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

时间:2022-09-26 05:38:07

干旱地区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

摘要:定边是位于我国西北部的一个县,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该地区的树木成活率非常低,如果抗旱造林技术在该县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将能极大地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本文主要给出了一些措施来提高这一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关键词:定边县;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

1 选用良种壮苗, 加强种苗管理

1.1 科学选择苗木

在选择幼苗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幼苗。并且要保证幼苗没有损伤,避免使用一些“级外苗、劣质苗”来进行植树造林。

1.2 按照随起随栽、起苗运苗的原则进行管理

裸根苗在起苗的过程中,在其环节进行前,要对圃地施加一定的水分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起苗时要运用锄头深刨,让整个苗木的根系都完好无缺,并且起苗时根部带土,整个苗木的下部要用草袋包装;另外起苗的幼苗一定要保证其根部充分湿润,避免“水土流失”等情况出现。对于已经起苗的林木要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假植,并充分做好一切运输工作注意事项。苗木运达到了相应地点之后应该赶紧进行浸泡,保证苗木根部的湿润度,并尽快将其进行种植。

1.3 进行适当修剪,科学预测,确定定干高度

对于即将栽种的苗木的定干高度也是有要求的,对于胸径超过3cm的苗木,要保证其定干高度达到3m左右;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顶端下部1m左右的侧枝在修剪阶段保留5cm左右的保护橛,超出了1m的侧枝就务必要从基部进行修剪,减少苗木在进行蒸腾作用时让大量水分流失。

2 细致整地, 增强自然降水利用率

2.1 科学选择整地时间

在整地阶段,最好的时节是在春、雨及秋季,并且其遵循的原则是“雨季整地,秋季复耕, 翌春造林”为最佳时节。倘若下一年继续压青,则需要到下一年的秋季或者第3年的春季来进行整地,这样能够提升苗木的成活率。

2.2 科学选择整地规模

定边县应该根据该地的生态、环境等要求进行科学选择整地规模,对于整地规模的大小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主要就包括了苗木需要的水分、定干的大小,根部的基本情况等,种植的难易程度,以及施工中的成本投入等因素。

2.3 科学的运用整地方法

在进行整地时,一定要优先选择大坑大穴鱼鳞坑等地,能够沿着水平带品字形序列进行排列。在进行整地的过程中,整个破土面最好比原地面较低,并沿着反坡型进行整地。并保证苗木的根部周围能够形成积水形态,让水分不易流失。在挖穴时, 表土、心土最好要区分开来,不要混淆难分,倘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施加一定的熟土与肥料,有效的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当天挖好的坑穴,最好当天能够将苗木进行种植,以防已经挖好的坑穴中的水分被风干而使得苗木无法正常生长。

2.4 保证造林密度的精确

造林密度就直接决定了苗木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养分的多少与空间大小,对于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速度、进行蒸腾作用时的耗水量等因素来寻找其最佳密度,按照常规来看,1hm2苗木的栽植密度在1600~1700株之间,苗木与苗木之间的距离就应该在4.0m×1.5m与2m×3m之间,为保证其有效性,还能够采用针阔混交或乔灌混交的方式来合理调整苗木之间的距离,保证水分的集中程度,避免水分的大量流失。

3 科学种植

3.1 注重根剂处理,增强成活率

在进行根剂处理时,较好的生根剂包括了ABT3号、GR系列以及S-诱抗素等一系列产品。在这3种生根剂中,最后一种的生根剂相对来讲能够减少根系的生长时间,保证根、芽等的全面生长,从各个方位增强苗木的抗性,从而进一步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3.2 容器苗木栽植

在进行苗木栽植的过程中,栽植的深度不能够低于50~60cm。

3.3 地膜覆盖

与常规的蔬菜种植一样,苗木的种植业需要进行地膜覆盖,对于地膜的大小要根据苗木的个体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对于刚种植好的苗木要浇上一定的水分,并将土壤表面的裂纹填好,避免水分被风干流失。另外,在用地膜覆盖时,在地膜上面添加少许土壤,避免刮风时将地膜揭起。

3.4 科学施肥

在苗木种植之后的管理也是比较重要的,要在不同的时段给予其不同的管理,及时做好绿肥、锯末、厩肥等的施加。例如,1株苗木在进行施肥时,可以通过厩肥10kg加锯末10kg来改善整个地表土壤的团聚体含量,减少水分流失程度。

3.5 减灾抚育、动态管理

在最后的管理阶段也是异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应及时做好干旱、病虫等。倘若干旱不严重,则应该并及时给苗木除草、松土。禁止“全光抚育”。在炎热的干旱期不要进行杂草处理,让苗木的根、茎、叶等不受损害,不断研究各种杂交与混交等新技术,来增强森林的防护、抗逆能力。在干旱地区,要特别注意后期管理时给苗木定时浇水,减少土壤的干旱程度,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杜月娥,田晓勋.关于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 2010(4)

2 吴会平.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 2011(3)

上一篇:造林绿化质量管理问题探究 下一篇:浅析园林设计中文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