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建议解析

时间:2022-09-25 09:32:24

工程中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建议解析

【摘 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并例举了在某工程项目中施工图优化设计的实例,说明优化必须突出功能性适应以及施工技术标准,这样才能达到多方共赢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施工图;设计优化;成本控制;优化实例

引 言:

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以往建筑施工的节奏,建筑施工的速度随之加快,而建筑项目的周期缩短给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施工图在建筑周期缩短的影响下使其周密性下降,单纯的利用设计图进行施工图设计容易导致对建筑成本和施工难易程度的考量不足,而影响施工进程。不完全统计设计阶段可以控制成本80%左右,而施工开始后对成本的影响则仅为20%,而现实中设计与实际施工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的情况,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充分的考虑建筑特征以及使用效果等,这样就容易到施工图设计不能适应实际的施工需求,引发矛盾等影响进度,反而提高了施工的成本,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优化才能起到施工图的作用。

一、施工图设计优化的重要意义

1、帮助成本控制

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小规模的设计优化,针对设计中的一些地方进行改进与调整,使之适应施工需求,以及质量控制,优化中也会提出相应的限额等要求,以此达到成本控制和优化的效果,因此施工图设计优化就是在设计单位按照设计完成施工图后,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图进行预算分析,编制工程的技术性指标,按照限额设计的要求与施工单位的内部成本控制标准进行比较,然后对施工图中影响施工成本的关键点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改进,以此可以优化施工成本支出的配置,由此降低施工成本。

2、优化建筑结构经济性

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是复合性满足功能的趋势,单纯的结构上对功能的满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所以建筑设计与施工者必须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设计,结构设计与资源配置必须平衡,同时提供建筑循环再利用的比例。目前设计单位仍然重视对结构合理性的设计,而不考虑空间对建筑功能的影响,所以在施工图设计优化时,可以充分考虑建筑的特性和功能需要,从而改进设计中这样的不足。

3、降低施工难度

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情况往往还不够了解,对其工程设备、人员技术水平、辅助设计、过渡措施、工艺等都都不能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设计图纸与施工图对施工单位而而言一定会存在脱节的地方,所以容易引起变更与工期延误等,对工程的成本和质量往往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施工图设计优化中,通常组织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参与,使得设计优化更加适应施工现场的需求,这样指导完成的施工组织和设计就更加有的放矢,以此帮助施工单位降低施工的难度,提高质量控制的效果。

二、施工图优化的经济技术指标体现

1、经济指标是优化的基础

施工图的优化必须有标准可以参考,而经济性指标就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基础性指标,任何优化都不能牺牲经济效益,多数非专业的技术人员单凭施工图的易懂程度来判断是不合理的,不能说明施工图设计存在不合理,这时应依靠辅助方式进行说明,即利用建筑经济性指标对施工图进行详细解读,在施工图预算上配合经济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将编制好的建筑技术经济性指标与项目施工图所形成的的指标进行比较,以此来对施工图进行调整,这就可以保证施工图的优化,按照经济性需求。

2、提供参考依据

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应为图纸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土工工程中建筑施工单位在明确施工图设计优化后,应在优化的过程中以及结束阶段对施工图优化的效果进行分析,确定施工图是否满足建筑经济性的要求,此时应参考相关的技术性指标,为施工图的优化提供基本标准和参数,编制经济技术指标和优化前的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分析比对,通过比较就可对优化方案进行选择和平衡,侧重经济性与质量保障双赢的方案,完成对施工图的优化,这样才能保障施工图优化的有效性。

三、土木工程中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案例解析

1、对布局和层高的优化

某个大型商业建筑,在设计后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寿险对其层高和功能流线等进行分析与优化。具体情况如下:施工图初期商业建筑中引入了高度较大的商业影城,对于院线顶部的设计尤其特殊性,而最初的设计不能满足退台的形式,因此在施工图优化中对影院的布局进行了调整,重新布置了影厅的布局,并充分利用了空间,获得较好的效果。其次,按照设计商业中心逐层设置了餐饮功能区,后勤流线设置引发了空间矛盾,根据餐饮作业的特点以及货梯等情况,对原有的施工图进行了调整,重新布置餐饮区以及相关设施的施工位置,通过货物了流线和库房来设置新的餐饮区,从而提高空间利用效率。最后,调整空间合理布局层高。在多数项目中都需考虑环保性设计,在绿化要求上有着严格的标准,原有的设计中,对地下一层的高度设计不够合理,一些地方的层高甚至低于2.5m,所以在施工图设计优化中,对原有的设计进行调整,增加了地下一层的高度,最低处保证了2.6m的净高,楼梯间以及踏步帮助解决高差问题。这就满足了建筑绿化的要求,同时也保障了建筑高度连贯性,也可适应地下一层管线多的具体情况。

2、综合管线优化设计

首先,在优化中对净高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就对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有了硬性的要求,在施工中应控制梁高来保证通风和采暖通道、电气线缆等可以在梁高内布置完成,总体管线高度应小于梁高,这样就可保证净高度。同时对管线的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点对特殊管线的走位进行控制和要求,如管线应避免穿越防火的分区,避免穿过大跨区与的梁高。在一些商业建筑中首层为服务区,不能不知空调和水管等,应转移到地下一层,利用竖向井完成连接,地下一层的降板区应贴墙设计,设置侧向的排风以及排烟口,改变贴梁设计的思路,保证净高。

3、对防火设置的优化

防火墙设置,在商业用建筑中,防火墙是一种人为设置的分区,即对火灾进行控制,防火卷帘的长度不能超过防火分区边界的30%,这就意味着必须利用防火墙进行分割,这样的设置往往会影响区域的灵活性,在防火分区以及防火墙的设置上,应对开间以及商用空间进行分析,并确定自然区域,防止因为防火墙而影响商业空间利用。同时在局部设置侧向防火卷帘,在功能区域内防火分区变小,因此多处空调管线必须穿过防火分区,常规的方式是挂板穿越,卷帘在空调管道的下方,这样就影响了建筑空间的净高,因此可以采用侧向卷帘的方式,使之与管道平行,从而达到保持净高的效果。最后就是消防栓的设置,在保证扑灭半径的清下,应与给水专业进行协调与分析,合理设置消火栓的位置,尽量避开商业面客的区域,为精装修保留一定的空间,在不影响防火功能的前提下,完成合理布置。

结束语:

土木工程中建筑施工图是指导现场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建筑设计适应性和施工效率的重要文件,综上分析,其优化设计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十分重要,并从某些方面决定了建筑施工的经济性和效率、质量等,因此必须从细节入手,对施工图的适应性进行调整,使之可以适应建筑的类型和功能,从而保证优化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魏志刚.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才智,2012(04):37-38.

[2]高爱萍.建筑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J].河南科技,2014(04):160-161.

[3]李辉;胡楠.论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建议[J].建筑知识,2010(07):20-21.

[4]程昱.浅谈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建筑专业)[J].江西化工,2010(12):143-144.

[5]冯玉萍.由天津万丽宾馆施工图设计引发――对建筑施工图设计细节问题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6):38-43.

上一篇: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探析 下一篇:简析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