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青菜”话香椿

时间:2022-09-25 11:50:15

“树上青菜”话香椿

香椿芽为楝科落叶乔木香椿树叶的嫩芽,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树生菜,故有“树上青菜”之说;又因每年清明节前后椿枝发出椿芽,所以香椿芽又叫“春天芽”,民间也有“春菜”之说;还因它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诱人食欲,故又被人们称为“香椿头”。从古至今,是一种深受人们青睐的春季佳蔬。所以,民谚常云:“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

香椿入菜,始见于汉代,《帝京景物略》载:“元旦进椿芽、黄瓜……一芽一瓜,几半千钱。其法自汉已有之。’到了唐代,香椿曾与荔枝一样作为宫廷贡品。唐朝苏颂曰:“椿木,皮细肌实,嫩叶甘香可茹。”明初《救荒本草》亦云:“采嫩芽煤熟,水浸淘净,油盐调食。”清代人更有春天吃香椿的习俗,谓之“吃椿”,寓有迎新之意。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对香椿更是推崇备至:“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

香椿种类很多,主要有:红香椿,嫩芽及叶为棕红色,脆嫩,渣少味香;褐香椿,初生芽及嫩叶褐红色,脆嫩无渣,香气浓郁;红味椿,初生芽及嫩叶棕红色,脆嫩味甜,香气略淡;红芽绿香椿,嫩芽粗壮,味甜;黑油椿,初生芽及嫩叶紫红色,嫩芽肥壮,味甜香浓;此外,还有红油椿、青油椿等。

香椿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有江苏的“香椿煎鸡蛋”、“香椿炒肉片”,北方的“香椿拌豆腐”,湖南的“凉拌香椿”,四川的“椿芽炒鸡丝”,塞北的“香椿头蒸饭”,皖北的“椿芽辣子汤”,还有用稍腌过的吞椿芽裹鸡蛋面糊油炸、蘸花椒盐食用、味胜海鲜的陕西“炸香椿鱼”等。另外,也有将香椿芽洗净,加盐捣碎,再加点辣椒、香油,做成香辣调味酱的。还有将香椿芽和大蒜一起捣成稀糊状,加上适量油、盐、酱、醋和凉开水,做成香椿蒜汁的。甚至有食品厂将香椿磨成粉制成了香椿系列调料!

香椿营养丰富,为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据测定,每100 g鲜椿芽中含蛋白质5.7~9.8 g,脂肪0.4 g,粗纤维2.5 g,糖类2.5 g,灰分1.4 g,胡萝卜素0.93~1.36 g,尼克酸0.7 g,抗坏血酸56 mg,钙110~143 mg,磷120~135 mg,铁4.3~34mg,钾54mg,锌5.7 mg,镁32.1 mg等,其中,香椿蛋白质的含量居群蔬之首,所含维生素C可与辣椒媲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香椿芽食用以早采为贵,晚则持老味淡,俗话说:“雨前椿芽嫩如丝,雨后椿芽如木质。”香椿以谷雨前采食为佳,应吃早、吃鲜、吃嫩,谷雨后,其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香椿不仅是美味佳蔬,还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香椿性味苦寒,入脾胃经,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之功。《唐本草》说:“香椿叶水煎,可洗疥疮,消炎止痒。”《新修本草》言其“主洗疥疮,风疸”。《陆川本草》言其“健胃,止血,杀虫,治子宫炎,痢疾,尿道炎。”《中药大辞典》指出,香椿能解毒,可治漆疮、疽痈肿痛。安徽太和地区一带的人,出外总要随身带上一些香椿,如果水土不服,可用干香椿代茶叶泡水喝,不适症状即可解除。

药理研究表明:香椿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民间常用香椿芽捣烂取汁敷面,以滋润肌肤,治疗面疾,美容养颜。用香椿芽与大蒜、食盐适量捣外敷,治疗疮痈肿毒效果良好;中药里的椿白皮,即香椿皮,性凉,具有除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等功能,可治疗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梦遗滑精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香椿籽炖肉服食,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香椿除了食用、药用之外,还可用于烹茶。《花木考》中记载:“采椿食之以当蔬,亦有点茶者,其初苗时甚珍之。”时代屠本峻在《野菜笺》中道:“儿童攀摘来上茶,嚼之竟日香齿牙。”现在,人们常将嫩椿芽头晒干,用它来泡开水当茶饮,称之为“椿芽茶”,其味浓郁,竟然胜过茉莉花茶。

此外,香椿在食用、药用、茶饮时,应注意区别香椿与臭椿,虽然二者都是落叶乔木,羽状复叶,但臭椿芽味臭,不能吃。香椿和臭椿的主要区别是:香椿属楝科吞椿属,树皮赤褐色至灰褐色,偶数羽状复叶,叶有香气,花两性,有香气,蒴果,椭圆形;而臭椿属苦木科臭椿属,树皮灰白色至黑灰色,奇数羽状复叶,叶有臭味,花单性异株或杂性,有臭味,翅果,扁平。

上一篇:怀念过去菜肴之香 下一篇:春季养生菜肴三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