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主与集中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4:33:31

试论民主与集中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高校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思想意识对国家、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启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正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培养个性、得到优化发展的新型人才的召唤,并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也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班级管理 民主管理 集中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就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在班级建设中,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利于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增强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首创精神,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当然,“民主也不是绝对的自由”,“民主也有民主的纪律”。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民主与集中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运用进行探讨,为解决高校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思路。

1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运用民主与集中的必要性

1.1 新时期民主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 西方思潮一方面给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带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知识,激励大学生为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而另一方面则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不利于其健康成长。高校的大学生往往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思想和观点,但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很不稳定,极易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迷惑和误导,而西方民主思想又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和弊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1.2 目前高校班级过度集中管理的弊端

1.2.1 导致高校班级中存在不和现象 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所录取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家庭背景、价值取向、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过度集中管理即缩小甚至是忽视这种差异,把大家带入一种“大同”世界,而这将激化彼此之间的矛盾,造成两种极端状况。一是使班级内部出现各种“派别”,相互之间斗争不断。二是消磨掉学生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积极性。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班级的建设。

1.2.2 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弱化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老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属于从属地位,完全形成一种“你指挥,我服从”的观念。老师全凭个人意志确定班级目标,实行班级管理,带着严重的“法西斯主义”,忽视学生的感受、不顾学生的意愿、亵渎学生的自尊,使得学生失去了许多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机会。

2 高校班级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曾提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应当养成的学生。”在实行民主管理模式的班集体中,师生、学生之间情感和谐、融洽,学生个性得到良好发展,这是符合时代特点的,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班级民主管理的积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民主管理有利于增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提升班级实力。②民主管理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充分掌握知识技能和发挥兴趣特长。③民主管理有利于青年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表达政治愿望,为将来当家作主打下基础。

3 班级的民主管理离不开集中的指导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民主管理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它同样离不开集中的指导。

在制度层面上,民主集中制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者相结合的决策方式与制度。如若只讲民主,不讲集中,就会浪费大量管理成本却一事无成即所谓的“无政府主义”状态。

4 民主集中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理论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任何理论都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才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要求。那么,究竟如何运用民主集中思想来进行班级管理呢?笔者认为,大致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4.1 班级民主管理的制度性保障――《班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机构或团体都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纲领,班级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我们在班集体成立后建立体现本集体意志的班级规章制度――《班规》。通过《班规》,班级成员的个人意志就整合为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管理就转变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

班级的制度化管理,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的集体利益、班规的权威。班级的制度化管理正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自我管理中实现班级的民主管理。

4.2 班干部的产生、职权及监察 班级成员可以通过自愿报名或同学推荐的方式参加竞选演说――才能展示――民主评议――聘任使用的流程参与竞选。竞选演说要切合实际的阐述自己对本班集体的构想,提出工作方针和工作目标,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当选者。班主任对选的班干部要注重培养,要敢于放心放权,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

班干部的职权关系到班级活动的效率和学生参与程度的高低。所以在班干部产生之前就要通过《班规》把班干部的职权规定下来,以做到“因事设职”而不是“因人设职”。班委职权的设置原则是分工合作、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成立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会和负责思想品德工作的团支部。明确各岗位的职能权限,使决策、执行、监督达到平衡。班级各管理岗位一经选举产生,如无特殊情况,任期内不得罢免,以保证班级工作的稳定性。具体环节,请参考附表(本附表根据笔者所带班级班规改编)。

为了班级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保障全班学生的民利,各班委遵照《班规》实施工作计划,把各项工作纳入量化考核,考核分为工作量、取得的效果等内容,各部分所占比重分别为50%、50%,作为民主评议的主要评价依据。定期开展述职,民主评议活动以每学期一次为佳,全班同学根据量化结果、述职情况进行质询、投票,投票不过半者将作出解释。

4.3 班级日常事务的开展 ①为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文娱、体育活动中来,施展学生的能力;实行每日一名副班长制,让学生体会到班干部的艰辛,同时也为考查、培养后备人才做准备;公费预备一本班级日志本,对班级一日动态和班级建设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增强主人翁意识;班级财务实行定期通报制度(每月一次,大笔开支要即时通知),便于全班同学监督。②为班级管理建立一套制约机制,预防绝对民主带来的不良影响。班委需要有权力、有威信,尤其是班长,班长的权力要在《班规》中明确规定,当然,这是要在班主任的掌控之下,不能成为脱缰之马。而班主任权威的树立,就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品格,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过硬的管理水平。因为班主任的权力是毋庸置疑的,不需要再加强,过强就变成班主任的“一言堂”,变成专制型的班级管理,有违班级民主管理的初衷。

5 结语

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实现班级民主管理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为更好地推进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探索、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孙义农.民主化班级管理――德育改革探索十日谈[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4-20.

[2]朱光磊.当代政府过程(第三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70.

[3]赵楠.班级管理:高校学生管理的微观考量[J].辅导员工作研究,2009(3):87.

[4]董志雄,杨刚.高校加强班级管理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以班干部换届为例[J].时代经贸,2008(6):87.

[5]刘铁芳.何为班级民主管理[J].班主任,2010(6):17.

[6]邓世平,李迎红.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班级民主管理[J].文教资料,2009(5):164.

上一篇: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CA6140普通车床硬件部分数控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