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9-26 05:23:13

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一、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分析

1.1管理不善,账实不符。不及时记账造成账实不符。购入、自建及改扩建完工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及时报账记账;处置固定资产不及时做清理注销,账面上仍以原值反映其余额;漏记、重记或错记不进行调账等等;不及时盘点造成账实不符。资产管理部门不进行定期盘点,致使实物保管人员在退休或调出本单位时将配置的数码相机、笔记本等贵重资产随身带走等等;单位故意违规造成账实不符。逃避财务监督检查,设置“小金库”,用帐外资金随意购置固定资产;虚拟经济业务事实,化整为零、偷梁换柱购置固定资产;违规自建房屋等固定资产;向下属单位摊派购买固定资产等等,形成大量账外资产,并多处于失控状态;现行财务制度弊端造成账实不符。虽然新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并没有出台与之配套的新会计制度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账务处理做出明细规定,致使单位补提折旧时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造成“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余额仍然仍以相等的原值反映在账面上,无法体现其净值。

1.2资产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随意处置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在拍卖、转让、置换固定资产时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报财政与国资部门备案。但目前多数科研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部门之间各行其政,资产管理工作实行“背靠背”,导致处置资产随意很大,处置固定资产不申报、不评估、不鉴定,处置交易暗箱操作,收入不公开,故意低价变卖国有资产而从中收受回扣,给国家和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1.3“非转经”资产管理混乱,资产使用效率无法考核。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简称“非转经”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以出租、出借等形式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科学事业单位在走“一院两制”或“一所两制”的改革之路中,有部分资产在未经任何审部门审批、评估的情况下擅自转移到其院办科技实体中。这些科技实体虽然是独立法人,会计上独立进行核算,但实际上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和科研院所共享。科技实体无偿使用国有资产,但科研院所并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将这部分固定资产应转移到实体财务账上作为投资处理,使实体资产核算不实,少提或不提折旧,从而少计成本,虚增利润。同时,财政部门对这部分“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失控,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流失。

二、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2.1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要广泛宣传国家政策法规,提高科学事业单位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监督氛围。彻底摒弃科研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必须牢固树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发挥资产使用效益,全力促进科研事业发展。目前科研院所均实行“院长负责制”,建议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领导政绩考核范畴,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分析,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单位还应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增加设备及人员方面的投入,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

2.2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固定资产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是导致国有资产毁损、流失的主要原因。国家最新颁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实行权责结合的办法加以落实。应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固定资产,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失职责任,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应建立起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内控制度达到应有的效力。科学的制度和监管机制能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全面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科学事业单位一定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摸清底数,明确经济责任,防止毁损或流失。

2.3强化固定资产的购入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与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相适应,应当符合规定的配置标准,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一定要把好固定资产购入关,需要购置哪些资产、怎样配置和处置资产,应当在充分分析单位的现有资产状况及其履行工作职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做出最优决策方案。一定要防止科研院所内部各课题间固定资产紧缺与闲置浪费并存的不良现象,按需合理配置规范购入,从根本上解决资产配置不均衡导致影响科研事业发展的问题,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各课题间可采取调剂与租赁相结合的办法,内部租赁费用单位统一安排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这样既能满足工作需要,又能节约资金,做到物尽其用,杜绝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4加强“非转经”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强管“非转经”资产管理政策宣传,规范“非转经”资产管理程序及收益管理,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参与其实体经营,实质就是用固定资产进行投资,财政部门应对这些“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然后将这部分收入投放到科研单位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财政、税务、国资、审计等部门要协同对科研单位的“非转经”资产进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结论

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固定资产管理是否科学与规范,直接影响单位科研工作质量及发展进程。科学事业单位应科学预测需要添置的固定资产、合理规划使用现有固定资产、科学有效配置固定资产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为实现“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的科研工作目标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韩玉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上一篇:论医学成人教育中的考试管理 下一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