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感受都有自己的价值

时间:2022-09-26 03:50:49

你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吗?

试想这样两种场景

当一个孩子看到妈妈在哭,走过去问妈妈怎么了。妈妈擦擦眼睛换上笑容,说:没事儿,妈妈没事儿。你说孩子会从中学到什么?他会困惑,因为他接受到了双重信息:一是妈妈在哭,妈妈可能很伤心;一是妈妈说她没事儿,还换上笑容。是不是孩子最可能学到的是像他妈妈一样隐藏自己的感受?

一位妈妈心情很糟地回到家里,这时,她的女儿不小心弄伤了手,哭起来。心烦意乱的妈妈很可能对小女孩说:哭什么哭?就知道哭!有什么好哭的!看到妈妈凶凶的样子,你猜这个小女孩此刻在内心会想什么呢?除了不哭、不再惹妈妈之外,她会怎样感觉自己呢?

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主要是幼年从家庭里学的。我认为,这也是父母能教给孩子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也许我们习惯于忽略自己的感受,那么或许我们首先可以做的是不否定孩子的感受,无论那个感受是什么。

当一个孩子考了好成绩而喜形于色的时候,他的父母可能会说:“至于吗?瞧你那得意忘形的劲儿,你还差得远呢!”这样实际上就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认可和庆祝。但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高兴是对自己的一种自然滋养,若这种自然感受受阻,他很容易成为那种怎么都不敢太高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的人。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成人?或者你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

当一个孩子因为失去某个机会而难过的时候,他的家人常常会说:“别哭啦,都过去啦,难过有什么用,往前看……”这不是我赞成的,我会这样对自己和别人说:“哭吧,哭吧,那真的是很难过的……”我相信等悲伤被充分地体会,接纳就会开始。尊重他哭,陪伴他哭到不哭为止,就是对他最好的安慰和爱。我相信人会在充分的悲伤后接纳那个巨大的失落,并开始新的生活。

当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害怕的时候,他很可能听到类似于“有什么好怕?连这都怕!不像个男子汉!”之类的话,这种对害怕的否认和贬低,只能让孩子更害怕,他会因自己害怕而羞耻。实际上,只有勇敢的人才承认自己的害怕,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不是没有害怕,而是不顾自己的害怕,带着害怕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感受是忠诚的信使,

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实际上,如果一个人完全接纳且尊重自己的感受,那就没有任何问题。悲伤、愤怒、害怕、羞耻、妒忌都不会有问题,如果你不批判不对抗自己的感受,再大的情绪,你允许它,半个小时后,它就会消退了;相反如果你否认它、压抑它,它可能纠缠你几天、几个月甚至数年。因为感受是内心的直接反应,如果感受受阻,生命的能量不能自然流动,它就会不自然地流动,因为能量是不灭的,它必须流动。自然地流动怎样都是好的,而不自然地流动,你就不知道它会怎么坏。

接纳和尊重感受不是凭空而来的,那需要对“感受”有足够的了解和信任。任何感受本质上都没有好坏之分,它们都是无辜的。它们是忠诚的信使,每一封信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你若关门不接待,快递员就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敲门、砸门甚至撞门,白天你不开门,他晚上再来——那就是你做梦的时候,你的保安(理性)下班以后。

快递员的执着是重要的,因为信的内容很重要,这封信包含着我们的期待、渴望,包含着我们内心的本能需要。越是强烈的感受,“信”的内容越重要,越有价值。所以,如果你处于巨大的情绪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你很值得恭喜,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你对自己将有重大发现。

那些负面感受,它们也是好的

“正面”感受的价值且不说,现在我要说说“负面”感受的价值和好意。

焦虑是好的。可以承受的焦虑,让你认真、小心;难以承受的焦虑,可以给你更意义深远的东西,它会告诉你哪里的界限是有问题的,最常见的是你不顾现实而过高地期望自己;或者不顾事情的节奏,而希望更快、更早、更好。倘若你能深看你的焦虑,你会看到你头脑里刻度的偏差,把那个刻度调过来,你就会安然而有效,而这可以避免你此后多少的挫败、无望、自责、慌乱和失眠。

嫉妒是好的。嫉妒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若你能够稳住神,对自己看得深一点,你会发现内心有很多的饥饿,尤其是童年时的完全无助的饥饿。尤其是当你发现你虽然有那种饥饿,但你也有另外一种“食物”,而那个“食物”的营养也很宝贵。虽然这常不是一条轻易的路,但这却是一条通往爱和希望的路,而让我们难受的嫉妒,正是信号灯。

压抑是好的。压抑让你安全,至少当时你获得了安全,在你没有能力或者准备去应对那个冲突之时,压抑保护了你。所以,请感谢压抑,至少它让我们平安地存活下来。老实说,小时候,那日渐遥远的童年里,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独立和保护自己,我们依赖父母和他人,不压抑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压抑虽然保证了安全,但是也委屈甚至扭曲了自己,甚至形成了习惯性的压抑,很可能在不需要压抑的时候依旧压抑。这一点没什么奇怪,如果一个人被锁在箱子里很久,他的腿自然是不能马上站立和走路的。好的方法是,努力地觉察和区分,过去(童年)我不得不压抑,现在(成年)的情境我还需不需要这样,如果我们可以且愿意承受,那我们就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需要,也就不需要压抑了。

无聊是好的,甚至是珍贵的,如果你不急着把它赶走的话。青少年是很容易感到无聊的,那其实代表着他们灵性的敏感,代表他们在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青春期时的无聊感是一个被包裹的灯笼,如果他不急着跑出屋外,他会发现包裹中的光,而那是他接触自己此生原本使命的良机。

绝望是好的,如果你不害怕绝望,允许自己绝望的话,那么绝望是很好的。一种情况是,绝望意味着你要换一个思路、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另一种情况是,绝望意味着你需要更新你的期望。当绝望让你无法再贪恋,你需要换一条路了,而当你走到适合你的路上,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在等着你。

孟迁

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偶尔作客电视节目。偶尔为杂志发稿。写过几本书,不必读了;正在写《父母软实力》,值得期待。目前主要做心理咨询,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个人成长。经常写博客,欢迎光临http://.cn/dzt

上一篇:廊桥之乡 浙江泰顺 下一篇:孕妈妈请控制好你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