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大王”郑有全:财富人生从“头”开始

时间:2022-09-25 10:39:49

“假发大王”郑有全:财富人生从“头”开始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的发型时而是清新干练的黑色“波波”短发,时而是温柔大方的棕色长卷,您一定猜到了她多变的发型都源自假发。那么,是什么样的假发品牌让她如此钟爱呢?那就是来自中国许昌的“瑞贝卡”。

2011年新年前夕,美国CNN及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纷纷报道了中国河南瑞贝卡集团公司董事长郑有全的传奇故事,并称其为“白手创业的英雄”。

在成功的背后,郑有全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呢?

发现大商机,

河南农民要和老外抢“蛋糕”

郑有全,195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小宫村一个农民家庭。当地是闻名中外的人发集散地。高中毕业后,郑有全跟着村里人做起了头发生意。他们到外地游街串巷收购人发,然后按长度不同分档次扎成把(业内叫“档发”)卖给大老板。因为头脑灵活,赚了些钱后的郑有全办起了一家小毛发厂。

郑有全加工的档发色泽光亮,手感柔软,耐蚀耐磨,而且着色性好,深受外商青睐。一次,郑有全带着一批货来到深圳,外商见货源充足便一味压价,如果出售就得赔钱。一连几天,郑有全茶饭不思,终于琢磨出了一个“赔钱不赔货”的应对之策:依照当时的行情,出售手中的这批货即意味着赔掉20万元,仅能拿到50万元卖货款,但用这50万元在许昌则可收到78万元的货,再拿到深圳卖出,实际上还赚了8万元。就这样,在大部分经营者滞留深圳,盼着行情见好的时候,郑有全却和他的伙伴们忙碌在深圳、许昌两地。那一次,郑有全在看似赔本的买卖中净赚了50万元。

在与外商谈判时,郑有全吃惊地发现,被外国人低价收购的档发作为原材料运往西欧、韩国和日本,经过深加工制成发套后,利润便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为什么我们自己国家不做时尚假发,而只做这种换取微量外汇的简单买卖呢?”郑有全的内心憋着一口气。1990年,郑有全带着手工作坊的30多名乡亲创办了许昌县发制品总厂。

制造假发,三连机是必不可少的。当时,郑有全只在青岛一家中韩合资企业销售档发时见过这种机器,外形和家用缝纫机差不多,但里面有什么零部件一概不知。那家企业对设备和关键的工艺技术封锁严密,根本买不来。

几经周折,郑有全聘请到了一位曾在这家企业干过的退休师傅。对方一听郑有全要制造出中国自己的假发时,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老师傅工作期间不直接和三连机打交道,只是凭着印象和实践经验想想画画,前后用了个把月才绘出了机器图纸。郑有全立即联系了一家机械厂造出样机。随后,经过20多次反复试验和修改,终于制造出了符合制发要求的机器。

将档发制成假发的工艺相当复杂,仅毛发深加工过程中的脱磷、染色就有十多道工序。郑有全和工人们在这之前听都没听说过。在国外厂商严密封锁关键工艺技术的情况下,郑有全决定从韩国发制品企业高薪“挖”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产品开发。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郑有全终于掌握了从档发到工艺发的一系列生产工艺和程序,生产出的发制品得到了外商的认可。

诚信经营,

中国假发挺进美国和非洲市场

初期,郑有全的发制品均由批发商和外贸部门转口到海外,如何把产品直接推向国际市场,特别是抢滩世界最大的发制品市场――美国,是这位农民老板苦心琢磨的问题。

1992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有全结识了美国新亚国际有限公司老板麦克,对方在洛杉矶等地经营发制品生意,实力非常雄厚。麦克得知世界上最大的人发集散地许昌也成立了一家假发生产企业后,感到很新鲜,因为这个行业一直被日韩公司所垄断。进行实地考察后,麦克觉得郑有全的生产设备虽然简陋,但产品质量和成色都不错。他敏锐地觉察到,这家企业后劲足,大有潜力可挖,便主动伸出了联手经营的橄榄枝。

1993年春天,双方合资180万美元,在许昌创办了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通过麦克的公司直接销往美国市场。产品挺进美国市场不久,郑有全就尝到了甜头,这一年他的利润一下增长近10倍,工厂设备也得到了更新,工人由原来的30多人增加到了300人,其中不乏大学生和专业技师。也就是在这一年,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进出口权,实现了产品供需直接见面,进入了国际贸易大循环的行列。

在此期间,郑有全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有位纽约客户过去一直经营其他国家的发制品,见瑞贝卡公司产品走俏,改为进郑有全的货,没想到做第一笔买卖便亏了本,这位客户想不通便写信给郑有全,直截了当说出了这件令自己烦心的事,并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问他能否给自己点补偿。这在生意场上无疑是个笑话,但郑有全反而觉得这个美国人很可爱。

经调查,事实的确如此。郑有全马上答应了对方的补偿要求,理由是:快乐比赚钱更重要。那位纽约客户为他的大气和幽默所折服,很快两人便成了哥们儿。一直到现在,那位纽约客户都是郑有全“最忠实的盟友”,每年为瑞贝卡带来几百万美元的利润。

有一次春节前,按照约定,公司通过青岛一家船运公司给美国芝加哥客户发去了一批货,可春节过后芝加哥客户却一天一个电话催促说没接到货。郑有全和船运公司沟通后得知,员工将货物暂存库房,回家过年了。他耐心地向客户解释,可对方却一点不讲情面地说:“你们必须搞清楚,我是在和瑞贝卡公司做贸易,而不是和船运公司。”郑有全感到言之有理,主动提出给对方一笔补偿。由于郑有全注重“按规矩办事”,多年来双方合作得非常愉快,后来对方还把钱退了回来。这位老板还通过一位女明星的介绍,把产品卖到了好莱坞,一下使瑞贝卡的知名度大增。

2000年,郑有全在芝加哥考察发制品市场时,发现一种小辫头套,款式新颖,做工讲究,他眼睛一亮,敏锐感觉到这种产品很快会成为美国市场的俏销货,当即将样品寄回公司,要求公司技术人员迅速攻关。技术人员在头套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非常巧妙的改进,使其更加完美靓丽。这种小辫头套长短两种,长的由100多条小辫组成,短的多达1000多条,既要求全用手工编制,又要解决辫子蓬松度适中的问题,给人以自然形成的感觉。员工们硬是凭着精湛的技能圆满完成了任务。这种发套让郑有全净赚了1个亿!

在尼日利亚、加纳、贝宁等国考察时,郑有全惊讶地发现,在非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竟有一个庞大的发制品市场。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城几乎所有的门店都是大大小小的假发摊点。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后,郑有全决定在尼日利亚成立分公司,运作以西非为中心,辐射周边的非洲市场营销格局,实现中高档产品中国产非洲销、低档产品当地产当地销的非洲开发路子。

出国建厂使郑有全在市场开发上获得了更多主动权,不仅能够享受当地税权、用工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本土化”迅速扩大了公司的销售区域,很快便占领了非洲低档产品市场65%的份额。

时尚无敌,

为全球女性打造“头顶上的时装”

2004年5月,郑有全又与世界知名的英国斯里克公司联手成立了“中英合资亨得尔公司”,将瑞贝卡的产品优势和斯里克公司的销售、商誉优势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使产品很快在英、法、德及比利时、瑞典等国打开销路。这位“泥腿子”做梦都没想到,这一年他的名字出现在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

由于产品销售日渐火爆,国内的档发供应告急。郑有全又将原材料市场的“触角”延伸到了缅甸、越南、菲律宾和俄罗斯等国。一次,他带人来到印度中南部一个偏远城镇,这里是印度著名的人发集散地,距印度首都新德里3800公里。当地气温高达48℃,酷暑难耐还没有电,只有用手摇扇子降温。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还是安营扎寨咬牙坚守了下来,一周就采购了50多吨货。郑有全说,在国外做生意,没有胆量和冒险精神是不行的。

在国内,很多人认为假发只有那些“聪明绝顶”的人才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郑有全到过罗马、米兰、东京和斯德哥尔摩等城市,发现那里的时尚女性都有好多套假发。为此,他创造了一个很有趣的词,假发就是女性“头顶上的时装”!

令郑有全感到惊喜的是,奥巴马担任总统后,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首先免费为他做了回“广告”,原来她早就是瑞贝卡的忠实“粉丝”。“瑞贝卡”假发在美国的受宠,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如今,郑有全的企业成了世界最大的假发生产基地。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爱上了“瑞贝卡”的潮流发型。2010年,郑有全还先后与许晴、范冰冰等明星的造型师合作,设计了多款非常时尚的假发,几乎每款都很畅销。

“就像每天换一套衣服已经成为很多爱美女性的习惯,现在你同样可以像魔法师般每天换一款漂亮的头发。”谈到中国这个刚刚起步的假发推广市场,郑有全的眼睛里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摘自《黄河黄土黄种人》)

上一篇:三年三结又三离,“独苗婚姻”为何如儿戏 下一篇:卡还在钱丢了,储户为何索赔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