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的分析

时间:2022-09-26 02:18:33

对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的分析

【摘 要】兴安落叶松是东北林区重要的用材树种。本文主要对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

兴安落叶松是我国最重要的建群树种之一。就目前来看,它在我国的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和年采伐量(尤其是人工林)中,都占有突出的地位,因此,对兴安落叶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兴安落叶松往往与高寒和永冻层等生态特点相联系,对于它的研究首先应从这一基点着手,从中引出规律性,作为局部地区引种造林的科学依据之一,以便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兴安落叶松的造林技术

1)培育良种壮苗:良种壮苗是速生丰产的前提,它不仅影响造林保存率,而且直接影响幼林生长,生产中应抓住这一基础工作,使速生丰产林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造林地选择

本种适生于年平均气温2℃~4℃,日温10℃期内(生育期)积温2000℃~2800℃,年降水量600-900mm,湿润度0.69上地区。冲风地段,干燥的坡地,泥炭藓沼泽地,过湿的粘土地段成活率低,生长不良。造林地最好选择结构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疏松的粘壤土或河谷冲积土及滩地。排水良好的草甸上,山地棕色森林土亦可。

3)混交方法

可营造小面积的纯林。大面积造林,应营造混交林,以改善林地条件,提高林分的稳定性,适于营造混交林的树种有水曲柳、椴树、白桦、色木等,混交方式应以带状混交为主,也可块状混交,带、块状混交易于调节树种间的关系。

4)造林密度

兴安落叶松生长较快,而且喜光,造林密度不宜过大。在一般荒山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对问伐小径材有需求、交通较方便,可用每公顷4400-6600株的造林密度,以提早郁闭,改善林地条件,适时间伐,早日提供经济收益。在林区及区,立地条件较好,劳动力较少,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应适当稀植,可用每公顷2500-3300株的造林密度。

5)整地方法

在杂草灌木较少的地方,可采用穴状整地,穴面宽50cm,穴深30cm。整地时,除去草根石砾,肥沃表土放在一边,心土放另一边。在坡度不大,土壤水分肥力较好的地段,可用带状整地,利于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沼泽地、湿草地,需先做好高床,筑土台,挖好排水沟,建成排水系统,而后植苗造林。

6)造林季节

最好是春季,由于放叶早,造林应尽早开始,东北地区可在4月上中旬左右,土壤化冻深15-20cm时即可进行。秋季造林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但秋季造林容易引起冻拔害,栽植穴上覆盖6~7cm厚的枯草、落叶或苔藓,可以防止冻拔害,最好窄缝栽植苗木。

7)造林方法

一般均采用植苗造林。春季造林时,土壤解冻不深,须防止植穴过浅,造林裸根或主根卷曲,侧根缠结,应将苗木放正,根系舒展。覆土要打碎,将肥沃表土覆在根系周围,心土覆在上面。覆土要比原穴面高些,以备将来上面下沉,并比苗圃时栽深1~2cm。在穴面盖一层松十,防止土壤开裂。

在降水量较大,气温低(年平均温4℃),植物生长期短(100~110天),春秋两季气候变化无常,霜冻害严重,采伐迹地较平坦,土壤含水量大,土层薄(腐殖质层5~10cm)的地方,挖坑造林后容易发生冻拔害。如在长白山林区观测,有的地方地势平坦、排水小良,温度(地温、气温)变化剧烈,土壤含水量过大(80%以上)的迹地,于春季(晚秋也有时发生)早晚温度变幅较大时(白天地温上升到10℃以上,傍晚下降到冰点以下),最表面一薄层土壤冻结了,当温度不断下降(最低零下8℃~10℃),土壤中水分则在这一结冻的土层底部形成一层垂直方向的结晶冻块(可达10cm厚)。此时幼苗的根茎被冻结的很坚固,当冻块体积膨胀太高时,幼苗须根常被拔断,主根则被拔高;翌日温度上升,冰晶融化,土壤随之降落,可是幼苗根部不能复原,在土壤中处于悬空状态。经过几次这样结冻和解冻,幼苗就被愈拔愈高,严重时全部拔出倒在地面而枯死。在有冻拔害的地方,可采用窄缝栽植法,又称保土防冻更新法,特点是不整地栽植,既省工又可防止冻拔害,此法最适宜在新采伐迹地上,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枯枝落叶较多,土壤结构良好,杂草灌丛又少,采用窄缝栽植,不整地保持原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更新时,按其株行距的要求,先用锄将枯枝落叶层锄开,40cm×40cm的栽植点,以露出表土为原则,然后用植苗锹(铲)进行窄缝栽植,操作时要求“不窝根、不露根、踏实、苗正”,具体操作简称“三锹四脚一提苗”。一般用2年生苗,为了保持苗根湿润,要求在上山造林时,将苗木放在专用的植苗桶内,桶内盛的水能够将苗根全部浸泡)上,随栽随取,这也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项措施。

二、兴安落叶松的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一般造林当年及第二年除草、松土二至三次,第三年两次,头一两年结合除草在幼树根部培土踏实,防止苗木露根影响成活,新采伐迹地、弃耕地,杂草较少的地段,造林当年除草培土一次,第二年除草抚育二次,第三年抚育一次。在割灌除草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树。幼林修枝,视树冠发育而定,修枝高度一般控制在树高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2)抚育管理

植苗后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给幼树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条件,必须进行抚育管理。主要是病虫鼠害防治、扶正、除草、松土、割灌,抚育3年,次数为2、2、1次,当年造林后立即进行撒施鼠药及扩穴、扶正,第2次抚育在7月中旬进行,以除草松土为主;第二年抚育与第一年抚育时间相同,以松土除草为主;第三年抚育在7月中旬进行,以除草为主。

3)抚育间伐

抚育间伐的开始年龄,间隔期以及间伐强度与初植密度、立地条件及经营强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造林密度每公顷为2500-4400株的林分,一般在10~15年开始间伐,间伐强度25%-30%,间隔期5~10年,间伐方式采用下层抚育法。砍伐原则是留优去劣,留稀砍密,留大砍小。在砍伐时,应注意不要造成林中空地,对偏冠位于林缘的,干形弯曲位于林中空地的立木,可暂保留待后期间伐。对个别影响周围树木生长的霸王树亦应伐除。

三、总结

总之,大兴安岭落叶松是北寒带气候演替的顶极群落,耐严寒,耐干旱,短期的速生性是它的显著特点。当然,适应多年冻土条件的兴安落叶松若陡然在比较温暖,更加肥沃的土壤上肯定会比在瘠薄的冷土上生长得更好,但年积温过高也会使其各方面的优良性状比原产地退化(如红松在长江以南则表现为灌木)。一般来说,在北半球由北向南引种以30左右为宜,大于40时表现性状稍逊于产地。选择最适宜的落叶松种源造林,充分地发挥林地生产力,使树与地达到和谐的统一,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破坏 下一篇:变压器和线路超级跳闸的事故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