

由此联想到如今国内艺术品投资的一些情况,心中更是感慨。但是我却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年前上海画廊的数量比洗脚店多,现在却比洗脚店少了,这真的很有意思。我下决心耍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请教了一些朋友,他们说现在是经济危机时期,艺术品消费不是必需的消费,所以买画的人少了,大多数画廊只能关门了。这话初听是有点道理,可经不起推敲,因为洗脚也不是什么必需的消费。何况洗脚这一行在国内兴起也不过十年左右时间,论历史的“悠久”是远不能与画廊相比的,为什么它就不受经济危机影响呢?

于是我带着问题去洗脚,到第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去了我以前曾多次去过的一个规模较大的洗脚店,一年多没去,这里又装修过了,原来的大厅全改豪华包房了。洗脚的费用也翻了一番,可人气依照很旺。我问给我洗脚的陕西小伙,店里的生意是否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伙子很自豪地回答一点不受影响。还说因为他们服务到位技术好,客人都说洗过脚后浑身轻松好舒服,所以有好些客人一个星期至少要来两次。我当时不禁在心中骂道:看来咱中国人的素质真的是没救了,一个月花千把元钱洗脚的大有人在,可要想说服这些人掏腰包买画他们立马面孔痉挛全身抽搐。怨不得洋人小瞧咱们,总嫌咱们没文化,发达了充其量也就是个暴发户。于是,棒子又打到国人素质上去了。可回过头来再仔细琢磨又觉得这个结论也不对:国人素质并不是经济危机造成的,没听说过危机前国人素质好,危机一来国人素质就下降了?

这个洗脚店和画廊的小问题还真让我困惑了一段时间,始终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直到不久前的一天某银行经理给我打电话介绍一个期指项目的投资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突然就悟通了:我发现关门倒闭的画廊和画家的工作室,大多是那些高举着投资艺术品发财旗帜总想把画卖个大价钱的卖家,而那些定位于民生服务的画廊大多都还活得挺好的。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画廊在经营中发生角色错位,有意无意地扮起了投行的角色。它们把艺术品的销售与投资紧紧地绑在一起,它们不是在卖画而是在卖一种投资产品。显然,这不是画廊应该做的也不是画廊有能力做的事。如今经济危机一来,真正的投资机构都已遍体鳞伤,假冒的当然就活不下去了。而洗脚店为什么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始终是在做它们份内的业务。不管是低档的、中档的还是高档的洗脚店,都是因为市场有相应的需求而出现的,但它们谁都投有试图去扮演医院或专家的角色。没有人鼓吹“坚持洗脚,长命百岁”。“坚持洗脚就是投资健康长寿”。“脚底按一按,癌症跑光光”。“脚底揉一揉,幸福又自由”。设想一下,如果洗脚店打出这样的招牌,然后在你洗脚的时候店员一边帮你按脚一边向你推销他们店里自制的“人参泡脚剂”,“虫草泡脚剂”,然后还告诉你,现在人参虫草年年涨,投资泡脚剂就是投资健康,投资泡脚剂就是投资财富。如此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多画廊正是按照这种理念经营的,这的确有点搞笑。

多数画廊在充当投行

我在《理财周刊》第402期《搭错车的后果――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由兴而衰探因之一》一文中分析过,中国当代艺术走到如今这样一个窘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诞生后本来应该搭上艺术之车的,但它却像小孩子经不起糖果的诱惑似的一出门就搭错了车,它搭上了投资的车,以至于最后自己也变成投资产品。既然成了一种产品,当整个市场开始蒸发泡沫时它当然也在劫难逃!因此,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崩盘的原因决不能只从艺术本身找,而更应从市场的高度,从经济学的高度去探寻,因为艺术本身并不会崩盘。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你可以喜欢它也可以不喜欢它,即使人人都不喜欢它,它仍可以在美术馆占有一席之地。对艺术而言只存在人们接受不接受,影响力大小的问题。无论是哪一种艺术主张艺术表现方式本身就无“盘”,因此它也不会“崩”。而一但艺术品成为一种投资产品后它的艺术属性将完全从属于产品属性,这样,“崩”的可能性就出现了。尤其是在中国众多画家画廊炒家买家的共同推动下,当代艺术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投机性极强的投资产品,真的是想不“崩”都不可能。

所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崩盘从表象上看似乎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主张的失败,但实际上它只是这种投机的投资产品的失败。此轮投机已经结束,但当代艺术仍然存在并且还将走下去。这样看,今天众多画廊关门倒闭的结果应该是很正常的。因为在中国,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画廊都试图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品投资权威机构的模样,它们不是好好地卖画,而是在冒充投行。它们为客户描绘出一个个美好的投资回报前景,来诱惑鼓励人们去投资他们自己的签约画家的作品,它们在把艺术品变为投资产品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它们扮演了拿着糖果骗小孩子上车的角色,现在车已经翻了,它们自然也无事可干了。当然,绝大数画廊只是随风起舞,而非有意为之。

“钱景”先知是糊弄人

画廊是干什么的?画廊只是卖画的专门店。从本质上讲它与卖菜的卖肉的卖衣服卖鞋的专门店没有任何差别,只不过卖的产品不同而已。虽然有些艺术品有投资价值,但并不等于你的签约画家的作品就有投资价值;即便事实已证明你的签约画家的作品有投资价值,也不等于你这家画廊就有指导艺术品投资的能力。商家宣传鼓吹自己的产品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你千万不能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比如卖菜的可以宣传我卖的是绿色有机的,无农药无化肥,有助于健康。但你不能说吃了你的菜长命百岁;卖鞋的也可以说咱这鞋是手工定制,舒适合脚,你甚至还可以吹嘘穿上你的鞋有“王者之气,贵族风度”,但你总不至于说穿了你的鞋“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吧?!同样,画廊可以下劲儿吹你的画家是“大师弟子,出身名门”,作品如何漂亮美丽,但是你千万不要说你介绍给客户的画今后都能赚大钱,因为这叫糊弄人。

一年前我在香港曾与巴克莱银行的一位副总裁聊过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的问题,因为国际投行实际是艺术品投资的主要力量。他告诉我:艺术品投资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它不像投行推出的一般性项目,如大宗产品,期指期货,对冲项目等,因为这些项目都可以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方式先分析论证,尽管如此,谁也没有十分的把握确保投资项目的盈利。而对单个艺术家作品投资的数学模型几乎是无法建立的,因为这里面有太多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所以它们非常小心谨慎。然而,大多数投行这次还是输得很惨。这让我明白了,对艺术品投资的判断决非任何一家画廊甚至机构有能力承担的。这就是为什么洋人始终坚持时间是检验艺术品价值的最终标准的道理。

今年春节前,有位客人来画廊买画,走的时候说感谢我两年前为他推荐了一幅画,那幅画他去年上半年以四倍的价格拍出了,我听了后有点胸闷对他说:“你应该谢你自己,第一这是你自己决定买的,我只不过推荐而已;第二如果我知道这画放一年能拍那么高我肯定不会卖给你;第三如果当时你没买我还会把它卖给张三李四任何人,也不可能放下去;第四我卖给你时也赚了钱,只不过没你后来赚得多而已,所以你千万别谢我。”他昕了后笑道:“你这人真实在。”我说“你千万别夸了,否则我都想跟你分钱了。”

后来我在想:“咱当时要冒充一下投行就好了。”

后来我去洗脚了。

上一篇:晒晒异地置业房产证 下一篇:精品茶具 亦用亦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