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5 09:54:04

共青团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我省第*次团代会报告中指出,“全省各级团组织必须全面深刻得地认识和分析省情,自觉地把团的工作置于全省工作的大局中去把握、去运筹,紧紧围绕省委的各项部署,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制定新措施。”近年来,全省各级团组织围绕生态省建设,联合有关部门以开展“保护母亲河•*青年绿色行动”、“保护母亲河•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动员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全省上下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的形势下,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全面认识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挥组织和人才优势,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投身生态省建设的宏伟实践。

一、生态省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生态,就是生物及其组合在自然界的存在状态,包括协同进化的历史和相互关系的现状,即生物与其生存关系的总和。从现代观点看,生态就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总和,研究其关系的科学体系就是生态学。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的一个大系统,它又是由大大小小、类型各异的生态系统所组成。这些生态系统就是环境,就是资源,就是人类的生存条件。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随着蒙昧、野蛮向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由自然的奴隶逐步变成了自然的征服者。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态系统内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在结构、功能上相互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况遭到破坏,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气候变暖、水和耕地等资源减少、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和土地荒漠化、酸雨蔓延、大气和水体污染等等,生态环境问题构成了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种文明,因生态环境恶化而消失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人类在历经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这种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生态文明提倡既保持发展,又维护生态平衡;既考虑当前的发展,又考虑后代的需要;既考虑整个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又尊重自然界其它生命的生存权;既强调需要,又强调限制,即通过技术评估和社会组织对发展实施必要的合理的限制。*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基于对省情的认识,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对国内国外发展趋势的超前预测,站在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从我省环境与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制定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决策。即把*省建设成为经济比较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省,从而走出一条具有*省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年5月,省委、省政府通过了《*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对生态省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0*年12月1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做出了关于进行生态省建设的决定,使生态省建设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20*年5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生态省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了生态省建设全面启动以来,我省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益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报告还强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生态省建设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生态省建设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20*年5月,省委书记王云坤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省建设,是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抉择,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今后五年,要按照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以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以初步树立绿色产品大省形象为目标,抓好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同年12月,他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所谓建设生态省,就是要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保持并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工业省、科教省、生态省)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中,建设工业省是总体性的历史任务,建设科教省、生态省是动力和保证,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省长洪虎20*年6月4日在《铭记沧桑历史建设现代*--纪念*省建置350周年》文章中指出,“全面实施《*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充分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科学运作生态资本,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把绿色资源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为经济跨越式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把*建成绿色品牌大省、绿色产业大省、绿色经济强省”。

二、科学认识生态省建设的丰富内涵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生态省建设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生态省建设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生态省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省建设的保证和支撑是生态文明的普及。

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建设生态省和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重大决策,为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找到了结合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质就是要树立新的发展观,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和模式。经济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就是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物系统、环境系统和人工调控系统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社会效益大的目的。其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在于,寓生态于经济建设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并在经济发展中进一上扩展和延伸生态优势,从而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既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入世、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现实需要,同时又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根本保障。

和谐与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想状态和境界。从我省环境与发展的现状看,尽管环境保护事业开创30年来我们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省生态环境自然面临严重挑战,主要是:东部森林采育失调,森林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东中部过度垦殖,部分植被遭受破坏,局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中部农业长期连作,土壤肥力下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西部草原受到破坏,沙化、盐渍化、退化日趋严重;全省重要水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加重趋势;工业污染和城市环境治理任务较重。这些问题既给态省建设带来了重要课题,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解决这些问题,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生态文明的普及,从而提高全社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水平。只有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在人们心中形成道德信念,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发挥聪明才智去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从根本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动员组织全省青少年积极投身生态省建设的宏伟实践

生态省建设,是一项需要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社会长期努力建设的事业,也是一项能够让每个人永久受益的事业。各级团组织要在党政组织的领导下,以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为载体,广泛发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为生态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组织青少年广泛学习生态知识,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着眼于生态省建设,组织广大青少年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着重学习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知识,树立全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学习和掌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发展知识,了解面临的现实生态环境形势,进一步强化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生存意识,引导他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学习和普及国家及我省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学习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常识,通过开展生态知识论坛,刊播环境保护公益广告,张贴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画,组织网络互动交流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全省青少年,影响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动员青少年积极传播生态文化,营造参与生态省建设的浓厚氛围。围绕深化创建绿色生态家园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新闻媒体、板报专栏等形式,大力传播生态观念,组织生态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先进典型报告团,举办生态摄影展,生态研究会,创建生态文化活动基地,评选表彰生态省建设青年贡献奖等活动,广泛动员青少年做生态文明的传承者,生态理念的倡导者,生态文化的播撒者。引导青少年自觉投身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省建设。

带领青少年深入开展生态体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组织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自觉融入到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之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增强青少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通过开展青少年“绿色承诺”,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绿色使者”,建立生态监护站,创建青少年生态体验教育基地,实施青年志愿者绿色行动营计划和“生态考察夏令营”活动,带领青少年亲近大自然,观察动植物物种,检测流域水质,考察我省西部生态草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参与我省重点生态工程考察建设,引导青少年积极投入到生态省建设中来。

引导青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贡献力量。服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农村青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立足于当地特色资源,组织青年把生态与经济有机结合,加快资源资本化、品牌化动作,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促进生态的潜在经济价值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着眼于生态环境保护,发动青少年积极投身天然林保护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生态草工程、西部治碱工程等,参加松花江、辽河等流域以及城市污染治理,参与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加强珍稀动植物物种的保护,为推动生态省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青年科技创新活动调研报告 下一篇:社会文化德育心理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