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现状

时间:2022-09-25 09:39:42

京津冀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现状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创意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近日在京津冀地区调查了解到,各地都在探索新方法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创意人才,但总体来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仍滞后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开始用“创意”的方法

文化创意人才,指的是具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所需的艺术、技术、经营、管理等职业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主要来自于国内高校的艺术、广告、设计、传媒等专业。但最初设置这些专业的时候我国还没有进入文化产业经济,因此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概念轻能力、重招生轻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此,很多高校和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采取具有“创意”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文化创意人才。

校企嵌入式合作,是当前京津冀高校培养文化创意人才采取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种合作方式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拉得更紧密了。例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每学期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方案都要有企业参与制定,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双方专兼职的教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最终每门课程的考核,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要有企业参与。河北传媒学院每年的毕业生答辩,都要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考评,达到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才算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为尽快培养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近年来一些高校也在为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意企业的人才再培训提供多方面支持。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于2007年率先开办“美学与文化创意产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班”,五年来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600余名高端复合型人才。

为加快培养高端文化创意人才,一些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文化创意项目,利用国外的优秀人才和技术资源,培养国内的学生。比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引入了韩国文化振兴院下属的“二维转三D”项目,由韩国的优秀专家带领该校100名动漫专业学生做项目。该校党支部书记刘志辉说:“全世界公认的二维转三D的技术专家有23个,其中三分之二都在韩国,而我们这个项目一下就引来了8个这样的专家。”

虽然各高校都在努力培养优秀的文化创意人才,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许多专家和企业、政府部门人士都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应当是原创、生产和营销三个环节资源整合的产业链,但现在的情况是生产环节的人才不缺,原创和营销环节的人才严重缺乏,精通这三个环节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天津神界漫画董事长陈维东说:“在动漫方面,通过这几年的大力培养,基础绘制类人才已经非常丰富了,现在非常缺乏高端的创意人才和经营人才。而培养高端人才的投人大、师资要求高,学校不愿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表示,北京内容创意人才相对比较充足,但十分缺少擅长将创意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也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文化资本经营和文化企业管理的人才。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学科归属尚无定论,未明确属于哪个一级学科。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比较分散,美术、新闻传媒、广告、市场营销、影视艺术等专业都在培养文化创意人才。河北大学副校长王凤鸣说:“只有尽早明确文化产业的学科属性,才能改变目前培养目标模糊、课题设置不合理、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体系单薄、教育层次不明、教育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等弊端。”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组建了“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专业,但却无法清晰界定知识边界和知识谱系。比如,河北省经贸大学四年前成立的文化创意产业专业,究竟是放在人文学院还是经管学院,到目前还有争议。

三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还不能满足创意人才培养的需求。据了解到,与文化创意产业有关的设备非常昂贵,而且更新极快,多数学校没有相应的财力。也有一些学校尝试与企业合作,用企业的设备培养学生,但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让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接触昂贵的设备。更重要的是,目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很少,一些老师甚至就是新毕业生。

四是部分学校文化创意专业的生源质量不高,文化底子很薄,不适于搞文化创意。

目前,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人才建设也应该跟上其发展步伐,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等人建议:

一是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学术硕士不同,专业硕士主要是培养一线的实践创作人员,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这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目前只有北京大学专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硕士,但是每年只有三个名额。因此,应当鼓励高校先行先试。

二是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目前政府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项目上,而应拿出一部分来投入到创意人才培养上。可以考虑由政府出资,设立创意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各院校和培训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都可以利用,避免各方重复投资。同时,政府出台一些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岗位,为学生增强实践能力提供机会。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与企业共同建立培训基金,为创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创意企业人才进行再培训。

三是国家应该更新现有的学科目录,鼓励文化创意人才留学深造。文化产业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因此还要打通学校内部学科之间的壁垒,培养综合性人才。

上一篇:油气管道定向钻穿越 下一篇:故事点燃发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