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促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时间:2022-09-26 02:47:43

巧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促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已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寻找最佳整合点,使语文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模式

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表明教育将面临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战和竞争。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形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有助于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使语文教学更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真切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1.充分利用,激情引趣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如:在教学《春天的手》时,课前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春天,拍下视频,上课时把寻找春天时的情景播放出来,并配上《春天在哪里》的音乐,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运用,感受真切

现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个别内容离本土生活现实比较远,而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弥补其不足。如:在教学《水乡歌》时,生活在北方的孩子对水乡的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了解很少,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祖国图,让学生寻找水乡的大置,然后用明亮的色彩显示长江,揭示“江南水乡”的含义,展现水乡的秀丽风光以及人们的生活,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如果有学生去过,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通过看、听,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各地气候、风土人情等差异巨大,自然就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够明确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课程资源方面,我们应确立“以课标为主体”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正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的重要保证。

1.适时应用,化难为易

在解析目标时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笔在白板上标注出本课的重、难点,整堂课时时围绕目标中的重、难点进行,促使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方向。如果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就能实现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2.选取应用,调动情感

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地进行,总是与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也就越清晰,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北方山区,对于当今的儿童来说,由于年代久远,“抗日战争”“解放区”“后方机关”等都是生疏的事物,这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看视频、采访年长的亲人,使学生对那个年代有一些感性认识。再来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英雄,同时使学生产生对英雄二小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多媒体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让他们围绕主题自己去查询、获取、处理资源,学生还可以在网上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瀑布的图片、资料,进行阅读,初步了解瀑布。上课时让学生介绍完瀑布后,教师再播放有关瀑布的CD光盘,学生观看后谈感受。接着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通过读交流、感悟,步入诗境。交流后,出示瀑布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和这节课积累的语言为画面解说,以达到对本篇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渗透了德育

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教师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渲染气氛,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如:教学《美丽的武夷山》《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借助多媒体教学,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熏陶。可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效语文教学的目的。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力

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如:在作文教学中写春天时,先选播春天景物的视频,生动的画面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把学生置身在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中,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讲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的作文也真实、具体、有感情了。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巧妙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由“枯燥”型变为“生动”型,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取得最佳“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臻儒.主体参与课堂实务.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

[2]李丽.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优化整合.现代语文,2012(5).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学区)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实验的地位及作用分析 下一篇: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