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录山矿区就Ⅳ3号矿体论边端部找矿潜力

时间:2022-09-25 11:37:25

铜录山矿区就Ⅳ3号矿体论边端部找矿潜力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铜绿山铜铁矿床地质资料根据矿体的赋存规律和隐伏大理岩的分布状况,提出了Ⅳ3号矿体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隐伏大理岩;大理岩捕虏体;边端部;找矿潜力

0 引言

近年来,铜绿山矿陆续和多家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在井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物探、化探、钻探工作,获得了部分矿体边端、深部的地质资料;并通过一系列水平钻探,坑探等工作形成了一批新的边端部基建采场,取得了新的突破,为矿山提供了后备资源,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

1 区域地质概况

铜绿山铜铁矿床位于湖北省大冶市西南3Km处,是而东南地区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矿床。矿区随着逐年纵深开采,原矿品位呈逐年下降趋势,备采矿量日趋不足。为此,开展边端、深部找矿,探求新矿源成为当务之急。

铜绿山铜铁矿床位于大冶复式向斜南翼,马叫―铜绿山北北东向隐伏横跨背斜的北段,阳新复式岩体西北端铜绿山石英正长闪长玢岩体中偏北部。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鄂城―大幕山北北东向新华夏复合隆起带的中部。

2 矿床地质特征

铜绿山矿床位于阳新岩体西北端花岗闪长斑岩岩体中部,该处有规模较大的大理岩捕虏体,呈半岛装,断续相连,大部分已成为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交代,构成铜绿山矿床。改矿床存在有大小不等的12个矿体群。矿体的分布主要受北北东、北东东向两组构造控制而形成两个相应方向的旷代。北北东向矿带(主矿带)沿北22°东延伸,有Ⅰ、Ⅱ、Ⅲ、Ⅳ、Ⅴ、Ⅵ、Ⅺ、Ⅻ号矿体组成。北东东向矿带(次矿带)沿北60°东方向延伸,有Ⅹ、Ⅷ、Ⅶ、Ⅸ号矿体组成。

2.1 矿区地层与成矿关系

区内出露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是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白云质灰岩,在岩体接触带附近变质为大理岩,其产状大致与矿体产状平行,倾向SE,倾角为50°~80°。大理岩由于岩性不均,且多为构造和断裂所破坏,受构造应力作用极易产生层间破碎,为矽卡岩的形成和矿液选择交代沿不同的界面的充填创造良好的物理条件,加之其化学性质活泼,有利于成矿物质的交代,并最终经过含矿溶液沉淀富集成矿[1]。

2.2 矿区构造及控矿作用

铜绿山矿区的构造控制了主要矿体的分布,矿体的延伸方向与矿区构造方向一致,北北东向褶皱、断裂为主控矿构造,轴线方向北东22°,产状40°~80°。构造类型主要有接触构造、破碎带及构造裂隙、层间剥离、层间破碎构造等。其中杰出构造是区内最基本的控矿构造,可分为半岛状接触构造、悬垂体杰出构造和大理岩捕虏体接触构造。接触构造常与其他构造类型复合而形成复合接触构造,如接触带破碎构造、接触带断裂构造。复合接触带对成矿有利往往形成大矿体主矿体。破碎带构造,是岩浆与围岩发生渗透运移的通道,是发生接触交代作用的空间,大理岩岩性较脆,易于破碎,局部构成成矿的有利条件[2-3]。

2.3 矿床成矿规律

矿体受构造、岩浆岩和地层等因素控制,区域构造控制矿体的空间分布,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的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及空间展布,在相同的构造条件下,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第五岩性段~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第七岩性段的大理岩及白云质大理岩对成矿最有利,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第三岩性段大理岩矿化较差。

3 矿区边端部找矿前景

3.1 矿区边端部找矿分析

铜绿山铜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下接触带的外带,并以下接触带为主,赋存于大理岩岩层间及岩体中矿体为次。矿体赋存的主要部位,一般距接触带0~40m,最大80m,矿体岩倾向延伸具有尖灭再现,平行那个侧列及接触带上部无矿,下部赋存矿体以及半岛状大理岩体平行排列产出等规律。矿体深部已知矿体的延伸部位有尖灭再现较大的新矿体。

图1

3.2 Ⅳ3号矿体找矿前景分析

根据29线~43线勘探线资料剖面资料,在Ⅳ3号矿体深部有隐伏大理岩体存在,该大理岩体向南东侧伏,向北西逐渐变浅,斜列于上部大理岩残留体之下。该大理岩体上接触带已发现Ⅳ3号矿体,下接触带亦显示铜铁矿体存在。

在35线-417M标高基线西部88m处可见一小矿体(矿体编号425203)出露,铜品位:0.05%、铁品位分别:36.89%、矿石量:8600吨,铜金属量为4.3吨,铁金属量为3172.54吨,在35线西部133m处可见另一矿体(矿体编号42504),铜品位:0.70%、铁品位:33.42%, 矿石量:7800吨,铜金属量:54.6吨,铁金属量:2606.76吨。在39线-417M标高基线西部24m处发现一小矿体(矿体编号42505) ,铜品位:0.52、铁品位:27.62%、矿石量:13500吨、铜金属量:7.2吨、铁金属量:3728.7吨。虽然矿体规模不大,确已证实此处隐伏大理岩的上接触带矿体具有很有利的成矿条件

铜绿山矿区勘探线资料表明Ⅳ3号矿体是赋存于隐伏大理岩-600m标高以上的接触带矿体,是矿区内埋深最大的隐伏矿体。地勘时,因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未作详细勘察,目前仅31、35、39线等3条剖面线有稀疏钻孔控制,矿体走向、倾向均未勘查清楚。因此,-425M中段开拓后,在该区域利用水平钻机进行勘探,水平钻编号ZK425-201处,见矿78M、铜品位:0.46%、铁品位:36.47%。水平钻编号ZK425-202处,见矿30M、铜品位为0.48%、铁品位:10.21%。水平钻编号ZK425-203处,见矿40M、铜品位:0.45%、铁品位为23.25%。

在-425M北沿一分段(标高-417M),通过坑探工程查明铜品位:0.64%、铁品位:32.33%, 见矿50M。

通过35线钻孔CK283号对两个小矿体(编号425203、编号425204)和39线钻孔ZK3903号小矿体(编号425205)的控制,初步揭露了-425mⅣ3号整个矿体 (如下图所示)。该矿体在-417M标高及以上揭露面积达4100M2,向上延伸高度达9M,铜品位0.62%、铁品位为26.83%。探明储量为矿石量110700吨,铜金属量686.34吨、铁金属量29700.8吨。

所以充分说明,大理岩捕虏体与花岗闪长斑岩矿液在其上、下接触带富集成矿,大理岩隐伏矿体上、下接触带是边端部找矿的重点部位。

4 结论

(1)铜绿山铜铁矿床属接触热液交代变质矿床,大理岩残留体隐伏体是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含矿在其上下接触带富集成矿。故大理岩残留体上下接触带是今后找矿的重点部位。

(2)铜绿山铜铁矿床Ⅳ3号矿体的延伸部位,有尖灭或再现矿体,在已知矿体的旁侧或侧伏斜列下方有新的矿体存在。此处找矿方式可作为今后找矿工作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余元昌,李刚,肖国荃,等.湖北省大冶县铜绿山接触交代铜铁矿床.

[2]赵一鸣,林文蔚,等.中国矽卡岩矿床[M].北京:地质出版社.

[3]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上一篇:大地艺术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下一篇:华北南部一次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