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伦布拉格 多彩的戈壁秘境

时间:2022-09-26 12:28:35

双峰骆驼回来了

呼和浩特飞往乌海的班机上,我透过舷窗以鸟的视角俯瞰着机翼下的大地,茫茫戈壁滩上,一条河流在强烈阳光照射下泛着雪亮的光泽蜿蜒着身躯,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明确的水源出现在这片沙砾遍野的土地上。有鳞纹波折的黄色地带,就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在我的脑海里,骆驼是和沙漠紧密相连的。本世纪初,一张名为《沙漠行舟》的图片被以30万元的高价卖出,至此,国内的图片库里响起了驼铃声声,也就在同一时期,有着骆驼故乡美誉的――阿拉善,双峰骆驼的总量由25万峰骤减至不足6万峰,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生态骆驼变成了视觉上的“观赏骆驼”。当沙尘暴肆虐横扫千里之时,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阿拉善,但此时的阿拉善似乎被冠以了――沙尘暴的故乡之名。

阿拉善是内蒙最西端的一个盟,由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三旗组成,边线与宁夏、甘肃和蒙古国接壤。这里有广袤的沙漠和戈壁,天苍苍,野茫茫,但却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致。以往的岁月,骆驼是这里最常见的动物,也是帮助人类穿越戈壁、沙漠的最佳伙伴。当陆地运输由汽车担任主角开始,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逐渐退出运输舞台;当现代加工技术逐渐提高羊绒经济价值时,马可波罗称赞“世界上最好的驼毛”的阿拉善骆驼,却失去了往日的身价,迫使许多牧养骆驼的牧民改养了山羊。盲目增加畜牧量和移民的不断进入,使得这块土地不堪重负,生态链断接,草原沙化日趋严重。

阿拉善的骆驼之所以出名,在于它的历史功绩。鸦片战争后,左宗棠授命督办新疆军务,他特意在阿拉善设立军饷台,雇佣大量的阿拉善骆驼运送从宁夏等地筹措的粮草,翻越贺兰山,穿过茫茫戈壁和沙漠,到达新疆边防,稳定戍边军队,维护国家疆土统一。

清代,阿拉善骆驼还担负着贺兰山盐场运盐外出的重任。每到冬季,孤寂寒冷的贺兰山有成千上万峰骆驼从阿拉善云集而来,叮叮当当的驼铃声一直响到来年春季。据说,和平解放,修建青藏公路时,又有3000多峰阿拉善骆驼加入到筑路大军之中,千峰骆驼列队行走在苍莽高原,那将是何等壮观的场面?也许我们如今很难用实景复原千峰骆驼行军的画面,可我还是在电影里目睹了骆驼那高大,傲视沙漠的身影。

我对阿拉善双峰骆驼最直接的印象来自于影片《图雅的婚事》,据说那峰骆驼是2005年那达慕上的冠军,随后它被影片导演选中,成了后来电影中的“明星骆驼”。当我身处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时,一心想亲眼见见阿拉善的骆驼,在牧民苏都的帮助下,我们去了距镇48千米的梭梭林。

巴根那一家是查干德日斯嘎查养驼人家之一,目前养有130峰骆驼,算是嘎查(相当于村)里牧养最多的。今年46岁的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这里放牧,目睹了牧场环境的极度变化。他说:“上世纪60年代,仅这一个嘎查就有700多骆驼,到了90年代初,只有180峰左右了,羊绒价格高于驼绒,许多牧民家都改养了山羊。我家一直坚持养骆驼,那时也只有60峰。随着牧羊数量的增加和人为的滥砍伐,牧场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沙生植物中的梭梭、碱柴、红柳是骆驼的主要食物。从生物链的角度来说,骆驼吃食梭梭时,只咬去叶子,这促使梭梭的根部发育,起到了保护土壤的作用。根部的发达还可以使得梭梭寄生出名贵中药材肉苁蓉,挖取苁蓉是牧民的另一项经济收入。巴根那指着前方告诉我,如今的牧场都分户承包了,这片梭梭林是他家承包的,这个季节骆驼一般不用圈养,每天上午9点左右,骆驼会分批回来饮水,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后,晚上它们就在林子里。

巴根那家的骆驼圈是用干枯的梭梭枝干堆圈的,我问哪来这么多梭梭柴?他说:“这些都是在林子里放牧时看到枯死的梭梭捡回来的,牧民从来不会去毁坏他们赖以生存的坏境,世世代代如此。”的确,发生在巴根那家的一则事实,令我对牧民肃然起敬。

巴根那家有一辆北京吉普车,平日停放在车库,每到春季,许多燕子会来车库屋顶搭窝,库内的车子却为自家养的猫提供了扑捉燕子的平台,为了保护燕子,巴根那就将车子停在露天地里,风沙和烈日无疑对汽车损害极大,但一家人却没有任何反对意见,为了自然坏境的和谐,他们宁可这样做。

探访敖伦布拉格的梭梭林,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巴根那说,2001年后,这里牧养的骆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从一份资料上也看到,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农业部列入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与此同时,政府也对阿拉善地区的环境治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牧民养驼业实行免税,对企业投资治沙给予全力支持。有数据显示,2005年后至今,阿拉善骆驼从2003年不足6万峰,逐年回升至8万峰。据说,一度消失的野骆驼如今也在阿拉善戈壁、沙漠中出现。随行的苏都告诉我,我们去的梭梭林有50万亩已被永业集团圈网保护,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阿拉善依然会成为双峰骆驼生息繁衍的家园。

有泉水的沙漠小镇

敖伦布拉格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泉多的地方。戈壁茫茫,沙漠漫漫,水在这里更能体现出生命之源的意义。不知从何年月起,牧民在此寻找到丰沛的水源,加之这里众多的沙生植物,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莫大资源。除了牧民,外来者的足迹很少到达这里,敖伦布拉格曾被誉为继之后中国最后的秘境。

真没想到往昔的荒芜之地如今有了高速公路,沿着乌巴(乌海――巴彦浩特)线行车,视野中,一条笔直的黑线刺向天边,沿途车辆极少,绝对见不到内地高速路上你追我赶的场面。车从巴彦淖尔磴口县驶入省道,一处处绿荫簇拥的村庄出现在视野中。北京人知道阿拉善,多半是沙尘惧的副作用,据说每年春季袭击皇城的沙尘多半是来自于内蒙的阿拉善地区,狂风裹着黄沙曼舞千里,谁都会认为这是噩梦。

一条河道,两排洋槐伴随着我们而行。正值春耕时节,河水涓涓地流淌着,随行的黄小菊说:“这是建设兵团屯垦区域,这一带属五团,驻扎在敖伦布拉格的是六团,现在的镇所在地是六团场部和老镇上的原著牧民合并所建,位于阿拉善盟左旗东北部阴山脚下。”我不敢肯定当时垦荒战士来这里是否有车,但可以联想到,在他们的行军队伍里也许就有骆驼帮助运输生活物资。几十年过去,黄河之水就在垦荒战士们一镐一锨下流进了荒漠,而茫茫戈壁滩上逐渐被开垦出了一片片庄稼田地。与天斗与地斗现在听起来似乎有莽撞之嫌,但在那个岁月,面对着8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还是拿出了战略家的胆略。最大的兵团垦荒当属54万人奔赴北大荒,而阿拉善戈壁滩的垦荒,受自然环境的制约,难度相当大。也许五团、六团的农垦战士付出了两代人的辛劳,也许这片绿洲仅仅是阿拉善盟极其微小的一块,但不可否认,这里已经成为人类可以生存的区域,说得好听点,可以是“戈壁垦荒文化”兵团示范点,它给人留下了时代的记忆,如今行走在这里,完全可以打消你对阿拉善荒漠的恐惧感,仿佛行走在宁夏银川的黄灌区,一个是古人的智慧,一个是现代人创造的奇迹。说来也真巧,就当你沿着这条人工河快进入敖伦布拉格镇时,一座混凝土结构的灌渠老旧闸门矗立在路边,上面醒目地立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不远处,新镇正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历史就在这里不动声色地衔接了。

乌兰布和沙漠是内蒙古三大沙漠之一,我没有它的大小概念,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什么探险勇士在那里玩些很悬乎的事情,敖伦布拉格镇就在这个沙漠的边缘。据说,前两天沙尘暴刚过时,不足5米就见不到人。我们上飞机前,北京正是漫天黄澄澄的,按风的走向,又是祸起阿拉善。有人上纲上线说:“内蒙沙化不遏制,皇城春无宁日。”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历史上即有记载。阿拉善左旗境内大的沙尘暴,在上世纪前半叶之前平均30年一次,由于外来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植被严重破坏,土地沙化加剧,上世纪末已经到了1年内遭受几次沙尘暴袭击的境地。兵团的人海战术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为了生存,以小面积的垦荒换取大面积生态链的破坏为代价。而今,政府鼓励社会有识之士及企业财团以科学的手段治沙用沙,同样是“战天斗地”,但却是先投入保护,后开发利用。后来几天,我们多次进入永业集团圈保的梭梭林,那一望无际的绿园连接着远处七彩山(因光线作用而变换颜色的阴山山脉),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牧民一起在梭梭园内放骆驼,是我此行最难忘的经历。

据说敖伦布拉格镇是因镇内浩勒包一地有水泉108眼而取名。我们无法考证是否属实,但走进新镇,你绝对想象不到这里会缺水。镇前是引黄灌溉渠,镇内家家户户有自来水,离镇仅2公里处还有一汪清澈的“乌兰素海湖”。新镇看上去没有特别的地方特色,但规划井然。牧民们住的不是蒙古包,而是一排排崭新的红色砖瓦房,六团的老战士们则是住上了小区楼房。在院内,我碰上了退休后的机务连老战士刘洪旺,他和我聊起了当年的垦荒岁月说:“部队由磴口乘卡车进入敖伦布拉格,那时没有路,汽车多半是靠人推进来的。来此前我刚结了婚,单身在这里艰苦工作,一度闹情绪想离开,还差点受到纪律处分。为了运送垦荒战士的生活物资,那时团里还专门成立了骆驼队。”我们聊了许久,在言谈中我能体会到,当今生活的改善是给了他们精神上莫大的安慰。如果我有时间,一定会听更多老战士的青春故事,因为,在那部《图雅的婚事》电影里,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戈壁滩上打井,演绎出了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艰苦环境下的人性之美,在他们中间一定也会有,我还想问问,有没有骑过像电影里那样雄壮高大的阿拉善双峰骆驼?

丹霞峡谷中的雅丹景观

如果说泉水是大地给敖伦布拉格镇的恩惠,那么多彩的阴山山脉是苍天对这里的特殊眷顾。事实上,这座多矿质岩石构成的山脉矗立在这片戈壁上已有10万年,以往这里人迹罕至,即使有骆驼队偶然穿越山脉,艰难跋涉的旅程,有谁还会有心智去欣赏它多变的身躯?也许那神秘莫测的红色大峡谷就会使旅行者毛骨悚然。

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被称之为景观是人类发现和认识自然的一个过程。本世纪初,阿拉善左旗这个兼具沙漠、戈壁、山地、峡谷、丘陵、湖泊等地貌的地区,开始吸引外来者纷纷前往探秘。当人们发现五彩斑斓的阴山山脉中夹着一条条红色峡谷时,不禁为这种独特的地质地貌所惊叹!走进峡谷,典型的丹霞岩壁充斥着整个视野,由于风化的作用,峡谷峭壁上形成了一处处奇特的风化岩造型,这是雅丹地貌所独有的,而自然力的造化却将这两种地貌在敖伦布拉格完美地结合了。有新的发现,自然也就会吸引外来的目光,其实我们也是趋之若就,什么七彩神山、梦幻峡谷、骆驼峰、尔驼庙、阿日仙洞、母门洞、红塔寺、人根峰等等景点,全都罗列进了我们的行程之中,一上飞机,心就向往之了。

阴山景区离我们下榻的沙漠酒店“敖伦布拉格酒店”大约30余千米,沿途是一条穿越戈壁的新柏油路(哈吉公路),穿越此地段的临策铁路也正在建设之中。那天是沙尘暴过后的第二天,空气像被清洗过的一般透彻,远远望去,阴山呈现出褐色、黄色、红色、乳白色、灰色……,五彩斑斓,格外壮观。据说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条件、同一天的不同时段下,山体的颜色会随着光线的不同而改变,虽然这是由于光线照射在不同矿物质岩体上所形成的彩色变化,但当地牧民还是把它誉为“七彩神山”,他们认为这是大地呈献给苍天的七彩哈达。

通往峡谷的路口上立着一块写有“布勒格斯太大峡谷”的标示牌,我想这大概就是梦幻大峡谷的真名,“布勒格斯太”在蒙语中说的是有柳树的地方,我理解为红色峡谷中孕育着绿色生命。走进峡谷,一层层无际的红褐色充满着整个峡谷,这种物资大约形成于7至9万年前的晚白垩纪的红色湖砂砾岩,也就是地质理论学说上的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的坚硬砾石,在水流的浸蚀下形成许多断层和有规律的纹理,格外的漂亮。仔细观察,岩壁上还有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洞穴,这些洞穴又被前来祈福的牧民堆上了敖包,不禁让人有了许多神秘的幻想,加之以形似而命名的各种雅丹地貌,游走其间,让人如梦如幻般地不知身在何处,难怪现代人硬生生地给它冠了一个“梦幻大峡谷”的汉名。

自然现象被当作景观时,人们都会对应地取些直观化的名字,有些名字形象化,有些却要让你富于想象。在一处雅丹地貌岩壁下插着这样一块牌子“博士论坛”。举头向上望去,两块相隔的蘑菇状石头(也似博士帽)在岩壁顶端对峙着。我在想,这要是赶上我国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的年代,说不定会被命名为“两弹成功”。走遍国内景区,也不知有多少与时政关联的名字被戴在了大自然的头上,随行的朋友笑侃道:也许这算是当代旅游文化吧。

快乐的旅行是人人追求的,在敖伦布拉格阴山景区,这似乎更具特殊化。梦幻大峡谷向东2千米处有一个山洞叫“阿日仙”洞。阿日仙是蒙语神水的意思,翻译过来应该为“神水洞”。当地传说,不孕的骆驼,只要喝了洞内岩缝滴出来的水,准会产出小骆驼。其实,对于戈壁水资源奇缺的地方,有这么一处甘泉,自然会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洞口四处堆满了祈愿的敖包,这是求子心切的牧民所为。由于洞的形状奇特,加之被后来者附会上去的传说,旅游者来到这里,语言也变得随意了,明知道行为举止有些犯傻,可偏偏争先恐后地涌入接水,于是乎,一阵阵笑声不时从洞内传出。

图腾崇拜应当是宗教形成前期人类对自然力敬畏所致,这种现象被融进宗教后,往往使得一些自然景观成了神的化身。不知什么年代,当地牧民在阴山放牧时,发现山谷中有一巨大的石柱犹如一座塔,称之为“乌兰苏布日格”,意为红塔。当地有文字记载,此柱“在敖伦布拉格镇境内,为狼山余脉南端、哈鲁乃山东段北坡,是一座砾石与红土粘结自然形成的高30米,直径为20余米的棕色塔式石柱。” 据说几百年前山脚下便建有喇嘛庙“红塔寺”,现在的寺庙是本世纪初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由于这根石柱酷似男性生殖器,红塔便被现代人用“人根峰”之名取而代之。我见过的类似景观在国内已有多处,什么“生命之根、生命之源、……”的词汇,全成了导游口中的说辞,没有多少神秘可言,更不具备宗教色彩。而阴山脚下的“人根峰”不然,虽然也是地貌景观,但历史上在这里一直有宗教活动,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当地牧民会聚集于此举行祭塔仪式,这是生殖崇拜的祈祷活动,众多善男信女来寺庙烧香拜佛,祈求“神塔”赐子。

我们到达那里正值夕阳西下,阳光被山脉遮挡,石柱在阴影下呈暗红色前景,远方辽阔的戈壁上,起起落落的山体在夕照中呈现出多种色彩,近处一座座敖包有序地排列在山坡上,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风中飘摇,景致十分迷人。当将红塔寺、喇嘛、敖包、经幡和自然景观连在一起时,你就会有走进宗教圣地的感觉,这不再是通常的欣赏景观,游客们一脸的矜持,上午在阿日仙洞的轻全然没有了。尚且不管传说是否灵验,来者都会走进红塔寺接受佛礼,并在神台上点燃蜡烛,手持香火虔诚地敬拜。我没有久留驻足细看,走出庙门才问敬的是什么佛。得到的答案是“欢喜佛”,这是藏传佛教里的神明,在此敬拜似乎更具有了特殊意义。若是赶在祭塔日来到这里,面对大自然,面对盛大的生殖崇拜宗教盛典,那将是怎样一种体验?

天与地的结合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人类一直把生命的源头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虽然类似“人根峰”的景观在国内不只一处,而只有在敖伦布拉格的乌兰苏布日格下,生命信仰才显得如此洁圣!

内蒙阿拉善盟属国内多沙漠、戈壁地域之一,这里没有江南的山清水秀,也没有著名山川的葱茏翠绿。然而这里有自己的神奇和魅力,亲历敖伦布拉格,你才能看到它多样的地质环境,除了苍远辽阔的戈壁,它还拥有许多许多。面对阿拉善地区沙化日趋严重的现实,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创业者的努力。假如戈壁草场再生了,双峰骆驼回来了,有一天大家都懂得珍重自然,不再掠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因为不掠夺,所以我们的后代才会享受到一个更加美丽的大自然。

上一篇:浅谈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 下一篇:将鼓励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