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

时间:2022-09-25 10:44:20

【前言】《宠儿》中陌生的宠儿解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作为被叙述者陌生的宠儿 1.宠儿可能是女主人公的女儿 小说中有许多条线索暗示了这一可能性。她与塞斯杀死的女儿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年龄相同,名字相同,宠儿知道塞斯丢失的耳环,会唱塞斯哼唱给孩子的歌曲。文中第一章出现了宠儿第一个身份碎片。“124号恶意充...

摘 要: 在《宠儿》这部旷世闻名的著作中,莫里森高超地运用陌生化的多维叙述视角,深刻描述了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其中宠儿作为主要的角色,更是被赋予鲜明的陌生化色彩。作为被叙述者,对宠儿的描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她的身份迷雾重重;作为叙述者,宠儿以一个鬼魂的存在形式的叙述呈碎片状,有强烈的陌生距离感。正是这样陌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全新的经历感受,才得以让读者在震惊之后,多维地深度地解读文本后深刻人性、社会和民族等主题意义。

关键词: 《宠儿》 陌生化 叙事视角 宠儿

1916年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程序的艺术》一文中提出的“陌生化”理论,是西方文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誉为西方现代文论的开端。什克洛夫斯基曾说:“那种被称为艺术的东西的存在,正是为了唤回人对生活的感受,使人感受到事物,使石头更成其为石头。艺术的目的是使你对事物感觉如同你所见的视像那样,而不是如同你所认知的那样;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它就理应延长;艺术是一种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而被创造物在艺术中已无足轻重。”[1]从什克洛夫斯基以上文字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似乎他对艺术目的的定位是单纯的,只是使事物可观可见。因此,艺术的功能在什克洛夫斯基这里也变得简单:唤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世界及事物的新的感觉,不再麻木或迟钝。什克洛夫斯基把艺术当做“体验事物之创造的方式”,其实也强调了艺术与接受者体验的密切关系。陌生化使接受者产生特别的感受,从而产生别样的美感。陌生化的终极目的不是单纯技巧的展示,而是通过技巧把陌生化过程展示给接受者,让接受者体验到这种陌生感。段建军在《西方文论选读》一书中便指出了这点。他说:“这一理论把文艺理论的重心由过去的作者转向了文艺作品和读者的感受,对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接受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2]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陌生化其实也是接受的一种效果。接受者因为陌生从而产生一种新鲜感。这就是说,陌生化不仅是写作的技巧,而且是接受者的一种感受。什克洛夫斯基认为,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固然要从作品本身中的艺术程序来加以说明,但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的感受方式相关联,因为“有些表达方式在创造时无意寻求诗意,却常常被感受为有诗意的、为艺术欣赏而创造的东西”。[3]

陌生化在文学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言上,使语言难度加大;二是内容上,使对象新奇有趣;三是文学形式上,使形式推陈出新。小说视角的陌生化主要表现在第二个层面,即内容层面。什克洛夫斯基十分关注小说家如何通过叙事视角的选择达到陌生化的效果。那么,何为视角的陌生化?胡亚敏称视角的陌生化为“视角异常”。她说:“视角异常这是叙事文中最为突出的陌生化方式。熟识的东西一旦从新的角度审视就会出现异常的感觉……如同陌生人的眼光、孩子的眼光、精神病患者的眼光……往往会重构或更新读者的感觉。”[4]从陌生化形成的机制来看,人物视角的确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但这并不是说,视角的陌生化就等于人物的陌生化。我们认为,视角的陌生化应该就视角的本身而言。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常规视角。传统小说大多采用上帝般超然的全知叙事视角,全知叙事者的目光无所不在、无所不及。与此相对应的是人物有限视角,叙事者转用故事中或故事外某个人物的眼光来观察事物,对事件的发展知之甚少,对人物的认识具有局限性,作品因而充满了悬念。在现代小说兴起之前,小说叙事大多采取零视角,随着小说的发展,这种常规视角被打破,内视角、外视角两种视角类型在小说中独立交错应用。所以,所谓的视角的陌生化,应当指内视角和外视角这两种视角类型对传统的零视角的突破。

在《宠儿》这部旷世闻名的著作中,陌生化的叙事犹如变幻莫测的天气,时而晴空时而风雨交加,如缥缈中的魔幻城堡,若即若离;如舞台的魔术,真假难分。叙事角度忽高忽低,忽远忽近,亦真亦假,亦正亦邪。其中宠儿是贯穿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但在叙事文本中,莫里森却只赋予它一个鬼魂的存在形式,“人”的外形,“人”的情感,“人”特征完全丧失。一方面宠儿作为被叙述者,对宠儿的描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迷雾重重。她是人是鬼,到底是谁,所说的话是真是假。另一方面宠儿作为叙述者,以鬼魂的形式叙述故事,有强烈的陌生距离感,给读者全新的经历感受,刺激读者多角度地深入解读文本后深刻的主题意义。

一、作为被叙述者陌生的宠儿

1.宠儿可能是女主人公的女儿

小说中有许多条线索暗示了这一可能性。她与塞斯杀死的女儿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年龄相同,名字相同,宠儿知道塞斯丢失的耳环,会唱塞斯哼唱给孩子的歌曲。文中第一章出现了宠儿第一个身份碎片。“124号恶意充斥。充斥着一个婴儿的怨毒。”这个婴儿是谁?是宠儿吗?破碎的镜子、印着小手印的蛋糕等具体的事件则是鬼魂宠儿行为特征的印证。还有接下来塞斯女儿墓碑上的名字就是“宠儿”。在第五章,又出现了另一宠儿的身份线索。宠儿被保罗赶走后借肉身还魂:一个年龄在20岁左右,穿戴漂亮的女孩坐在124台阶的树桩边,她似乎奄奄一息,口渴得要命。塞斯、保罗和丹芙从狂欢节回来的路上发现了她,好心将她带回,问她的名字,她说她叫宠儿,名字和刻在墓碑的名字一模一样,年龄也和塞斯死去的女儿差不多。在第十六章,小说出现了第四条线索:塞斯挺着即将临盆的肚子,只身从肯塔基州的“甜蜜之家”农庄逃亡至婆婆贝比·萨格斯辛辛那提成郊的蓝石路124号的家。但过完自由幸福的28天后,噩梦来临:奴隶主“学校老师”带人抓捕他们,塞斯用锯子锯断了不到两岁的女儿的喉咙,下葬时为她取名宠儿。在第二十章,塞斯意识流的独白的第一句话便是“宠儿,她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以上线索的整合似乎印证了宠儿便是塞斯的女儿。

2.宠儿的另一种身份可能是塞斯的母亲

在小说第一部分的210至217页,通过对比各种文献对中途的描述和宠儿的独白,我们发现宠儿的海上经历与塞斯母亲在“中间航道”上的悲惨经历完全相似。宠儿在独白中及在向塞兹的抱怨中也都数次讲到她在船上遭受的痛苦经历:“我简直就要成为碎片。”她的话语中时刻都在描述着她穿越大西洋的经历:狭窄闷热的空间,短缺的食物与水,被“没有人皮的家伙”无情蹂躏。而塞斯母亲从家乡被掳掠,被关押在“中间航道”的一条船上,多次遭到白人船员的,多次怀孕,塞斯的母亲将所有被白人播下的孽种扔入大海,唯独留下塞斯,因为塞斯是她和一个叫塞斯的黑人生的。在塞斯的记忆中,她的母亲塞斯的母亲因常年戴马嚼而嘴角微翘,似带微笑总是面带微笑,而宠儿也总是面带微笑。小说第二十六章,宠儿长得越大,塞斯缩得越小,塞斯坐在椅子上舔着嘴唇,像个挨打的孩子。塞斯越来越像一个孩子,而宠儿却犹如母亲,颐指气使。两人的角色好像互换了,塞斯变成了宠儿的孩子,宠儿变成了母亲。

陌生的宠儿就像一面镜子,人们看到痛苦的记忆,也成了黑人群体历史真实的记忆符号。

二、作为叙述者陌生的宠儿

宠儿作为一叙事者,从她的角度讲述故事,大大打破常规。因为她特殊的叙述身份,是鬼魂,但又有平常人的特性,穿梭在阴阳两界。她的叙述总是断断续续,亦真亦假。我们好像是被拽线的风筝,有时跟随她游离到虚幻的边界:比如在她叙述自己曾生活的黑暗地方;有时又被她拽入多样的现实:比如她与丹芙一起溜冰的快乐,保罗与塞斯亲密时她的不悦;有时又被她牵引进记忆的美好与疑惑:比如她追问塞斯有关的往事。

宠儿曾两次入住124号宅院。第一次是以一个不会行走和说话的幼儿鬼魂游离在124号家,但因年纪幼小,那时她的叙述是有限的。后来保罗出现,赶走了鬼魂,但莫里森没有让宠儿的叙述声音戛然而止,因为她明白,这样陌生化地叙述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空间、社会空间让黑人族群的悲壮历史更得以言说。后来宠儿借19岁的少女肉身还魂,开始复仇,开始无穷尽地向塞斯索爱。塞斯对宠儿百依百顺,到最后,保罗离开时,塞斯把能吃的能穿的能用的全让给越来越贪婪的宠儿,宠儿出落得越来越漂亮,肚皮越打越紧,而塞斯却越发憔悴,形销骨立。

宠儿复活了,她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她的每一次叙述每一次发问逼得每个人卷入痛苦记忆的漩涡。但尽管她有19岁的身体,却只有2岁小孩的思维,她对过去只有零散破碎的记忆,她每次对塞斯和丹芙盘根结底的提问,让每个人都不得不抬头直视记忆的痛,那痛像个无底黑洞,缓缓流淌出残忍的记忆:黑人奴隶被践踏的生命,扭曲而极端的母爱,孤独自闭的心理等。宠儿最后在三十个女人的歌声中被炸成了碎片。在以后的岁月中,人们就“想忘记一场噩梦一样忘记了她”。[5]

借陌生的宠儿之眼重看历史,其实宠儿就是回忆,蓄奴制的血腥与残冷让黑人们胆战心惊,他们害怕回忆。但如果不勇于面对历史,将永远记忆缺失,后代的非洲传统文化将出现断层,如若新一代非一美国人完全忘却历史的根,整个非洲民族将何去何从?重新记忆是一种重新生活,不仅仅是记忆,奴隶叙事也不是记忆,而是重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7

[2]段建军.西方文论导读[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203.

[3][俄]什克洛夫斯基著.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9:3.

[4]胡亚敏.叙述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4.

[5][美]托妮·莫里森著.潘岳,雷格译.宠儿[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6:348.

(作者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上一篇: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下一篇:谈中职语文自主合作式的作文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