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式教学”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6 01:40:35

“锚定式教学”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锚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锚定式教学又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它是一种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包括老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锚定式教学由如下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4)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5)效果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而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将"锚定式教学"整合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

案例一:《我们周围的空气》片段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师]请大家深呼吸一下,请问你吸入了什么?

[生]空气

[师]你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你吸入了空气?

[生]以前的学习

[师]你能否用实验或者生活中的事实来证明你周围存在空气?

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补充、汇报

[生1]电风扇能扇出风,是因为带动了周围的空气流动。

[生2]用充气筒可以给自行车的轮胎充气。

[生3]用塑料袋可以封住一些气体。

[生4]用一个杯子倒扣入水中,杯子不能充满水,也不容易压下去。

……

效果评价:

以问题式教学作为学生对于该问题掌握程度的评价。

问:怎样取出实验室的空气样品?

生1:用塑料袋,将塑料袋压扁,带入实验室,装入实验室的气体。

生2:用集气瓶,事先装满水,带入实验室后将水倒掉即可。

生3:用注射器抽取气体。

……

通过运用锚式教学的处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问题的讨论及反馈,主动的思考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并提出相应的意见。通过这一小问题的学习,学生初步接触了问题的探究方法,并意识到用化学实验或者事实去证明问题。

案例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影片《后天》的片段,造成影片中的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二氧化碳

[师]你通过前面的学习,是否已经能整理出部分二氧化碳的性质呢?

[生]回忆、整理、汇报

[生]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有同学认为难溶于水)

4、(一般)不可燃、不助燃

5、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将学生汇报的答案板书于黑板,刻意的将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开。

[师]你们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你们提出的这些性质呢?

自主、合作学习:

[生]思考、讨论、反馈

[生1]通过观察人体呼出的气体,可知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展示一瓶在实验室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

[生2]收集好的二氧化碳正放在桌面上,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师]你们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呢?

[生3]用两个相同的集气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和空气,放在天平的两端称量。

其他学生反驳,不太容易操作。

[师]播放视频:利用杠杆原理,在杠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塑料杯子,调节杠杆平衡,向一只塑料杯子中倾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就像倒水一样,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倒入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生4]参考书上的实验,可以讲二氧化碳倒入装有高低不同的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如果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也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分组实验]将收集好的存放在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倒入放有高低不同的两支燃烧蜡烛的烧杯中。

[生5]此实验不仅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师]怎么证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呢?

[生6]二氧化碳可以溶于水制成可乐,说明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

[师]我们在测定人体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不同时,利用了排水集气法收集了呼出气体,又在呼出气体中检测出了二氧化碳的存在,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怎样呢?

[生7]说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大,这样才有可能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时很多的二氧化碳并没有溶解在水中。

[师]所以,我们说二氧化碳是能溶于水,而不是易溶于水。

[师]仍然利用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能否利用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性质?

[生8]加入水,振荡,观察矿泉水瓶是否变瘪及变瘪的程度。

[分组实验]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是简单的物理变化呢?

[演示实验]

[生9]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又可以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生10]将二氧化碳通过吸管吹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效果评价: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验的设计、结论的得出等过程完全由学生来完成。在整个板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需起到引导、质疑、解疑、记录等作用,不需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维。将整个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依据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将本版块的内容一一解决,学生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及自豪感。

案例三:《溶液的形成》片段

问题1:什么是溶液?

[实验]蔗糖、硫酸铜、食盐分别溶于水

[分析]所得到的混合物的特征:各部分成分完全相同(均一),不改变外界条件的情况下,固体不会析出(稳定)

[结论]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问题2:水是唯一的溶剂吗?

[实验]高锰酸钾分别溶于水和汽油中

固体碘分别溶于水和汽油中

[分析]高锰酸钾可溶于水,不可溶于汽油

固体碘可溶于汽油,不可溶于水

[结论]1、水不是唯一的溶剂,汽油等也可以做溶剂。

2、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在《溶液的形成》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促实验、以实验促教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个本质的认识,就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学生积极的参与,自己探索并且不断获得发展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锚定式的教学策略是一种以真实事例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的介绍和讲解的策略。锚定式教学策略是一种主题式教学策略,它提供了研究一个主题的几个步骤。站在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教学策略,其目的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构思良好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的一个主要好处就是学生有高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上一篇:如何提高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