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还是X好了

时间:2022-09-26 05:05:20

1.引言

普通话中常用“还是”及其组配“好”“为好”表示一种比较、评价意义,其中“好”意义实在,表示对所述对象的正面评价,前边可加“更”来修饰,如:

以往人们认为,彩色印刷还是外国的(更)好。

(1)而“还是”的另外几个组配“好了”“的好”中的“好”则一般不用作评价,而是表达说话人的主观选择或建议,如:

(2)“她娘还有点吃的、用的东西给罗四姐,还是我去好了。”

(3)则希望借此顺水推舟,把唐也拉下水去,所以也劝唐还是去的好。

我们认为,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口语中,“还是”句末常加上“好了”以委婉地表达说话人主观可控的选择或建议。由于能够进入该结构的事件所具有的未然性及主体可控意义无法仅从“还是”与“好了”得到完全预测,因此我们认为“还是X好了”已然固化成为一个构式。本文将通过构式程序分析图具体解析该构式的构式义。

2.构式及构式义的解析

根据王寅(2009)提出的构式程序分析图,我们将“还是X好了”的构式程序分析归纳如下:

2.1 边缘成分X’

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还是X好了”构式中,“还是”位置固定,且具有标记强调部分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还是”前边的部分X’为事件非强调部分,我们称其为“边缘成分”,语境允许时可以省略;“还是”后边紧跟的部分X为事件强调部分,我们称其为“中心成分”,不能省略。

2.1.1 强调与非强调

一般而言,“还是”前边的X’为非强调成分,这种成分可以是:

施事主语:(4)我们还是按原路返回好了。

受事主语:(5)书还是明天再看好了。

时间主语:(6)明天还是不去动物园好了。

谓词性主语(7)修灯泡还是让他来好了。

对比:a书还是明天看好了; b还是明天看书好了; c明天还是看书好了。

显然,在语义上,a与b更加接近,强调的都是看书的时间,而a与c的语义相差较大,后者强调的是动作。我们可以发现,说话人倾向于将需要强调的部分放在“还是”的后边,陈述对象则放在“还是”前边,语境允许时可以略去。

2.1.2“X”的省略

显然,“还是X好了”不能脱离语境单独成句,作为说话人就某个事件作出的选择或建议,该事件必然会在“还是X好了”的前后有所显示。当上下文出现了X’时,X’可以省略,反之则不能省略。如例(2)中最后一个小句“所以也劝唐还是去的好”,这里就将主语“”省略了,因为它前文已出现。

2.1.3 边缘成分中的人称代词

我们随机抽取了80条语料并运用语料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得出“还是”前边以人称代词做主语的次数为24,第一人称代词“我”出现频次最高达到15次,其次为“你”5次。经过对比我们认为,当第一人称代词作潜藏主语时,“还是X好了”倾向于表示说话人的选择而非建议,当其他人称代词作该构式的主语时,则表示说话人基于选择做出的建议。

2.1.4 前边可插入插说语

由于“还是X好了”表达的是说话人的主观选择或建议,因此“我想”、“我看”等插说语常常出现在此格式中。如:

(8)“我看,还是由麦克阿瑟最高总司令裁定好了。”

2.2 “还是”作强调标记

如前文所述,构式“还是X好了”中的“还是”作强调标记,位置固定,紧跟其后的成分为说话人强调的部分。如:

(9)姚明甚至还说:“奥尼尔是NBA最棒的中锋,全明星赛还是让他首发、我坐板凳好了。”

不难看出,例(4)中,说话人强调的是动作方式(按原路);例5强调时间“明天”;例(6)、例(7)和例(8)强调施动者;例(9)则更为明显,通过上下文可以看出,姚明想要强调的是“让奥尼尔首发”这个选择。

由于“还是”句不是孤立存在的,其本身含有弱因果关系,因此“还是X好了”能够引出因果句中的结果部分,该结构的前后可以补出一个原因。我们假设A为原因,B为说话人的主观选择(结果),“还是X好了”结构可以有两种因果顺序:AB和BA。如:

AB式:我可不要那种寒酸的东西(A),还是给帕恩穿好了(B),剑跟盾也给他吧,我用这把小剑就够了。

BA式:汤阿英指着郑兴发的嘴,好像要他别再说下去,她说:“你还是叫我阿英好了(B),这样亲切(A)。”

2.3 中心成分X

中心成分X是说话人针对某个事件作出的选择或建议,其中隐含了事件或对象的未然性和可控性。下面我们将探讨能够进入“还是X好了”构式中X的特点。

2.3.1 未然性

根据彭伶楠(2005)的研究,”好了”有三种含义:充当谓语或补语作完成标记;作话轮转接的话语标记;作语气词表示不介意、不在乎、尽管放心和不满之意。彭的研究说明,“好了”作语气词使用时是以一种未然结果(尚未出现但说话人心里有一个关于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预设)为基础的,这里我们采用了这种观点。如:

(10)算了!你还是列一张清单好了,我帮你回去拿。

(11)现在还是把事情交给自己的部下好了。卡拉下定决心后,便走上阶梯来到两个佣兵那儿。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中心成分X是未然事件,已然事件不可能进入X:

算了!你还是列了一张清单好了。*

(13)现在还是把事情交给了自己的部下好了。*

2.3.2 可控性

对语料进行分类后我们发现,能进入X成分的语法单位涵盖了词、短语和句子。词语包括名词、动词,短语包括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连动短语、主谓短语、述补短语,还包括与上述短语同构的句子,以及“把”字句和双宾句等等。

事实上,X是否能进入“还是X好了”与X的语法结构本身无必然关系,而取决于进入成分的意义。X具有可控性的表现是:只有X中被强调的对象是说话人或听话人可以控制的,X才能够进入该构式。如:

(14)他还是吃蛋糕好了。

(15)你还是列一张清单好了。

“吃蛋糕”和“列一张清单”都是说话人或受话人可控的,即有能力或有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因此能够进入X。若“还是”后面的中心成分不可控,则无法进入该构式,如:

明天下雨。 明天还是不下雨好了。

八号是星期三。 八号还是星期三好了。

毛衣是她织的。 毛衣还是她织的好了。

天气和时间是典型的人为不可控事件,人没有能力或没有可能对自然等不可控因素做出选择。正因如此,“还是X好了”构式表达的建议或选择往往具有较大的可实现性。

同理,“被”字句既隐含了一种已然性,又包括了不可控性,因此不能进入X成分。如:

杯子被他打破了。 杯子还是被他打破了好了。*

可控性和未然性是并立的,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当然,在特定情况下,可控性的条件可以不满足,这种情况多出现于赌气时所表达的不满、愤怒、懊恼,如:

(17)随你怎么想,不然你们还是死在这里好了。

受话人的“死亡”是说话人相对难以控制的,且这种用法也不能归为“建议或选择”一类,这只是说话人用来表达特定情绪的方式。这种“不满”的情绪可以被看做是由“好了”的“不介意”衍生而来(彭伶楠,2005)。

2.4 固定成分“好了”

在构式“还是X好了”中,“好了”作为表达委婉含义的语气词凝固性甚至比“还是”这一成分更高,因此有时我们能够将“还是”省略,如:―你下午去哪儿?―颐和园好了。

彭伶楠(2005)还总结出了四种“好了”作为话语标记的语义:表结束,表同意,表制止,反话。这里的“反话”与我们上文提到的违背“可控性”的用法实际上是一致的,用于表达说话人的不满。句末的“好了”加强委婉语气表现在两个方面:说话人委婉表达主观选择时,避免与听话人发生正面冲突,避免忤逆听话人的意思;说话人委婉表达建议时,表现出极其希望听话人能采纳自己建议的语气。

3.结语

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还是X好了”的构式义:构式“还是X好了”表达说话人基于对比作出选择或评价,能够进入X的成分具有可控性和未然性,位于“还是”后边为强调部分,且越靠近“还是”,强调程度越高。“还是X好了”构式并非“还是”与“好了”的简单相加,而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构式本身具有意义。本文通过构式程序分析图对该“形―义结合体”进行了阐释,确定了该构式各个构素的特征,为讨论其语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78

[2]胡孝斌 《说“还是”》,《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第4期

[3]董燕萍,梁君英 《走近构式语法》,现代外语2002第2期

[4]彭伶楠 《“好了”的词化、分化和虚化》,《语言科学》 2005第3期

[5]王寅,王天翼《“吃他三个苹果”构式新解:传承整合法》,《中国外语》2009第4期

[6]王寅 《构式语法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1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听听那冷雨》文本赏析 下一篇: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尝试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