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举重创新教学探讨

时间:2022-09-26 12:52:10

体校举重创新教学探讨

摘 要: 举重是一项重要的运动项目,举重人才的训练和培养直接关系到竞技举重的发展。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体校的教育和教学。举重最大的特点是负重练习,其需要在最短时间里爆发最大的力量。本文就如何针对举重这一特殊的运动项目进行了创新教学,对提高举重运动员的素质和参赛成功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举重 体校 创新教学

举重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其最终目的是参加各项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确保体校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尽可能地提高比赛成功率是体校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体校的创新教学需要从举重这一特殊运动形式出发,根据其特点,对运动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行锻炼和强化。本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简要概述举重运动的特点,包括其基本特点和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二是简要分析影响举重比赛成功的因素;三是探讨体校加强创新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举重运动的特点

举重运动是一项特殊的运动形式,其相比长跑或篮球之类的运动项目较少见,其主要是指通过双手举起重物,旨在发展力量和增强体质。根据国际惯例,其又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项目,即竞技举重、力量举重和健美运动。竞技举重是各项运动会常有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抓举和挺举两个内容。而力量举重则包括深蹲、卧推和硬拉等三个子项目。健美运动则是常见于各类健身房,其以身体的各种造型、肌肉的形状和体型的健美为主要内容。但无论是何种形式的举重,它们都有一些相似之处,它的基本特点是负重练习;向上用力与向下蹲低承接杠铃的协调配合是其基本的技术特点;其基本的生理特点是在最短时间,爆发最大用力。

二、影响举重比赛成功的因素

举重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其涉及身体力量的爆发和稳定,其看似十分容易,但其需要身体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借鉴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将影响举重比赛成功的相关因素概括为四点:一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影响举重比赛的关键因素,力量来源于身体,而心理则是调动力量的关键。如何沉着冷静地面对强大的对手和沉重的杠铃,并在众多观众面前完美表现自己,都挑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二是体重。体重是一项双面因素,过重的体重和过轻的体重都会对举重的成功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自身的体重是举重运动员需要掌握的,也是学校和教练需要关注的。三是关于赛前的训练和准备。赛前的准备是否合理、是否恰当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自信心的强化,无论是准备不足所造成的信心不足还是准备充分却盲目自大最终都会影响到实际水平的发挥。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能否使运动员的各项指标保持稳定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四是关于运动员对于自身的认识。运动员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心理素质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水平,盲目提高试举只会加大失败的几率。

三、体校加强创新教学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体校是培养举重运动后备人才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创新培养模式,如何促进举重运动员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体校需要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首先需要针对举重运动的教育和教学进行观念创新。举重运动是一项特殊的运动项目,其所造成的身体暗伤是十分严重的,并且其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十分受限的。因此,对于培养新时期的举重运动后备人才,我们需要加大对举重运动员未来发展的关注,尽可能地减轻举重运动员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为提高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打下基础。具体而言,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举重职业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和教练等形式,为举重运动员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针对举重运动员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其知识文化水平,为其在职业生涯之余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

(二)创新教学方式

对于举重运动,其所要求的是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体校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与多样,改变传统生硬的训练模式,否则只会加重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对于负重训练,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常态化,如手脚上绑着沙袋进行负重训练。如通过在野外的负重长跑能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协调,而不至于呆在僵硬的训练室进行疲劳训练。此外,需要针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进行专项训练,而非单一的注重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通过对新技术的运用,采用科学合理的锻炼器械,强化对学生的多重训练,而非单一的训练模式。最后,需要特别重视的是针对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增长,需要采用多种灵活而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方法,如野外训练和信息化教学的结合。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强化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但在实际比赛中,我们会发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比身体素质更关键。针对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一方面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训练体校生如何自主掌握心理,如何恰当地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提高体校生的心理素质。如通过参加各项挑战性的比赛,各种模拟测试等提高体校生的心理素质。只有通过不断的心理素质训练,才能将体校生心中的胆怯和不自信降到最低。甚至可以通过对比赛心理的分析和对比,正确面对每一次比赛所带来的压力。最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关注体校生心理压力的合理宣泄,确保体校生的心理波动在合理的范围之类。

(四)强化对身体机能的掌控

强化对身体机能的掌控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需要对体校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时跟踪分析体校生的各项身体数据和心理数据。并根据体校生的身体数据采用更恰当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式。建议体校生采用合适的营养补充剂。二是体校生需要对自身的机能进行掌控,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强化和完善。

四、结语

体校举重的创新教学主要涉及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两个主要方面,可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创新,实现体校生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提高比赛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举涛.中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评价与诊断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

[2]龙望春.四川省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监测与恢复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

[3]杨世勇,钱光鉴,张婕.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0(23):59.

上一篇:童谣 慢慢地只要还有一点星光 下一篇:浅析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活化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